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 > 第287章 远帆启碇?四方安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87章 远帆启碇?四方安泰

《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第 287 章:远帆启碇?四方安泰

正德十七年(1522 年)?十一月初一

京城的清晨已带寒冽,泉州港的码头却人声鼎沸。二十艘制式战船列队停泊,最前方的 “定远号” 旗舰桅杆上,悬挂着 “大明使团” 与 “藏锋队” 的双面旗帜,船上装载着 “雪粟” 种子、丝绸样本与水晶摆件,沉甸甸的国礼箱在晨光中泛着光泽。

朱厚照身着龙袍,站在码头的观礼台上,身旁陪着张太后与皇后沈云舒。朱载霖被乳母抱着,小手动了动,仿佛在为使团送行。“陆国公,此次远航,关乎大明与欧洲的结盟大业,朕盼你们早日带回好消息!” 朱厚照举起酒杯,声音洪亮。

陆砚昭身着麒麟纹劲装,躬身接酒:“陛下放心,臣已命沈锋率十艘战船护航,使团携有军校教官与技艺工匠,定能达成结盟、学成技艺,还会带回美洲作物种子,不辱使命!” 他将酒一饮而尽,转身登上 “定远号”,甲板上的使团成员齐声高喊:“誓死不负陛下嘱托!”

沈知薇站在码头边,挥手送别,怀中的陆明玥挥舞着小手,陆承煜捧着算学本,大声喊道:“爹爹,记得带番薯种子回来!” 陆砚昭笑着挥手,眼中满是温情。随着沈锋一声令下,战船扬帆起航,帆影渐远,消失在海平面尽头。

巳时?辽东助明军营地(当日)

五座崭新的营帐沿边军大营排列,三百名女真勇士身着统一的玄色劲装,手持便民版火铳,正在军校教官的指导下操练。“列队!举铳!瞄准!” 教官一声令下,勇士们动作整齐划一,火铳枪口直指前方靶心。

觉昌安站在一旁观看,身旁的辽东总兵李将军点头赞许:“觉昌安大人,这些勇士悟性极高,不过三日便掌握了基础队列与铳法,再过半月便可协同边军巡逻了。” 觉昌安笑着道:“这多亏朝廷派来的好教官!昨日后勤部送来的五十把腰刀也已分发到位,勇士们都盼着早日上战场,为大明守边。”

不远处的田地里,农技官正带着女真百姓搭建育苗棚,棚内培育着 “雪粟” 与冬小麦的混合幼苗。“按这法子育苗,明年开春移栽,亩产还能再增一成!” 农技官的声音传来,觉昌安望着翠绿的幼苗,眼中满是憧憬 —— 这便是安稳日子该有的模样。

午时?陆府(当日)

沈知薇正带着技艺学堂的绣娘整理赴欧纹样册,册中除了传统的龙凤、“雪粟” 纹样,还新增了 “战船出海”“军民共耕” 等实景绣图。“这张‘辽东互市’图,要把女真百姓与汉商交易的场景绣得再生动些。” 沈知薇指着图纸,“让西洋人看看我大明的民族团结。”

春桃匆匆进来,递上一封密信:“夫人,老夫人派人来说,老国公今日去军校授课,学员们对‘西洋战术与古法结合’的课程很感兴趣,让您再找些《武经总要》的抄本送去。” 沈知薇点头:“知道了,书房有复刻本,你让人打包送去。对了,给辽东周大人的书信发了吗?问他助明军的冬衣够不够。”

“已经发了!” 春桃应道,“周大人回信说,朝廷送来的棉衣很厚实,女真勇士都夸大明的布料暖和。觉昌安大人还托人带了两张狐皮,给小公子小姐做帽子。” 沈知薇笑着接过狐皮,柔软的皮毛触手生温。

未时?泉州技艺学堂分舵(当日)

十名欧洲玻璃工匠正给大明工匠演示水晶打磨技艺,桌上摆放着即将完工的水晶摆件,正是要送给西班牙王后的国礼。“打磨时需保持手腕平稳,每一道纹路都要对称。” 首席工匠安东尼奥手持磨盘,耐心讲解,“你们的丝绸纹样很美,若刻在水晶上,定能惊艳王后。”

一名大明工匠举起刚刻好的 “雪粟” 纹水晶杯:“安东尼奥先生,您看这样可行?我们把‘雪粟’与欧洲忍冬花纹结合,寓意两国友好。” 安东尼奥眼中一亮:“太完美了!这定是最特别的国礼。” 学堂外,后勤部的工匠正将新造的望远镜装箱,准备通过下一班商队送往京城军校。

