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 > 第184章 文华献铳?圣心大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84章 文华献铳?圣心大悦

《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第 184 章:文华献铳?圣心大悦

正德三年(1508 年)?夏(六月三十日)?卯时?虎豹营工坊兵工厂

天刚蒙蒙亮,兵工厂的库房就亮起了灯火。陆砚昭身着虎豹营指挥使的玄色朝服,肩甲上的虎豹纹在晨光下泛着冷光,正亲自检查待运的火器木箱 —— 十支火器已按 “五盘龙五子母” 的数量分好,每支铳的红绸包裹都系着工整的蝴蝶结,木箱外层的油布也用麻绳捆得紧实,防止运输时晃动。

“指挥,车马已在外面候着了。” 赵小匠捧着个锦盒匆匆进来,里面装着火器的使用说明书,用蝇头小楷写着操作步骤,还画了简单的示意图,“按您的要求,每支铳都配了三份说明书,一份给陛下,一份给兵部,一份留宫里存档。”

陆砚昭接过锦盒,翻开说明书仔细看了看,指尖划过 “螺旋膛线原理” 的注释:“写得很清楚,陛下若问起,你就按上面的解释,用通俗的话讲给他听 —— 别用太多工匠术语,免得陛下听不懂。”

这时,沈知薇带着五十名锦衣卫赶来,他们身着飞鱼纹制服,腰间绣春刀悬着半寸红绸,是锦衣卫的 “仪仗装束”。“王勇指挥使说,让咱们走东华门的‘武官通道’,宫里已派了太监在门口接应。” 她递过一块腰牌,上面刻着 “虎豹营献器” 四字,“凭这个能直接进入文华殿广场,不用绕行宫门。”

陆砚昭接过腰牌,挂在腰间,转身对陈猛道:“兵工厂这边就交给你了,盯着工匠们继续量产,原材料不够就去京营调,雄狮卫会配合你。”

“指挥放心!” 陈猛抱拳应道,“我已让猛虎卫的士兵轮流来学装铳,等您回来,就能批量教他们使用了。”

卯时三刻,载着火器的马车缓缓驶出兵工厂。车轮裹着软布,在青石板路上行驶时几乎无声,只有车厢里偶尔传来火器零件轻微的碰撞声。陆砚昭与赵小匠坐在主车里,沈知薇则带着锦衣卫骑马护在两侧,朝阳的光芒洒在队伍上,像给每个人镀了层金边。

辰时?紫禁城东华门

辰时刚到,马车就抵达东华门。门口早已候着个穿绯色太监服的中年人,是朱厚照身边的贴身太监李德全。“陆指挥,陛下已在文华殿等着了,让咱家来接您。” 李德全笑着上前,目光扫过马车,“这就是改良的火器?看着比京营的火铳精致多了。”

“劳烦李公公带路。” 陆砚昭客气地拱手,指挥士兵们小心翼翼地搬下木箱 —— 每个箱子都由两名士兵抬着,脚步轻缓,生怕磕碰到里面的火器。

穿过东华门,宫道两旁的侍卫纷纷行礼,目光落在木箱上,带着好奇。陆砚昭边走边观察,宫墙上的猎鹰卫暗卫正从墙头掠过,朝文华殿方向去 —— 他们是按计划来盯防的,确保演示时没有意外。

文华殿广场上,朱厚照已身着明黄色常服,坐在临时搭建的观礼台上,身边陪着兵部尚书和几位武将。见陆砚昭等人过来,朱厚照笑着起身:“陆爱卿,你这火器可是让朕好等啊!快,抬上来让朕瞧瞧。”

陆砚昭躬身行礼:“臣参见陛下!改良火器已备好,今日就为陛下演示其威力,若有不足之处,还请陛下指正。”

辰时三刻?文华殿广场试射区

广场中央已设好试射区,百步外立着十具稻草人靶,每具靶的胸口都画着红圈,旁边还摆着传统火铳,供对比演示。赵小匠指挥士兵们打开木箱,取出火器 —— 五支盘龙铳并排摆在左侧,枪管上的虎豹纹在阳光下泛着幽蓝;五支子母铳摆在右侧,子铳整齐地放在旁边的托盘里,像一排小巧的铜制零件。

“陛下,这是‘盘龙铳’,” 陆砚昭拿起一支盘龙铳,递到朱厚照面前,“枪管内壁刻了螺旋膛线,弹丸射出时会旋转,就像陀螺一样稳,所以射程和精度都比传统火铳强。” 他指着膛线,“您看,这纹路间距均匀,是用‘预制法’烧制的,比手工凿刻更精准。”

朱厚照接过铳,掂量了掂量,惊讶道:“比传统火铳轻了不少,拿在手里也不沉,士兵们用着肯定方便。” 他扣动了下扳机,燧石火帽 “咔嗒” 一声,火花明亮,“这火帽也比原来的燧石好用,雨天也能点火吧?”

