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 > 第212章 苏州血战?铳破倭船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12章 苏州血战?铳破倭船

《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第 212 章:苏州血战?铳破倭船

正德四年(1509 年)?春(正月十五)

子时?苏州码头

子时的苏州码头,夜色如墨,只有城墙上的灯笼泛着昏黄的光。周文、秦安、李青站在沙袋城墙上,目光紧紧盯着远处的海面 —— 倭寇战船的灯火已越来越近,海浪拍打码头的声音中,隐约夹杂着战船的轱辘声。

“准备!” 秦安低声下令,手中的短铳握得更紧,“短铳手瞄准倭寇战船的红衣大炮,等他们进入五十步射程,听我号令开火!”

城墙上的五十名短铳手立刻举铳,枪口对准海面,手指扣在扳机上,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水师统领张平站在旗舰甲板上,望着远处的倭寇战船,对身边的士兵道:“等倭寇船只被短铳压制,立刻带领船队从侧翼包抄,别让他们跑了!”

“遵命!” 士兵齐声应道,水师战船悄悄调整阵型,准备随时发起进攻。

突然,海面上传来一声炮响 —— 倭寇的红衣大炮开始轰击码头,炮弹落在沙袋城墙上,碎石与沙袋飞溅,几名士兵不幸被击中,倒在血泊中。“进攻!拿下苏州码头!” 山本的嘶吼声在夜色中回荡,二十艘倭寇战船加快速度,冲破外海的渔网,朝着码头直冲过来。

“五十步!” 哨兵高声喊道。

秦安眼中闪过一丝厉色,高声下令:“开火!”

“砰!砰!砰!” 五十支短铳同时开火,弹丸带着尖锐的破空声飞出,精准命中倭寇战船的红衣大炮 —— 有的弹丸击断炮架,有的穿透炮管,倭寇的大炮瞬间哑火。周文趁机下令:“点亮灯笼!照亮倭寇船只!”

码头周围的房屋上,数百盏灯笼同时点亮,将海面照得如同白昼。倭寇战船暴露在灯光下,船上的倭寇清晰可见,他们手持弯刀,正准备跳上码头。

“第二排,射击!瞄准船上的倭寇!” 秦安继续下令,刚装完弹的第二排短铳手立刻开火,弹丸穿透倭寇的铠甲,十余名倭寇应声落水,惨叫声在夜色中格外刺耳。

丑时?苏州码头

丑时的战斗愈发激烈。倭寇战船虽失去红衣大炮,却仍有一千余名倭寇跳上码头,手持弯刀,朝着沙袋城墙冲来。李青带领三百名锦衣卫暗卫,手持短铳与弯刀,从码头两侧的小巷冲出,与倭寇展开近战。

“刺!” 一名暗卫手持带刺刀的短铳,对准冲在最前面的倭寇,刺刀轻松刺穿他的胸膛;另一名暗卫则用短铳射击,弹丸命中身后的倭寇,动作连贯流畅。李青手持弯刀,斩杀两名倭寇后,对身边的暗卫道:“别让他们靠近城墙!用短铳压制,近战用刺刀!”

暗卫们齐声应和,短铳的射击声与刺刀的碰撞声交织在一起。周文站在城墙上,指挥士兵们投掷火把 —— 火把落在倭寇中间,燃起熊熊大火,将他们的阵型打乱。“秦统领,倭寇的预备队还在船上,要不要派京营士兵去突袭?” 周文对身边的秦安道。

秦安点头:“让预备队的一千名士兵,乘坐小船,从倭寇战船后方突袭,烧了他们的船,断了他们的退路!”

京营士兵立刻登上小船,悄悄绕到倭寇战船后方,点燃火把,扔向船帆 —— 船帆瞬间燃起大火,倭寇战船陷入一片火海,船上的倭寇惊慌失措,纷纷跳海逃生,却被水师战船围堵,要么被斩杀,要么被俘虏。

山本看着燃烧的战船,眼中满是绝望 —— 他没想到,大明的新火器不仅能远程破炮,近战也如此厉害,自己的两千余名倭寇,此刻已死伤过半。“撤!快撤!” 他厉声喊道,想要带领剩余的倭寇跳海逃生。

