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废帝之事行着于篇。若夫武王数殷纣之衅,不能挂其万一;霍光书昌邑之过,未足举其毫厘。假以中才之君,有一于此,足以霣社残宗,污宫潴庙,况总斯恶以萃一人之体乎!其得亡,亦为幸矣。

子业虽曰嫡长,少禀凶毒,不仁不孝,着自髫龀。

詈辱祖考,以为戏谑。行游莫止,淫纵无度。

诛剪无辜,籍略妇女。

手足靡厝。行秽禽兽,罪盈三千。——《宋书》

大明八年的盛夏,建康城像被扔进了烧红的铜炉,连风都带着灼人的热气。景宁陵的松柏在暑气里蔫头耷脑,新继位的刘子业跪在灵前,玄色冕服被汗水浸出深色的痕,可他脸上半分哀戚也无,反倒伸手拨弄起腰间系着的白玉双螭玦。玉珠相撞的脆响惊飞了柏树上的寒鸦,黑黢黢的影子掠过灵柩前的长明灯,灯芯晃了晃,映得少年天子眼底一片漠然。

“陛下,含章殿来人了。”内侍的声音压得极低,像怕惊扰了逝者:“太后娘娘...又不好了。”

刘子业嗤笑一声,起身时冕旒上的十二串玉珠撞得叮当作响,晃得人眼晕。“病了便请太医,朕又不是药神。”他掸了掸衣摆上的灰尘,语气里满是不耐:“摆驾回宫,去宣光殿。”

内侍想劝,可看天子转身时决绝的背影,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谁曾料道,这位新帝刚刚登基,就把“孝道”二字碾得粉碎。

说起这位少年天子,便不得不提他的父亲——孝武帝刘骏。那位帝王行事放浪,淫乱无度,对亲长毫无敬畏之心,行事违背人伦纲常,其秽乱之行传闻,早已传遍四方,引得世人非议。但凡看中的宗室女子或是朝臣家眷,不论亲疏贵贱,总要设法纳入后宫。甚至将自己的几个堂妹也一并纳入后宫,列作妃嫔。他大兴土木,挥霍无度,又生性多疑,对朝臣动辄痛下杀手,轻则赐死,重则满门抄斩,早已让朝堂上下人心惶惶。

都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如今刘骏病逝,太子刘子业继位,其行事之荒唐,竟比乃父更胜一筹。

含章殿里弥漫着浓重的药味,王太后躺在铺着白狐裘的锦榻上,枯瘦的手抓着锦被,指节泛白。三个月前她还能扶着宫女的手,在太极殿为儿子授玺,如今连说话都要歇三歇。贴身宫女捧着熬好的汤药进来,银匙碰到药碗沿,发出细碎的声响。

“他……来了吗?”太后的声音气若游丝,眼窝深陷的地方望着殿门,像在盼着什么。

宫女屈膝跪下,将药碗搁在榻边的小几上:“陛下……回宣光殿去了,说……说那边还有要事。”

“要事?”太后猛地拔高声音,又被自己的气呛得剧烈咳嗽,咳得胸口起伏,眼里迸出泪来:“他的要事,就是搂着宫娥喝酒取乐!”她突然扬手,扫翻了小几上的药碗,褐色药汁泼在鎏金烛台上,溅起细小的水花。“我怀胎十月,九死一生生下他,原盼着他做个守礼的君主,谁知养出个白眼狼!”

宫女慌忙膝行过去,想捡地上的碎瓷片,却被太后一把攥住手腕。老妇人的手凉得像冰,指甲深深掐进宫女的皮肉里:“你去……去把那逆子给我叫来!告诉他,我这就死在他面前!”

宫女吓得脸色发白,连声道:“太后息怒,陛下或许是真的忙……”

“忙?”太后突然松开手,瘫回榻上,望着帐顶绣的缠枝莲纹,声音轻得像要断了:“他心里,早就没我这个娘了。”她忽然转向妆台,那里摆着支鎏金点翠的银簪,是当年孝武帝送她的定情物。太后挣扎着要起身,宫女连忙上前搀扶,却见她抓起银簪,尖刃直抵心口。