“陛下英明!” 陆砚昭点头,“这是锦衣卫新制的燧石火帽,点火成功率能提高一成,雨天也能正常使用。”

演示正式开始。陆砚昭挑选了两名最熟练的猛虎卫士兵,一人用盘龙铳,一人用子母铳。阳光下,盘龙铳的士兵首先射击 ——“砰” 的一声巨响,弹丸精准命中百步外的靶心,稻草碎片飞溅而出。紧接着,子母铳的士兵开始演示,第一发命中后,他迅速卸下空子铳,新子铳 “咔” 地卡入母管,第二发、第三发接连射出,三发弹丸都落在靶心周围,间距不足两寸。

“好!” 朱厚照兴奋地拍手,起身走到靶前,看着满是弹孔的稻草人,“这精度,这速度,比京营的火铳强太多了!原来的火铳百步外就打不准,你这铳百步内偏差不到两寸,真是神了!”

兵部尚书也上前查看,拿起弹丸掂量:“这弹丸是陨铁做的吧?比普通铅弹沉,穿透力也强,能击穿双层皮甲!”

“尚书大人好眼力!” 赵小匠上前解释,“陨铁比普通精钢坚韧,做成弹丸后,射程和穿透力都能提三成。而且我们在枪管上刻了散热纹,连续射击十次也不会过热,比传统火铳更耐用。”

朱厚照听得频频点头,又让士兵演示了盲装子铳 —— 士兵闭眼换铳,动作流畅,只用了两息就完成。“连盲装都这么熟练,看来士兵们已经练会了。” 朱厚照转向陆砚昭,语气带着赞赏,“陆爱卿,你为大明造出这么好的火器,立了大功!朕决定,立刻在京营推广这种盘龙铳和子母铳,兵部负责协调,虎豹营提供技术支持,让全军都用上这种利器!”

“臣遵旨!” 陆砚昭躬身谢恩,心中松了口气 —— 数月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改良的火器能在全军推广,大明的士兵以后上战场,就能多一分保障。

午时?文华殿偏殿

演示结束后,朱厚照留下陆砚昭、赵小匠和沈知薇,在文华殿偏殿议事。桌上摆着茶水和点心,朱厚照拿起说明书,仔细看着:“这膛线预制法不错,能省不少时间,以后量产就按这个方法来。赵小匠,你需要多少工匠?兵部可以从工部调人给你。”

赵小匠连忙起身:“回陛下,有五十名熟练工匠就够了,再加上虎豹营的士兵帮忙,每月能造两百支铳。”

“好!” 朱厚照点头,“朕让兵部给你调一百名工匠,再拨五千两银子当经费,不够再跟朕说。” 他转向陆砚昭,“火器教士兵使用的事,就交给你了,虎豹营先练,练好了再派教官去其他部队教 —— 朕要让大明的每一支军队,都能用上火器,都能打胜仗!”

陆砚昭躬身应道:“臣定不辱使命!臣计划先给猛虎卫和夜枭卫配齐火器,他们是虎豹营的精锐,学好后能更快教其他分队。”

沈知薇也上前道:“陛下,锦衣卫愿配合虎豹营,负责火器的运输和保管,防止出现意外。”

朱厚照笑着点头:“好,你们各司其职,朕等着看大明军队用新火器打胜仗的消息。对了,刘瑾和马永成在浣衣局还算安分,你等不用盯着他们了,专心搞火器推广就行。”

“谢陛下关心!” 陆砚昭心中一暖,陛下不仅支持火器革新,还记挂着浣衣局的事,是真的为大明江山着想。

未时?出宫归途

未时,陆砚昭等人辞别朱厚照,带着宫里赏赐的绸缎和银两,乘坐马车离开紫禁城。东华门外,陈猛已派了猛虎卫来接应,他们要把宫里的旨意带回兵工厂,立刻开始量产准备。

马车上,赵小匠兴奋地翻着赏赐的绸缎:“指挥,陛下还赏了咱们十匹苏州织造的云锦,说是给工匠们做新衣裳 —— 这下大家肯定更有干劲了!”

沈知薇也笑着道:“王勇指挥使要是知道火器能在全军推广,肯定也会高兴的。以后锦衣卫办案,说不定也能用上这种铳,比绣春刀方便多了。”

陆砚昭看着窗外掠过的街景,心中却在盘算后续的计划 —— 量产、教士兵使用、协调兵部调工匠、跟锦衣卫配合运输…… 还有很多事要做。但此刻,看着身边人兴奋的模样,他心中充满了力量 —— 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能让大明的火器越来越强,就能守护好这片江山。

马车驶过京城的街道,百姓们看到挂着 “虎豹营” 徽记的队伍,纷纷驻足观看,眼中带着敬畏。陆砚昭掀起车帘,望向远处的虎豹营方向,阳光正好,天空湛蓝 —— 这样的大明,值得他们用最好的武器去守护,值得他们用全部的心力去扞卫。

回到兵工厂时,工匠们早已在门口候着,看到陆砚昭回来,纷纷围上来询问情况。当听到火器要在全军推广的消息时,作坊里爆发出阵阵欢呼,打铁声、欢呼声交织在一起,像一首激昂的战歌,在夏风中久久回荡。陆砚昭站在人群中央,手中握着那支演示用的盘龙铳,枪管上的虎豹纹在阳光下愈发清晰 —— 这不仅是一支武器,更是大明军事革新的开始,是无数人共同的希望,是对江山百姓最沉重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