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 > 第260章 藏锋扩编?海贸立规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60章 藏锋扩编?海贸立规

《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第 260 章:藏锋扩编?海贸立规

正德十四年(1519 年)?夏

太和殿内的穿堂风带着荷香,吹散了盛夏的燥热。陆砚昭手持三份文书步入殿中,除了藏锋队的侦查成果与扩编申请,还多了一份他与沈知薇、王勇共同整理的《海洋贸易管理细则》—— 自泉州港开港三月,商船往返南洋已带来 150 万两税收,却也出现商人虚报货物、走私违禁品的苗头,这份细则正是为规范贸易、杜绝漏洞而拟。

朱厚照正与杨廷和、张启翻看泉州港的贸易账簿,见陆砚昭进来,笑着招手:“陆爱卿来得巧!你看这账簿,南洋香料、西洋钟表一到泉州,就被商人们抢着买,税银比预期还多了三成!”

陆砚昭躬身行礼,先将藏锋队的侦查成果递上:“陛下,藏锋队近期不仅确认了北方‘耐寒粟’的丰收长势,还从锦衣卫的海疆情报中,梳理出倭寇可能藏匿的三个小岛据点 —— 这些都离不开他们对细节的把控。只是目前藏锋队仅百人,既要盯防宣府草原,又要协助海疆侦查,实在分身乏术。”

他话锋一转,呈上《海洋贸易管理细则》,语气恳切:“臣今日前来,除了为藏锋队扩编请旨,还想就海洋贸易的规范,向陛下提几点建议。自泉州开港,商船带来的税银确实充盈了国库,但臣与王勇、沈知薇核查时发现,已有商人虚报货物重量 —— 比如将绸缎谎报为茶叶,逃避高额关税;更有甚者,走私铁器、硫磺等违禁品,恐流入倭寇手中,危害海疆安全。”

朱厚照接过细则,眉头微蹙:“竟有此事?这些商人竟敢欺瞒朝廷!”

“陛下息怒,” 陆砚昭继续道,“商人逐利本是常情,但需以制度约束。臣建议从三方面规范贸易:其一,设立‘海贸督查司’,由枭龙卫、锦衣卫与户部联合组成 —— 枭龙卫负责商船出海前的货物核验,确保无违禁品;锦衣卫负责跟踪商船航线,防止中途换货;户部则统一制定税目,比如绸缎抽税三成、茶叶抽税两成、农具抽税一成,避免地方官员乱征税。其二,推行‘商船备案制’,凡前往南洋的商船,需提前在海贸督查司登记货物清单、船员信息与航线,返程时需核对清单与实际货物,若差异超过一成,便处以货物没收的惩罚。其三,设立‘举报奖励制’,若百姓或船员举报走私行为,查实后可获得走私货物价值的两成作为奖励,以此鼓励全民监督。”

杨廷和立刻附和:“陛下,陆爱卿的建议甚妥!规范贸易不仅能杜绝走私,还能确保税银足额入库 —— 按目前的走私情况,每月至少有十万两税银流失,若能堵住漏洞,一年可多增 120 万两税银,足以支撑藏锋队扩编后的全部开支,还能补贴北方农桑新政的推广。”

张启也补充道:“臣核算过,设立海贸督查司的成本仅需五万两,远低于流失的税银。且统一税目后,商人无需再向地方官员行贿,贸易积极性也会更高,形成‘朝廷增税、商人获利’的双赢局面。”

朱厚照看着细则,又看向陆砚昭:“藏锋队扩编与海贸规范,你认为两者有何关联?”

“关联甚密,” 陆砚昭躬身道,“海贸督查司需枭龙卫协助核验货物、跟踪航线,而藏锋队扩编后,可抽调 300 人专门负责海疆的隐蔽侦查 —— 他们擅长分析航线与据点,能找出商人走私的秘密航道,也能追踪倭寇的补给线,为海贸督查司提供情报支持。臣建议将藏锋队扩编至 1000 人,从枭龙卫 6 营中各选拔 160 余名精锐,要求身家清白、精通侦查或突袭,扩编后隶属直属营管理,既方便统筹海疆与边防的任务,又能与海贸督查司高效协同。”

朱厚照沉吟片刻,点头道:“好!朕准了你的两项请求 —— 藏锋队扩编至 1000 人,按你说的从 6 营选拔,隶属直属营;海贸督查司即刻设立,由你与王勇、张启共同负责筹备,务必在一个月内运转起来!”

“臣遵旨!” 陆砚昭、王勇、张启齐声领命,殿内百官也纷纷拱手,对这两项决策表示赞同 —— 既强化了军事力量,又规范了经济发展,大明的复兴之路愈发清晰。

三日后?枭龙卫 6 营选拔现场

直属营演武场被划分为隐蔽潜行、情报分析、近战突袭三个考核区,6 营的精锐将士齐聚于此,争夺藏锋队的名额。秦安带着前营将士来到潜行考核区,指着山林中巡逻的 “哨兵”,对身边的年轻将士道:“藏锋队要的是‘隐于无形’,你若能避开这些哨兵,还能在终点留下标记,就算过关!”