“想跑?晚了!” 张平带领水师战船,从侧翼包抄过来,船上的士兵们手持短铳,对准海面的倭寇射击,弹丸在海面上激起阵阵水花,倭寇纷纷中弹,海面被鲜血染红。

寅时?苏州码头

寅时的战斗渐渐平息。倭寇的二十艘战船全部被烧毁,一千五百余名倭寇被斩杀,五百余名被俘虏,山本也被李青生擒,只有少数倭寇跳海逃生,却也被水师战船追击,难以逃脱。码头的沙袋城墙上,士兵们疲惫地坐在地上,有的在包扎伤口,有的在清理战场,每个人脸上都带着胜利的笑容。

周文、秦安、李青站在码头中央,看着眼前的战果,眼中满是欣慰。“没想到带刺刀的短铳这么厉害,” 周文感慨道,“远程能破炮,近战能刺敌,若不是这新火器,咱们想打赢这场仗,至少要多损失一半士兵。”

秦安点头,目光望向京城方向:“这都是陆指挥和虎豹营工匠们的功劳,是他们造出了这么好的火器。等战事结束,我要向陛下上书,为他们请功!”

李青押着山本走过来,山本低着头,满脸不甘:“我没想到,大明的火器竟这么厉害,我输了。”

秦安冷笑:“你们倭寇侵犯大明海疆,杀害百姓,今日的下场,是你们咎由自取!”

就在这时,远处的天空中,绽放出绚丽的烟花 —— 这是京城传来的信号,庆祝苏州防倭大战的胜利。士兵们看到烟花,纷纷欢呼起来,欢呼声在夜色中回荡,传遍苏州的每一个角落。

卯时?宣府边军大营

同一时刻,宣府边军的大营里,陆砚青正带领五百名骑兵,在草原边缘巡逻。按陆砚昭的密报,他们需在苏州大战期间,加强草原防御,防止瓦剌趁机袭扰。“将军,远处有瓦剌的探子!” 一名骑兵高声喊道,指向草原深处。

陆砚青望去,只见十余名瓦剌探子正躲在远处的土坡后,观察大营的动向。“追!别让他们跑了!” 陆砚青下令,骑兵们加快速度,朝着土坡冲去。瓦剌探子见状,连忙调转马头,朝着草原深处逃跑。

“射击!” 陆砚青举起带刺刀的短铳,对准逃跑的瓦剌探子,弹丸穿透最前面的探子的铠甲,他应声落马。其他骑兵也纷纷开火,又有五名探子被击毙,剩余的探子吓得魂飞魄散,加速逃跑,再也不敢靠近宣府大营。

陆砚青勒住马,望着瓦剌探子逃跑的方向,眼中满是坚定:“传我将令,继续加强巡逻,苏州大战期间,绝不能让瓦剌靠近宣府半步!”

骑兵们齐声应和,马蹄声在草原上回荡 —— 他们虽未参与苏州大战,却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大明的边疆,为苏州大战的胜利提供了保障。

辰时?京城后宫慈宁宫

辰时的京城阳光正好,慈宁宫的偏殿里暖意融融。张太后坐在主位,皇后沈云舒、宸妃陆明瑶等妃嫔围坐在两侧,正焦急地等待苏州的战报。李德全快步走进来,手中拿着一份明黄色的战报,脸上满是笑意:“太后,皇后娘娘,各位主子,大喜!苏州防倭大战大捷!秦安统领带领京营士兵、水师、锦衣卫,用新火器打退倭寇,斩杀一千五百余人,俘虏五百余人,生擒倭寇首领山本!”

“太好了!” 陆明瑶激动得站起来,眼中满是泪光,“苏州没事,士兵们也平安!”

张太后接过战报,仔细看了看,眼中满是欣慰:“这新火器果然没让人失望,秦安、周文、李青也立了大功。传哀家的旨意,让尚衣局赶制一千件棉衣,送苏州守军,给他们庆功;另外,让御膳房准备庆功宴,等陛下下朝后,咱们一起庆祝。”

沈云舒补充道:“母后,臣媳已让宫女们准备了五百盒糕点,会随棉衣一起送苏州,给守军们尝尝宫里的心意。镇国公府也送来了两百袋干粮,今日就会装车出发。”

朱厚照这时走进来,看到满殿的喜色,笑着道:“母后,皇后,你们都知道了?朕刚下朝,兵部就传来战报,苏州大捷,倭寇被打退,江南安稳了!”

