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长安帅帐内,诸葛亮的回信还摊在案上,“羌人袭扰祁山道”七个字被庞统用朱笔圈出,格外醒目。帐外晨光初露,他已召集马良、杨仪等参军,指尖在舆图上快速滑动,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即刻调整部署,分两步走——先固祁山,再援寿春!”

“第一步,调赵云部回防祁山。”庞统拿起一支红笔,在祁山道沿线标记出三个据点,“让赵云从寿春援军里抽五千精锐,星夜赶赴祁山,与原守军汇合。告诉赵云,务必在三日内赶到,沿途多设烽火台,一旦发现羌人骑兵,即刻传信,同时派轻骑袭扰其粮道,不让他们靠近我军粮道半步!”

参军杨仪急忙记录,又追问:“寿春那边刚稳住,抽走五千人,会不会让司马懿有机可乘?”

“司马懿攻城多日,兵力已疲,短时间内掀不起大浪。”庞统摇头,笔尖转向寿春,“第二步,让张嶷、魏延收缩寿春防线,弃守外围据点,集中兵力守内城。再从长安抽调两千工匠,带着守城器械支援寿春,加固城墙缺口,同时多备滚石、火油——拖到赵云解决羌人问题,再回师寿春,便可合围司马懿。”

军令刚拟好,帐外传来斥候的脚步声。庞统接过新探报,眉头微挑——东吴水军虽未北上,却在濡须口加派了岗哨,且有使者频繁出入魏军大营。他转身对马良道:“再给吴懿传信,让他增派三百斥候,密切监视东吴与魏军的联络,若发现两军有合兵迹象,即刻用火船封锁淮河航道,绝不能让他们互通消息!”

“还要防东吴趁祁山动荡偷袭庐江吗?”马良问道。

“不仅要防,还要威慑。”庞统眼中闪过一丝锐利,“让吴懿派一支五百人的轻骑,在庐江城外举行军演,故意让东吴探子看到我军军备充足。再放话出去,说我军已从成都调两万援军,不日便到——孙权若识趣,便不敢轻举妄动;若他敢来,正好让他尝尝我军的厉害!”

一道道军令从帅帐传出,快马如飞般奔向各军营。赵云接到命令时,正与张嶷商议反击魏军的计策,他当即点齐五千精锐,留下副将协助魏延,自己则带着部队昼夜兼程,向祁山赶去。沿途,他按照庞统的吩咐,在险要地段设置烽火台,还派人与当地百姓联络,让他们帮忙监视羌人动向。

寿春城内,张嶷接到收缩防线的命令后,果断放弃了南城外围的几处据点,将兵力集中到内城。蜀军士兵们搬来石块、木料,修补城墙缺口,工匠们则忙着打造投石机、制作火油——城内虽仍有战事,却因部署调整,渐渐稳住了阵脚。司马懿见蜀军收缩防线,多次派兵试探,都被蜀军用滚石、火油打退,士气愈发低落。

庐江方向,吴懿按照庞统的命令,不仅举行了军演,还故意让士兵们在江边晾晒铠甲、打磨兵器。东吴探子将消息传回建业,孙权看着密报,心中犹豫——他本想等蜀军陷入祁山、寿春两线困境时再出兵,可如今蜀军援军将至的消息传来,他若贸然行动,怕是讨不到好。

长安帅帐内,庞统接到各路人马的回报,终于松了口气。他走到舆图前,看着祁山、寿春、庐江三个方向的红笔标记,轻声道:“丞相指点的这一步,既解了粮道之危,又稳住了同盟,接下来,就看赵云能否挡住羌人,张嶷能否拖住司马懿了。”

马良站在一旁,看着庞统自信的神色,笑道:“军师与丞相遥相呼应,这般布局,曹魏纵有司马懿,也难破局了。”

庞统摇头,眼中仍有警惕:“司马懿未出全力,曹叡也还在洛阳观望,我们不可大意。传令下去,全军加强戒备,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状况——北伐之路,还没到松口气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