申时?京城大明军校(当日)

陆崇渊站在格物堂前,看着学员们进行火炮测算演练。一名学员手持望远镜观测远处靶标,另一名学员用黄铜算盘算量:“报告老国公,靶心距离一百八十步,风向偏西,火炮仰角需调至三十五度,火药用量三两五钱!” 炮手调整参数,点火后炮弹精准命中靶心。

周夫子递上课程反馈册:“老国公,增设的‘外语课’很受欢迎,已有五十名学员能简单用西班牙语交流。下月欧洲使团回访,他们便可担任译官。” 陆崇渊点头,目光望向南方 —— 那里是泉州港的方向,使团的战船此刻应已驶过台湾海峡。

“告诉学员们,学好外语不是为了效仿西洋,而是为了让西洋知晓大明的强大。” 陆崇渊语气坚定,“等陆砚昭带回新技术,我们要造出比西洋更先进的火炮与战船,让大明的威名传遍四海。”

酉时?南洋海域(三日后)

“定远号” 的甲板上,陆砚昭正与沈锋查看海图。海图上标注着佛郎机残余势力的活动禁区,十艘护航战船呈 “雁形阵” 排列,警惕地巡视着海面。“统领,前方发现三艘不明船只!” 了望哨高声喊道。

沈锋拿起望远镜,仔细观察:“是葡萄牙商船,挂着结盟标识!” 三艘商船缓缓靠近,船长递上安东尼奥的书信:“陆国公,西班牙国王已得知使团来意,特派舰队在直布罗陀海峡接应。另外,佛郎机残余势力已被西班牙舰队击溃,南洋航线彻底安全!”

陆砚昭松了口气,心中涌起暖意。他走到船舷边,望着湛蓝的海水,仿佛已看到欧洲的港口与美洲的作物。身旁的工匠举起刚打磨好的望远镜:“国公,这望远镜能看清二十里外的船只,有了它,再无海盗能偷袭!”

七日后的戌时?陆府书房

京城已入深冬,庭院里的银杏叶落尽,月光洒在光秃秃的枝桠上,泛起清冷的光泽。沈知薇披着素色披风,正趴在书桌前整理书信,桌上摊开的辽东地图上,密密麻麻标注着新的记号 ——“助明军开始协同巡逻”“育苗棚完工”“冬衣分发完毕”。

春桃端着温热的银耳羹走进来,轻声道:“夫人,泉州商队刚送来密信,说使团已过马六甲海峡,沈统领派人传来口信,一切平安,预计下月中旬能抵达西班牙港口。” 沈知薇连忙接过密信,指尖划过 “马六甲海峡” 字样,悬了多日的心终于放下。

“太好了,这下能睡个安稳觉了。” 她笑着舀了一勺银耳羹,又拿起另一封书信,“周大人也回信了,说助明军跟着边军巡逻了三日,查获了两批走私的劣质火铳,觉昌安大人还夸军校教官教的‘盘查话术’好用呢。”

春桃笑着补充:“老夫人今日去军校,说学员们的外语课又进了一步,已经能和欧洲来的玻璃工匠简单对话了。老国公还说,等陆国公带回美洲种子,就让学员们学‘新作物测算’,算清楚一亩地能种多少番薯。”

沈知薇走到窗边,望着远处的紫禁城灯火,那里仍是亮堂堂的 —— 朱厚照定还在与杨廷和商议军改推广,毕竟明年正月的全国整编已近在眼前。她又想起泉州港,此刻造船厂的工匠们定还在赶造新战船,要赶在使团回来前再添五艘 “镇海号”。

“等使团回来,带回新作物与新技术,辽东的军屯能再扩千亩,泉州的战船能再添十艘。” 沈知薇轻声呢喃,指尖划过窗棂,“到时候承煜能学新算学,明玥能穿新布料,朱载霖也该会爬了,这日子定会越来越好。”

窗外的风裹挟着寒意掠过,却吹不散屋内的暖意。桌上的琉璃灯摇曳,映照着地图上 “大明” 二字,也映照着沈知薇眼中的憧憬。她知道,远帆虽未归,但四方的安稳已给出最好的答案 —— 这盛世,正如远航的战船一般,正朝着更光明的方向前行。

夜色渐深,陆府的灯火与京城的万家灯火融为一体。沈知薇将密信仔细收好,放进刻着 “盼归” 二字的木盒里。等明年春天,盒中定会装满来自欧洲的捷报,而庭院里,也将种下带着远方气息的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