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汉口,“四海”绸缎庄后院那场隐秘的宴会持续到深夜。

觥筹交错间,范承谟与伍绍荣皆以为此事做得神不知鬼不觉。

他们万万没有想到,那个始终低眉顺眼、穿梭席间殷勤添酒布菜的伙计“阿旺”,将每一句关键对话都牢牢刻在了心里。

阿旺本名王栓柱,曾是李自成麾下孩儿营的一名老兵,机敏忠诚。

大顺政权崩塌后,他并未随主力西撤,而是奉命潜伏于这九省通衢之地,凭借一手好厨艺和勤快劲儿,在这“四海”绸缎庄扎下根来,成为大顺军插入长江商贸动脉的一根暗刺。

当夜,待宾客散尽,王栓柱借着收拾残局的机会,将“清廷以珍宝换粮,粮食将由汉水运往江北”的核心情报,用暗语匆匆写在一张包点心的油纸上,通过一条隐秘的联络线,火速送往汉中。

几天后,情报几经辗转,送到了暂居汉中府的大顺皇帝李自成案头。

此时的汉中,气氛同样凝重。李自成采纳了顾君恩“开仓以延饥民”的建议,下令打开部分府库,赈济从川陕豫各地涌来的流民。

此举确实赢得了人心,短短时间内,大量精壮饥民投军,使得大顺军兵力迅速恢复到五万余人,声势复振。

然而,随之而来的便是巨大的粮食压力。五万张嘴每日消耗的粮草是一个天文数字,汉中本非特别富庶之地,连年战乱更是让生产凋敝,府库那点存粮在滚滚人流面前,如同杯水车薪。

御前会议上,一片愁云惨雾。

“皇上,新募的士兵士气虽高,但每日只能喝上两顿稀粥,长久下去,恐生变乱啊!”

制将军李过眉头紧锁奏道。

丞相牛金星捋着三绺长须,叹道:“汉中地狭,难以供养大军。必须向外寻粮。西安……”

一提到西安,所有人都沉默了。

西安,他们曾经的都城,如今由清廷智顺王尚可喜率五万精锐驻守,城防坚固。

李自成派出的几波斥候回报的消息都令人沮丧,尚可喜防守得滴水不漏,绝无偷袭的可能。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来自汉口的情报送到了。

李自成仔细阅毕,疲惫的眼睛里骤然迸发出一抹精光,他猛地一拍桌案,大叫道:“好!天无绝人之路!”

他示意牛金星将情报内容告知众将。听闻将有一大批粮食经由汉水北运,在座将领顿时精神大振。

“皇上!劫了它!有了这批粮食,咱们就能站稳脚跟!”

权将军刘芳亮第一个吼道,声如洪钟,

“对!劫粮!”众将纷纷附和。

李自成站起身,走到悬挂的舆图前,仔细看了半晌,冷笑道:“范家、伍家选择的这条路,倒是刁钻。粮食从汉口起运,逆汉水而上,至陕南安康,再转为陆路,过商洛,出武关,便可进入河南,直达鞑子控制区。这条路线,避开了我们活动频繁的主要区域,也绕开了重兵布防的潼关。”

他的手指在“安康”与“勋阳”之间的大片山区重重一点说:“但是,这里,汉水穿行于秦岭大巴山之间,河道蜿蜒,滩多水急,正是动手的绝佳之地!”

“陛下英明!此处山高林密,利于设伏。清军以为此路隐秘,护卫兵力必然不会太多。我军可提前设伏,待粮船进入伏击圈,半渡而击之,必可一举成功!”

牛金星接口道。

李过补充道:“需派得力人手,提前沿河勘察,选择最有利的伏击地点,并计算好粮船的行进速度。”

“此事关乎我军存亡,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李自成目光扫过众将,最终落在刘芳亮和李过身上,“芳亮,你率一万精兵,多为原老营弟兄,负责伏击主力。李过,你带五千人马,多为新附之勇,负责堵截下游,防止敌人逃窜并搬运粮草。各部即刻准备,等待消息到后秘密出发,务必隐匿行踪!”

“得令!”刘芳亮、李过抱拳领命,眼中燃烧着渴望与战意。

“陛下,还有一事,不知可否?”牛金星眼睛一转说道。

“讲!”李自成允道。

“陛下,我们可以把伍家货船回岭南的时间通知八大王!”

李自成一怔,问道:“此又为何?”

“哈哈,陛下,八大王素喜劫人珠宝财物,得到消息,必是满心欢喜!……”牛金星呵呵一笑说道。

李自成略略思索,抚掌大笑。

“就依丞相之言!”

就在大顺军紧锣密鼓地策划劫粮的同时,远在四川的另一位“大西皇帝”张献忠,也通过自己的渠道,隐约嗅到了这场秘密交易的风声。

他站在成都的皇宫高处,眯眼望着东北方向,对义子孙可望冷笑道:“李瞎子那边怕是闻到腥味了。他若得了这批粮食,势力必然复张……咱们也不能光看着。”

孙可望会意:“父皇的意思是?”

“派人盯着汉水,看看有没有机会,也给咱们弄点过路财。就算弄不到,也不能让李瞎子太舒坦!”

张献忠怪眼圆睁,不住地冷笑。

一时间,围绕着一批尚未启运的粮食,大顺、大清、乃至远在四川的大西,三方势力的目光都投向了那条蜿蜒于崇山峻岭之间的汉水。

平静的水面之下,暗雷已然埋下,只待粮船到来,便将炸响惊天波澜。

李自成的大顺军,能否凭借此役获得喘息之机,成败在此一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