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 > 第119章 朝会定策?暗流涌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9章 朝会定策?暗流涌动

《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第 119 章:朝会定策?暗流涌动

新年的第一缕阳光,轻柔地洒落在紫禁城那气势恢宏的琉璃瓦上,折射出璀璨光芒,给这座古老的宫殿增添了几分祥瑞之气。太和殿内,红烛高烧,烛焰欢快跳跃,将大殿映照得金碧辉煌。香烟袅袅升腾,缭绕在殿内,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氛围。一场意义非凡、关乎大明未来走向的新年朝会,就在这样的情境下拉开了帷幕。

朱厚照身着华丽龙袍,端坐在高高在上的龙椅之上,宛如太阳般散发着威严的光芒。他目光如炬,缓缓扫视着殿下群臣,眼神中既有对新一年的期待,又隐含着对当前局势的忧虑。

朝会伊始,礼部尚书身着锦绣朝服,迈着稳重的步伐率先出列。他恭敬地向朱厚照行了三跪九叩大礼后,挺直身躯,双手展开贺词卷轴,以洪亮且富有韵律的声音高声宣读新年贺词。贺词中满是对新一年的美好期许,从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到国泰民安、万邦来朝,无一不表达着对大明王朝的深切祝福。贺词宣读完毕,殿内群臣整齐划一地跪地,齐声高呼万岁,声音响彻大殿,久久回荡。

朱厚照微微抬手,动作沉稳而有力,示意众人起身。他神色凝重,目光深邃地望向群臣,缓缓开口说道:“诸位爱卿,过去的一年,我大明表面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镇国公府一案,如同一记警钟,让朕深刻意识到暗处潜藏着诸多难以预料的隐患。如今正得元年刚刚开启,当务之急,便是共同商讨应对之策,确保我大明江山社稷稳如磐石。”

内阁首辅徐阶,这位历经数朝、沉稳睿智的老臣,迈着不疾不徐的步伐出列。他躬身行礼,姿态恭敬,而后缓缓说道:“陛下,依臣之见,加强吏治已刻不容缓。近年来,官场风气渐趋奢靡,贪污腐败现象时有发生,此风若不加以严厉遏制,犹如蝼蚁蛀堤,恐将动摇国之根基。臣建议,在新的一年里,应加大对官员的监察力度,从中央到地方,全面清查,一旦发现贪腐行为,严惩不贷,以此整肃官场风气,重塑朝廷清明形象。”

朱厚照微微点头,眼中流露出赞许之色:“徐爱卿所言极是。吏治清明,乃国家兴盛之根本。只有官员清正廉洁,方能政令畅通无阻,百姓才能安居乐业。着都察院、六科给事中各司其职,加强对各级官员的监督弹劾,凡查实贪污腐败者,不论官职大小,一律严惩,绝不姑息迁就。”

户部尚书听闻,赶忙出列,他微微躬身,脸上带着一丝忧虑,奏道:“陛下,如今国库虽尚有一定储备,但边境战事频繁,军需开支巨大,而民生建设诸多方面亦急需大量银钱支持。新的一年,臣以为当务之急在于开源节流。一方面,应大力鼓励农桑发展,兴修水利工程,为农业生产创造良好条件,同时促进商业繁荣,增加赋税收入;另一方面,需对朝廷各项开支进行全面梳理,削减一切不必要的费用,杜绝铺张浪费之风,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朱厚照听闻此言,陷入沉思。片刻后,他缓缓说道:“准奏。民生乃国之根本,边境安宁亦是重中之重,二者皆不可偏废。务必确保百姓生活富足,无后顾之忧,同时保障军队粮草充足,装备精良,以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战事。”

兵部尚书神色严峻,紧接着上前一步,抱拳行礼后说道:“陛下,当前北疆局势日益紧张,小股势力频繁侵扰边境,烧杀抢掠,百姓苦不堪言。臣建议,即刻增派精兵强将驻守北疆,加强军事训练,提升军队实战能力。同时,拨出专款修缮防御工事,加固关隘,构建坚固防线,以防外敌大规模入侵。”

朱厚照目光坚定,毫不犹豫地说道:“边疆安稳关乎国家生死存亡,朕拨银五十万两,专门用于加强北疆防御。陆砚青将军忠勇双全,屡立战功,朕命你全权负责北疆军事事务,务必保我大明边境安全无虞。”

陆砚青听闻,立刻出列,单膝跪地,神色坚毅地说道:“陛下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守护好大明边疆,绝不让外敌踏入我大明领土半步。”

此时,吏部尚书犹豫了一下,还是鼓起勇气上前。他行礼之后,谨慎地说道:“陛下,如今朝廷人才选拔机制,尚存在一些弊端。科举考试虽为国家选拔了不少人才,但仍有不少贤能之士因种种原因未能脱颖而出。新的一年,应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拓宽选拔渠道,不拘一格选拔人才,让更多有才能、有品德之人能够为朝廷效力,充实我大明官吏队伍。”

朱厚照颔首赞同,说道:“科举乃选拔人才之关键途径,关乎国家兴衰成败。着吏部会同礼部,对科举制度进行全面深入的梳理,广泛征求各方意见,查漏补缺,确保选拔出真正德才兼备之人,为大明的繁荣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朝会持续了许久,众臣围绕各项事务展开了激烈而深入的讨论。从民生到军事,从吏治到人才选拔,朱厚照综合各方建议,做出了一系列意义深远的决策,旨在全面提升大明国力,积极应对内忧外患的复杂局势。

然而,在这看似一心为国、众志成城的朝会背后,却隐藏着截然不同的心思。一些大臣因心中担忧镇国公府案件会牵连到自己,表面上虽积极参与朝会,踊跃出谋划策,但实际上心不在焉,时刻警惕着局势的变化,生怕自己的把柄被人抓住。而刘瑾,这位权倾朝野的东厂首领,在朝会上虽未多言,但眼神闪烁,心中暗自盘算着如何在新的一年里,利用各方势力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巩固自己的地位,与其他势力展开更加激烈的周旋。

朝会结束后,朱厚照拖着略显疲惫的身躯回到御书房。他独自一人坐在书桌前,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深知,新一年的宏伟蓝图虽已初步绘制,但要将这些决策付诸实施,必定困难重重。大明这艘承载着无数百姓希望与国家命运的巨轮,要想在波涛汹涌的历史长河中平稳前行,必须冲破重重暗礁和暗流的阻碍。而镇国公府案件背后那个神秘组织,就像高悬在他心头的一把利刃,寒光闪烁,不知何时会再次引发更为严重的危机,给大明王朝带来沉重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