“我倒要剖开这肚子看看,怎么就生了这么个畜生!”太后的声音凄厉,震得殿角的铜鹤香炉都嗡嗡作响。宫女吓得扑上去夺簪,发髻上的珍珠步摇摔在地上,滚到熏炉旁发出清脆的响。檀香混着药味漫在空气里,太后看着铜镜里自己枯槁的脸,突然泄了气,银簪“当啷”掉在地上。

“罢了……罢了……”她摆摆手,泪水顺着眼角的皱纹往下淌:“他连亲娘的死活都不管,我死了,倒干净。”

含章殿的呜咽还没散,宣光殿的笑语已飘出了宫墙。刘子业斜倚在铺着虎皮的软榻上,看宫人用玛瑙勺舀着冰镇的荔枝浆,琥珀色的浆汁顺着勺沿往下滴,落在青玉盘里溅起细小的水花。

“陛下,乐府新排了《玉树后庭花》,要不要传舞姬来?”贴身内侍捧着镶金的酒壶,笑得眼角堆起褶子。

刘子业没应声,指尖敲着榻边的小几,忽然道:“去公主府,传山阴公主来。”

内侍愣了愣,随即躬身应诺。谁都知道山阴公主刘楚玉已嫁与何戢,可陛下登基后,三天两头召公主入宫,宫人们早见怪不怪,只是私下里窃窃私语,说这姐弟俩的亲近,未免太过逾矩。

不多时,殿外传来环佩叮当。山阴公主穿着石榴红的罗裙,裙摆绣着缠枝牡丹,走动时像一团流动的火焰。她踩着白玉阶进来,鬓边斜插着支金步摇,随着脚步轻轻晃动,映得那张芙蓉面越发娇媚。

“陛下召我来,可是有什么好东西?”她盈盈拜倒,声音软得像浸了蜜,抬眼时,那双水汪汪的眸子直勾勾地望着刘子业,毫不避讳。

刘子业起身扶起她,手指有意无意擦过她的露出的肌肤。“姐姐来了,才有好东西。”他挥退左右宫人,殿内只剩下姐弟二人,笑着说:“这殿里闷得慌,陪朕去御花园走走。”

公主眼波流转,指尖轻轻点了点他的衣袖:“全听陛下的。”

两人并肩走在朱红回廊下,廊外的凤凰木开得正盛,殷红的花瓣簌簌落下,沾在公主的发髻上。刘子业伸手替她摘下,指尖触到她鬓角时,对方非但没躲,反倒微微仰头,眼尾那颗朱砂痣像团跳动的火苗。

“听说何驸马最近常去曲江池,和那些文人墨客吟诗作对?”刘子业慢悠悠地开口,目光却锁着她的侧脸,看阳光在她睫毛上投下细碎的影。

公主拨弄着手钏,语气漫不经心:“男人家的事,我懒得管。”她忽然凑近一步,温热的气息拂过他的耳畔,带着身上的兰花香:“倒是陛下,登基后就忘了姐姐,莫不是有了新欢?”

刘子业低笑出声,伸手揽住她的腰。罗裙下的腰肢细软,像初春的柳枝。他知道这不合礼法,可看她眼底那团和自己如出一辙的放纵,心里那点隐秘的念头就疯长起来。

“姐姐想要什么,朕不能给?”他的声音压得很低,像情人间的呢喃:“这宫里的珍宝,这天下的城池,只要你开口……”

公主的指尖轻轻按在他的唇上,笑得眼尾弯成了月牙:“皇弟这话,可得算数。”

廊外的蝉鸣不知何时歇了,只有风穿过梧桐叶的沙沙声,裹着殿里飘来的酒香,在燥热的午后晕开一片模糊的暖。廊柱后,一个洒扫的小宫女吓得捂住了嘴,手里的竹扫帚“哐当”掉在地上。

刘子业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

竹扫帚落地的脆响像根冰锥,刺破了廊下暧昧的暖雾。刘子业猛地转头,目光如淬了毒的匕首,直直射向廊柱后——那小宫女早已吓得瘫坐在地,双手死死捂住嘴,眼泪混着冷汗往下淌,发髻散乱,钗环歪在一边。

“拖下去。”少年天子的声音冷得像宣光殿的冰簟,每个字都带着霜。

两名侍卫从阴影里快步走出,铁钳似的手架起宫女。她喉咙里发出“呜呜”的哀鸣,双腿在青砖上划出两道凌乱的痕,却连半个字都喊不出来。山阴公主拢了拢鬓边的碎发,仿佛只是看到只碍眼的蝼蚁,指尖捻着刚摘下的凤凰花瓣,漫不经心地说:“皇弟何必动气,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奴才。”

