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祖宗们,时代变了 > 第79章 他这个绝对保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感觉他再熟悉不过。

他一个激灵,瞬间从“周总”的身份里抽离出来,变回了那个随时准备接待千古一帝的苦逼青年。

来了!

他三步并作两步,从还没安装护栏的楼板边缘跳下来,快步跑回了老宅院里。

朱允正坐在石凳上,聚精会神地对着手机屏幕刷驾考题,嘴里还念念有词。

“此……此乃环岛,当……当让左侧来车先行……”

“周哥?”

朱允察觉到周墨的匆忙,疑惑地抬起头。

“准备迎客吧。”周墨言简意赅。

话音刚落,院子中央的空地上,空气开始微微扭曲。

一道身影由虚转实,稳稳地站定。

来人身着明黄色的常服,身姿挺拔,面容英武。

最引人注目的是他整个人的气质,与十天前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果说上次来时,他的身上还带着一丝初窥未来的迷茫与震撼,那么此刻,他便是一柄已经淬火开刃的绝世宝剑,锋芒内敛,却自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沉稳。

是李世民。

“周先生,一月未见,风采依旧。”李世民脸上挂着温和的笑意,主动拱手。

他这一声,把周墨叫得有些发愣。

这态度,跟之前那种带着审视和帝王威严的口吻,完全不同。

多了一分平等的尊重,甚至还有一丝……热络?

“李……陛下,欢迎欢迎。”周墨连忙回应,顺手拉了一把还呆在原地的朱允。

朱允回过神,也跟着有些拘谨地行了一礼。

李世民的视线在院子周围扫过,尤其是在那栋拔地而起的三层小楼雏形上停留了片刻,眼中闪过一抹赞许。

“看来周先生这十日,亦是大有作为。”

“瞎折腾,瞎折腾。”

周墨谦虚地摆手,心里却在嘀咕,这皇帝说话就是不一样,盖个房子都能说成大有作为。

李世民笑了笑,没有继续这个话题。

他从袖中取出一个用明黄色锦缎包裹的长条状物件,双手递了过来。

“此番前来,一为向先生求学,二为……缴纳学资。”

学资?

周墨愣住了。

他接过那东西,入手颇沉,触感坚硬。

他小心翼翼地打开层层包裹的锦缎,一卷古朴的画轴呈现在眼前。

画轴的轴头是温润的和田玉雕琢而成,系着明黄的丝绦。

单是这卖相,就透着一股“我很贵”的气息。

“这是……”

“阎立本新作《步辇图》,朕给他描述网上看到的图片,让他提前画出了。”

李世民语气平淡,仿佛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周墨倒吸了一口凉气。

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周墨手一抖,差点把画轴给扔出去。

现在这真是故宫一件,他一件了。

而且他这个绝对保真。

他感觉自己捧着的不是一幅画,而是一套位于京城二环内的四合院。

“不不不,李先生,这太贵重了!我受不起!”周墨连忙要把画推回去。

“周先生受得起。”

李世民却态度坚决地按住了他的手。

“先生所授,乃是为我大唐开万世太平之大道。区区一幅画,不过是身外之物,何足挂齿?”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况且,此乃朕与房、杜二位爱卿商议后的一致决定。”

“后世之学,价值无可估量,我等岂能白取?若无规矩,不成方圆。“

”这,便是我大唐的规矩。”

周墨看着李世民真诚的表情,知道再推辞就显得矫情了。

他深吸一口气,将画轴小心翼翼地放到一旁的石桌上,郑重地对李世民抱拳。

“既然如此,我便却之不恭了。陛下,请坐。”

三人落座,周墨给李世民倒上一杯热茶。

李世民却说来了后世,自是要尝尝后世饮品。

于是,周墨给他拿了一瓶冰镇…青岛啤酒。

李世民拿起冒着水珠的玻璃瓶,黄色的啤酒冒着泡。

“此是琉璃?竟如此剔透。”

待酒液入口,先是舌尖触到一丝清冽,跟着无数细小气泡在唇齿间炸开,带着麦芽的醇厚混着微苦,凉意顺着喉咙滑下。

李世民喉结滚动咽下,眼底掠过一丝讶异,“奇哉!初尝时似有冰泉漱齿,细品倒有麦香回甘,竟比朕常饮的葡萄酿多了几分爽利。”

“嘿嘿,等你们那里粮食产量起来了,也能酿出来。”

“不知……大唐这一个月,一切可还顺利?”周墨主动开启了话题。

提到这个,李世民的眼中迸发出神采。

“顺利,前所未有的顺利。”

他将这一个月发生的事情娓娓道来。

他回去之后,立刻召见了房玄龄与杜如晦,将后世见闻全盘托出。

两位贞观名相的反应,从震惊,到骇然,再到狂喜,最后是深深的后怕。

尤其是当他们从李世民口中得知,百年之后 那场几乎让盛唐倾覆的安史之乱时,两位宰相惊出了一身冷汗。

君臣三人彻夜长谈,最终定下了大计。

“朕已下令,成立格物院,由玄龄与克明亲自负责。”李世民的声音沉稳有力。

“朕从宗室、以及朝中信得过的大臣家中,挑选了三十名聪慧少年,皆在十岁上下,由他二人亲自教导,学习先生所赐的简体字与拼音之法。”

“如今一月过去,已有五人能通读《新华字典》,十人能勉强拼写。其余人等,亦进展神速。”

周墨听得暗暗点头。

不愧是贞观君臣,这行动力和效率,简直可怕。

“此外,朕已采纳玄龄之策,暂停了国内数个非紧要的宫室修造与城防工事。”

“为何?”周墨好奇。

“为了水泥。”李世民的回答简单直接。

“既知后世有此等神物,坚逾金石,一日千里,朕又何必再用那些耗费无数民力、却事倍功半的夯土之法?”

“朕将那些徭役尽数遣散归家,令其安心农事。只此一举,关中民心大定。”

周墨心中一动。

他明白了,这些皇帝,已经开始主动利用后世的信息,去刷自己朝代的稳定度和民心了。

这不仅是为了延长在现代的停留时间,更是他们骨子里治国理政本能的体现。

“所以,此番前来,朕的申请,依旧是上一次那两样。”

李世民从袖中取出一张折叠好的纸,正是周墨打印的申请表。

上面用稍显稚嫩,但一笔一划极为工整的简体字写着:

一,囊括全球矿产、水文、土壤分布之详细地图。

二,解释天地万物运行规律之《天下堪舆格物志》。

“格物院的学子们,已经等候多时了。”

李世民的眼中,是身为帝王的雄心,更是对未来的无限期许。

周墨接过申请表,心中也颇为感慨。

看看人家李世民,目标明确,思路清晰,上来就是基础科学和全球视野。

这格局,直接拉满。

就在这时,院子里的空气,再次剧烈地波动起来。

而且,不止一处。

灼热感接二连三地从胸口传来,仿佛要将他的胸膛点燃。

周墨猛地站起身来。

这次的阵仗,好像有点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