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祖宗们,时代变了 > 第128章 叫建文帝假扮建文帝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8章 叫建文帝假扮建文帝

活着的历史。

方文中的呼吸瞬间变得粗重,那双透过老花镜审视周墨的眼睛,此刻写满了挣扎、渴望与恐惧。

骗子。

这个念头在他脑海里疯狂叫嚣。

这一定是个精心设计的骗局。或许是某个同行,想用这种荒诞的方式来羞辱他。

或许是什么新型的诈骗团伙,看中了他这个孤寡老头。

可那张纸上的字迹……

那段闻所未闻的宫闱秘闻……

还有眼前这个年轻人平静得过分的神态。

他不像是在说谎。

他像是在陈述一个事实,一个他自己都觉得匪夷所思,却不得不接受的事实。

去戳穿一个谎言。

或者,去亲眼见证一段活着的历史。

这个选择题,对方文中而言,根本不存在第二个选项。

他用尽一生去追寻那个消失在历史迷雾中的背影,为此众叛亲离,一无所有。

如果眼前有一丝一毫的可能性,他也愿意去试一试。

“我……什么时候去?”方文中的声音干哑得像是砂纸在摩擦。

周墨知道,自己赌赢了。

他将卷好的宣纸重新放回布袋,语气没有丝毫波澜。

“随时,明天就可以。”

“好。”

周墨没有再多说,转身下了楼。

老旧的楼道里回荡着他自己的脚步声,一下,又一下,踩得异常沉重。

直到走出楼道,被午后的阳光刺到眼睛,他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走出这一步,就代表着风险并存了。

可他没有退路。

回到老宅,周墨感觉像是打了一场仗,身心俱疲。

朱允炆看到他回来,立刻迎了上来,脸上带着询问。

“周哥,事情……办得如何?”

“搞定了。”周墨把布袋随手丢在桌上,一屁股陷进沙发里。。。

“明天那位老教授来了,你的人设,就是一个因为生了重病,脑子出了点问题,坚信自己是建文帝的病人。”

“表现得虚弱一点,有气无力一点。”

朱允炆顺从地点了点头。

“还有,他问什么,你就答什么,但不要主动去说。”

“你的姿态要放低,要像一个请教学问的晚辈,明白吗?”

“明白。”

“最重要的一点,”周墨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关于我们的事,关于这里的事,一个字都不能提。”

“你就当自己做了一场大梦,梦醒之后,就到了这个地方。”

“允炆明白,周哥放心。”朱允炆郑重地拱手行礼。

看着他这副样子,周墨又觉得有些不妥。

“别行礼,千万别行礼。你就……就学我这样,点头,或者摆手。”周墨手忙脚乱地示范着。

转天正午,周墨家的院门被人敲响了。

周墨通过监控看到,门口站着一个头发花白,身形清瘦,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旧衬衫的老人。

他背着一个同样老旧的帆布挎包,身板挺得笔直,脸上满是倔强和审视。

正是方文中。

周墨整理了一下衣服,走出去打开了院门。

“方教授您好,您来的真早,快请进。”

方文中走进院子,目光却像雷达一样四处扫视。

周墨将他引到客厅,客厅里,朱允炆已经坐在沙发上,手里捧着一本书。

他看起来面色苍白,神情温和,带着一股与生俱来的书卷气。

“方教授,这位就是我跟你提过的……病人,他姓朱,叫朱允。”周墨介绍道。

方文中的目光落在朱允炆身上,眼神锐利。

他见过太多所谓的建文帝后人,也见过太多走火入魔的民间历史爱好者。

他几乎一眼就能看穿那些人的伪装和无知。

眼前的这个年轻人,气质倒是不错,很沉静,不像是个疯子。

“朱先生,你好。”

方文中淡淡地点了点头。

朱允炆抬起头,对着方文中露出了一个温和的笑容。

他没有起身,只是微微欠了欠身子,用一种略带歉意的语气开口了。

“劳方先生远来,晚生有疾在身,未克远迎,还望先生恕罪。”

就是这一句话。

仅仅是这普普通通的一句话,让方文中整个人如遭雷击,瞬间僵在了原地。

他的身体猛地一震,脸上那副淡漠疏离的表情瞬间凝固了。

这口音不对!

这不是现代任何一个地方的方言,也不是普通话。

这每一个字的声、韵、调,都像是用尺子量过一样,精准地契合了《洪武正韵》里记载的明初官话!

方文中为了研究明代档案,曾经下苦功钻研过明代的音韵变迁。

他可以百分之百地确定,这种口音,现代人,就算是顶级的语言学家或者最敬业的演员,也绝对模仿不出来!

这根本不是像,这就是!

一个荒谬到极点的念头,不受控制地从他心底冒了出来。

方文中感觉自己的呼吸都变得有些急促,他强行压下心头的惊涛骇浪,走到沙发旁坐下。

“朱先生……客气了。”

他的声音,已经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周墨在一旁看着,心里暗道一声有戏。

“听周墨说,你……认为自己是建文皇帝?”

方文中决定开门见山,用专业的知识,来击碎这个年轻人的幻想。

朱允炆闻言,只是苦笑了一下,没有直接回答,反而问道,“方先生治明史,想必对家祖之事,知之甚详。”

“晚生……斗胆,敢问先生一事。”

“你说。”

“先生可知,洪武二十三年秋,懿文太子东宫之内,可有异事发生?”

方文中愣了一下。

洪武二十三年?太子东宫?

他飞快地在脑中检索着史料。

《明实录》、《明史纪事本末》……没有任何记载。

他皱眉道,“史书之中,并无此年东宫有大事的记录。”

朱允炆轻轻叹了口气,用一种追忆的语气,缓缓说道:“先生博闻强识,令人钦佩。”

“只是史官笔下,录的都是国之大事。些许宫闱细节,难免疏漏。”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那一年的八月十五,家父,也就是懿文太子,曾于东宫设宴,召诸内侍共庆中秋。”

“宴至酣处,有一内侍,名唤王德,乃是真定府人士,此人有一癖好,不喜饮酒,独爱食生蒜。”

“当晚他多食了几枚,突发恶疾,上吐下泻,险些丧命。后经太医院抢救,方才脱险。”

“此事,虽非大事,却也让家父心有余悸,故而晚生记得清楚。”

朱允炆说得平淡,听在方文中的耳朵里,却不啻于一声声炸雷!

王德!

这个名字,他知道!

在他一篇尚未发表的,关于朱标太子东宫属官考据的论文手稿里,就曾经根据一份极其冷僻的地方县志和残缺的宫廷采办记录,考证出朱标身边,确实有过一个来自真定府的内侍,名叫王德!

但是!

关于这个王德的任何细节,包括他爱吃生蒜的癖好,正史、野史,乃至任何笔记杂谈里,都绝无半点记载!

这是只有当时在场的人,才可能知道的秘密。

方文中的手,开始不受控制地颤抖起来,紧紧地攥住了自己的裤腿。

他看着眼前这个坐在轮椅上,面色苍白,语气温和的年轻人,感觉自己的世界观正在碎裂。

“你……你……”

方文中张着嘴,喉咙里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他猛地站起身,因为动作太急,险些摔倒。

他死死地盯着朱允炆,声音嘶哑,充满了惊骇与不敢置信。

“你……到底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