刘子业没看她,直到那抹瑟缩的影子消失在回廊尽头,才缓缓收回目光。他掸了掸衣袖,仿佛刚才沾染了什么污秽,语气却恢复了几分漫不经心:“宫里的规矩,总得让奴才们记牢。”

廊下的风忽然带上了凉意,吹得满树凤凰花瓣簌簌飘落,如同一场细碎的红雨。山阴公主望着他紧绷的侧脸,眼尾那颗朱砂痣在光影里闪了闪,忽然踮起脚尖,发丝扫过他的颈侧,带着兰香的气息缠了上来。她凑到他耳边,声音又娇又软,却藏着几分不甘:“妾与陛下虽为男女之别,却同是先帝血脉。可陛下坐拥六宫,粉黛千数,尽可随意临幸;妾身边却只有驸马一人,这般境遇,未免太不公平,还望陛下体恤。”

刘子业低头,正撞见她眼底晃动的火苗,那火苗里有毫不掩饰的挑逗,有精明的算计,更有几分与他如出一辙的放纵。他忽然伸手,捏住她的下巴,指腹摩挲着她细腻的肌肤,力道渐渐加重,嘴角却勾起一抹玩味的笑:“这有何难?朕便为你选些面首来侍奉便是。”

话音刚落,远处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内侍总管气喘吁吁地跑来,跪在地上磕了个响头,声音带着惊慌:“陛下,含章殿……太后娘娘她……”

刘子业松开手,山阴公主踉跄着后退半步,捂着下巴看向他。少年天子整理了下衣襟,冕旒上的玉珠又开始轻轻碰撞,叮当作响里听不出情绪:“知道了。”

他转身往含章殿的方向走,玄色的袍角扫过满地花瓣,留下一串凌乱的印。山阴公主望着他的背影,忽然弯腰拾起片沾了尘土的凤凰花,指尖用力掐着那抹殷红,直到花汁染透了指甲缝。

含章殿的药气更浓了。王太后躺在榻上,气若游丝,浑浊的眼睛半睁着,像是在等什么。刘子业走到榻前,居高临下地看着她,忽然开口:“太后还有什么话要说?”

太后的嘴唇动了动,发出微弱的气音。贴身宫女连忙凑过去听,听完又含泪转向刘子业:“太后说……她悔不该生陛下,求陛下……日后善待宗室,莫要断了刘家的根……”

刘子业转身就走,走到殿门口时,身后传来一声极轻的叹息,像根断了的蛛丝。他脚步没停,直到殿外的阳光刺得他眯起眼,才对身旁的内侍说:“传旨,太后薨了。按礼制办丧。”

风吹过殿角的铜铃,发出沉闷的响。含章殿的沉水香混着药气,渐渐散在燥热的风里,像从未有过那样一场无望的等待。而宣光殿的龙脑香,正袅袅升起,等着新的闹剧开场。

王太后的丧仪刚过三七,刘子业倒真记住太后的遗言“善待宗室”——他亲自挑选三十个身家清白、容貌周正的男子,给山阴公主送了去。

不过三日,三十名男子便齐集公主府。他们皆是精挑细选的模样,有的眉目清朗如月下竹,有的身姿挺拔似风中松,站在廊下一排,倒比乐府的伶人还要齐整。山阴公主隔着雕花窗棂望去,当即笑弯了眼,命人将这些人好生安置在西跨院,每日里按名册轮流伺候笔墨、伴游宴饮。

自那以后,公主府的笑语便没断过。山阴公主时而让面首们比箭射柳,胜者可得她亲手绣的荷包;时而在月下设宴,令众人吟诗作对,谁的句子合了心意,便能陪她多饮一杯。那些男子或是温文尔雅,或是能歌善舞,竟个个都合她心意,直让她乐在其中,连入宫见刘子业的次数都少了许多。

这日午后,刘子业在宣光殿等了许久,也没见姐姐来赴约品新茶,不由得有些烦躁。“公主府近来倒是热闹。”他扯了扯嘴角,语气里听不出喜怒:“看来那些人,比朕还有趣。”