年轻将士深吸一口气,换上玄色劲装,如猎豹般钻入山林 —— 他利用树木遮挡身形,趁哨兵转身的间隙快速移动,仅用两刻钟就抵达终点,在石碑上刻下隐秘符号。沈锋作为考官,在暗中观察,满意地记下他的名字:“前营的李明,潜行考核甲等,可进入下一轮。”

与此同时,情报分析考核区也在紧张进行 —— 考官将混杂着倭寇航线、商船清单、虚假文书的资料堆在桌上,要求将士们在半个时辰内找出与走私相关的线索。后营的老兵赵虎快速翻阅资料,从中挑出一份标注 “茶叶” 却盖着 “铁器工坊” 印章的清单,笃定道:“这是走私铁器!茶叶无需铁器工坊的印章,定是商人伪造的!” 考官点头,将他的名字列入合格名单。

沈锋看着考核进展,对身边的直属营校尉道:“各营精锐果然不负所望,照此速度,一个月内就能完成选拔,三个月内可完成训练,届时就能支援海疆与边防。”

同日?泉州海贸督查司筹备处

陆砚昭与王勇、张启正在制定商船核验流程 —— 桌上铺着泉州港的地图,标记出核验码头、仓库与审讯室的位置。“枭龙卫需在码头设立三个核验点,” 陆砚昭指着地图,“每个点配备 10 名将士,用赵小匠新制的‘称重仪’核验货物重量,再对照备案清单检查品类,确保无违禁品。”

王勇补充道:“锦衣卫会在泉州港周边设立五个暗哨,跟踪离港商船的航线,若发现商船偏离备案路线,立刻用信号弹通知海巡队拦截。另外,我们已在泉州府衙外设立举报箱,张贴奖励公告,昨日已有百姓举报一艘疑似走私的商船。”

张启则拿出税目表:“已按陆爱卿的建议制定税目,绸缎抽税三成、茶叶两成、农具一成,今日就会张贴在泉州港的显眼位置,让商人一目了然。”

三人正商议着,海巡队千户李锐匆匆赶来,递上一份海图:“大人,我们在无名小岛发现倭寇的补给清单,上面标注着他们会在本月十五,拦截从泉州前往吕宋的商船!”

陆砚昭接过海图,快速浏览后道:“立刻让藏锋队分析倭寇的拦截地点,同时通知海巡队提前在该海域布放水雷,设下埋伏 —— 这次不仅要保护商船,还要活捉倭寇,查清他们的主力据点!”

半月后?藏锋队训练基地

首批 300 名选拔出的精锐已开始针对性训练 —— 海疆侦查组的将士们在模拟船舱中练习搜查走私货物,边防侦查组则在草原场景中训练追踪骑兵痕迹,内地组则专注于分析文书、识别虚假信息。赵小匠送来新装备,除了变色劲装与夜视望远镜,还有专门用于检查货物的 “探铁器”—— 只需靠近货物,若有铁器,探铁器就会发出微光。

“这些探铁器能快速找出走私的铁器,” 赵小匠演示着,“藏锋队去海贸督查司协助核验时,用这个能省不少时间。另外,为海疆组准备的水下呼吸管,也改进了过滤装置,能在海水中使用更久。”

沈锋拿起探铁器,在一堆茶叶中找出隐藏的铁器,满意道:“有了这些装备,无论是海贸核验还是倭寇侦查,都能事半功倍。等 1000 人全部到位,藏锋队定能成为陛下最放心的‘暗刃’。”

三日后?陆府

陆砚昭回到府中时,沈知薇正整理海贸督查司的首月核验报告。“你看,” 她笑着递过报告,“首月就拦截了 5 艘走私商船,没收铁器 2000 斤、硫磺 500 斤,追回流失税银 15 万两。百姓举报也很踊跃,已有 30 人获得奖励,现在泉州港的商人都不敢再虚报货物了。”

春桃端着刚切好的西瓜走进来,笑着补充:“公爷,北方的‘耐寒粟’已收割完毕,亩产比去年多收三成,户部说今年的粮食储备足够应对明年的边防需求。还有,泉州港的商船又回来了一批,带来的南洋水果在京城卖得可好了,连宫里都派人去买呢!”

陆砚昭拿起一块西瓜,咬了一口,清甜的汁水驱散了疲惫。他望着窗外庭院里的石榴树,轻声道:“藏锋队扩编顺利,海贸规范见成效,北方农桑丰收,大明总算走上了正轨。只是倭寇还没肃清,海疆仍需警惕,等藏锋队训练完成,咱们就能彻底解决这个隐患。”

沈知薇握住他的手,眼中满是暖意:“有你在,有藏锋队与海贸督查司的协同,再难的问题也能解决。等倭寇肃清了,咱们去泉州看看海,尝尝那里的海鲜,也看看咱们大明的商船,是怎么把好东西卖到南洋去的。”

陆砚昭点头,眼中闪着期待的光。夏夜的风带着石榴花的香气,庭院里的灯笼亮了起来,映着两人并肩的身影 —— 他们知道,大明的繁荣之路还需一步步走,但只要君臣同心、军民协力,终能实现 “山河永固、百姓安康” 的愿景,而藏锋队与海贸督查司,正是守护这份愿景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