“陛下,” 张太后笑着道,“这都是陛下运筹帷幄,君臣同心的结果。咱们大明有这么好的士兵、这么好的火器,定能守住边疆与海疆。”

巳时?京城御花园

巳时的御花园,阳光正好。刘瑾正带领小太监们修剪花枝,听到苏州大捷的消息,心中暗自松了口气 —— 他之前记下的 “苏州子时防御”“烟花信号” 等信息,如今成了 “无用之功”,但至少不用担惊受怕。

“刘总领,太后让你去慈宁宫一趟,” 一名宫女快步走来,“说要选些好看的梅花,送苏州守军家眷,庆祝大战胜利。”

刘瑾连忙放下剪刀,躬身应道:“奴才这就去。”

走进慈宁宫,张太后正与朱厚照、妃嫔们商议庆功事宜。刘瑾上前躬身行礼:“奴才刘瑾,参见陛下、太后、各位主子。听闻苏州大捷,奴才恭喜陛下、太后!”

朱厚照笑着道:“刘瑾,你打理的梅花不错,选五十盆品相好的,送苏州守军家眷,让他们也沾沾喜气。”

“奴才遵旨!” 刘瑾连忙应道,心中暗自盘算 —— 这场庆功,若能让陛下和太后记起自己的 “细心”,说不定能再升一级。他小心翼翼地挑选梅花,动作轻柔,生怕碰坏花瓣,脸上满是恭敬的笑容。

午时?苏州码头(战后安置)

午时的苏州码头,阳光明媚。士兵们正在清理战场,将倭寇的尸体与烧毁的战船残骸运走,医护兵则在临时搭建的医帐里,为受伤的士兵包扎伤口。周文、秦安、李青站在医帐外,看着忙碌的士兵,心中满是感慨。

“李兄,江南锦衣卫已将俘虏的倭寇押往苏州府衙,山本会单独押解回京,交由陛下处置,” 周文道,“水师已派战船在苏州外海巡逻,防止剩余的倭寇再来袭扰。”

秦安点头,目光望向京城方向:“我已写好战报,用‘六百里加急’送往京城,告知陛下苏州的情况。陆指挥的新火器立了大功,战报里我特意提到了虎豹营,为他们请功。”

李青补充道:“暗卫已清查完苏州城内的莲党余孽,没有漏网之鱼。江南的铁矿也已恢复开采,不会影响虎豹营新火器量产。”

正说着,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 —— 锦衣卫暗卫护送着后宫与镇国公府的防倭物资,正朝着码头赶来。周文笑着道:“宫里和家里的物资到了,咱们的士兵们,终于能好好歇歇了。”

士兵们看到物资,纷纷围上来,脸上满是感动 —— 他们知道,自己在前线作战,后方的家人与宫里的主子们,一直牵挂着他们。

未时?京城虎豹营

未时的虎豹营兵工厂,一片欢腾。工匠们得知苏州大捷的消息,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欢呼着庆祝 —— 他们造的新火器,在苏州大战中立了大功,这是对他们最大的肯定。赵小匠拿着刚造好的带刺刀短铳,快步跑到陆砚昭面前,脸上满是兴奋:“指挥!苏州大捷的消息传来了!秦安统领说,咱们的新火器远程破了倭寇的红衣大炮,近战还杀了不少倭寇,陛下定会重赏咱们!”

陆砚昭接过短铳,眼中满是欣慰:“大家辛苦了!这是咱们一起努力的结果。今日放半天假,让大家好好庆祝,明日继续赶工,争取三月前完成蓟州的三百支新火器!”

工匠们齐声欢呼,兵工厂里的敲打声暂时停了下来,取而代之的是欢声笑语。沈知薇走进作坊时,看到满院的欢庆景象,笑着道:“陛下已下旨,赏虎豹营工匠们白银五千两,锦缎千匹,还说要亲自来视察新火器!”

“太好了!” 赵小匠激动得跳起来,“咱们定要造出更好的火器,为大明守住边疆与海疆!”

陆砚昭握住沈知薇的手,眼中满是坚定:“是啊,苏州大捷只是开始,接下来,咱们要加快新火器量产,让宣府、大同、蓟州的边军,还有江南的水师,都用上带刺刀的短铳,让大明的每一寸土地,都不受外敌侵犯。”

作坊内的欢笑声与远处的铳声交织在一起,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照亮了工匠们脸上的笑容 —— 这里不仅是新火器的产地,更是大明强军梦的起点。

苏州的战报还在不断传向大明的各个角落,宣府的边军、江南的百姓、京城的君臣,都在为这场胜利欢呼。陆砚昭与沈知薇知道,苏州防倭大战的胜利,不仅守住了江南,更证明了新火器在海战中的价值,为后续的军事革新与全域防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他们的使命,还远未结束 —— 大明的边疆与海疆,需要更多的新火器,需要他们继续并肩前行,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