身旁的内侍连忙笑道:“陛下说笑了,公主不过是一时新鲜,心里哪能真忘了陛下的恩情。”

刘子业没接话,只是望着殿外飘落的梧桐叶,忽然勾了勾唇。姐姐有了新乐子,他自然也该寻些新鲜事来做了。

可自从与山阴公主有了云雨之情,后宫的妃嫔们在他眼里更是如同木雕泥塑。何氏生前最懂他的心思,却早已成了一抔黄土;被他强纳入宫的表姑路氏虽有几分姿色,却是副木头性子,几句温存话都说得干巴巴,早已被他丢在东宫角落。

他倚在宣光殿的廊柱上,望着阶下开得正盛的木槿花,忽然想起一个人来:太祖的第十女,新蔡公主。

这位姑母与他年岁相仿,未出阁时常随太后入宫,那时她梳着双环髻,穿着石榴红的襦裙,笑起来颊边有两个浅浅的梨涡,眼波流转间比御花园的春光还要明媚。后来她嫁与宁朔将军何迈,两人琴瑟和鸣的佳话传遍建康,他便再少见她了。

“去何府。”刘子业道:“就说朕念及姑侄情分,请公主入宫一叙。”

内侍不敢多问,连忙备下銮驾。不过半个时辰,新蔡公主便已站在宣光殿的丹墀下。她穿着一身月白襦裙,乌发仅用一支白玉簪绾着,虽不施粉黛,却比当年更多了几分温婉气度。

“臣女参见陛下。”她盈盈下拜,声音清润如玉石相击。

刘子业的目光像黏在她身上似的,挥退左右,殿内只剩下两人时,忽然伸手去扶她:“姑母不必多礼。”

新蔡公主像被烫到似的缩回手,抬头时眼里带着几分惶惑:“陛下……”

“多年不见,姑母倒是清减了。”刘子业步步紧逼,语气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威压:“陪朕喝杯茶吧。”

他不由分说将人引至内殿,屏风后的小几上早已摆好了茶器。新蔡公主坐立难安,双手紧紧攥着裙角,茶水斟满了也未动分毫。

刘子业忽然笑了,笑声在空旷的殿内显得格外刺耳:“姑母怕朕?”

“臣女不敢。”她低下头,鬓边的碎发垂下来,遮住了半张脸。

“朕有什么好怕的?”他猛地伸手捏住她的下巴,迫使她抬头:“当年你还偷过朕的蜜饯,忘了?”

新蔡公主的眼里瞬间蓄满了泪,混杂着惊惧与不解:“陛下,臣女已是有夫之妇……”

“那又如何?”刘子业的手指摩挲着她的唇瓣,语气里的欲望几乎要溢出来:“在这宫里,朕想要的,从来没有得不到的。”

他的力气大得惊人,新蔡公主挣扎间,月白的襦裙被扯得歪斜,露出纤细的脖颈。她的哭声细碎而无助,像受惊的雀鸟,却更激起了刘子业的占有欲。

“陛下饶了臣女吧……”她的哀求在他听来,反倒成了勾人的低语。

刘子业一把将她打横抱起,新蔡公主吓得闭上眼,泪水顺着眼角滑落,滴在他的玄色袍角上。屏风后的烛火被风吹得摇晃,将两人的影子投在墙上,扭曲成一副荒唐的模样。

刘子业留住新蔡公主,一住就是好几天,朝夕温存,夜夜交欢,两人竟变得情笃意浓。那新蔡公主原本颇为孤傲,且恪守行操,结果竟被烈火般欢情熔化,也不顾什么姑侄名分,情愿做子业的嫔御,不想出宫。

刘子业得了新欢,爱不释手,自然也不愿放新蔡公主回府。但她毕竟是有夫之妇,怎样向她的夫君何迈交待?刘子业一时苦无良策。

数日后,刘子业才想出一计,令左右寻一宫婢,将她强行毒死,然后向宫中人声言公主暴卒,将那宫婢的尸体放在棺中,抬出宫去,按公主礼发葬。

刘子业那边以偷梁换柱之计瞒过何迈,这边便册封新蔡公主为贵嫔,又效仿乃父刘骏将堂妹改刘姓殷之法,诈称公主为谢氏,令宫人称她为谢娘娘。从此两人恣意行乐,永结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