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的第二天,清河县的天,没变。但清河县的天,又好像全变了。
省电视台的晚间新闻,用长达三分钟的时间,播报了清河县那场“石破天惊”的发布会。王珂的报道,没有用太多华丽的辞藻,她只是将沈铭那段关于“绿色Gdp”的阐述,近乎完整地呈现给了全省观众。
当沈铭那句“这种带血的、透支子孙未来的Gdp,我们清河县,一分钱都不要”从电视里传出时,无数守在电视机前的家庭,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紧接着,各大报纸、网络媒体,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鲨鱼,疯狂跟进。
《江东日报》头版评论员文章:《“绿色Gdp”,一个县级单位的执政宣言与时代叩问》。
《南都晨报》深度报道:《从“环保风暴”到“筑巢引凤”,清河模式能否复制?》。
网络上,风向在二十四小时内完成了一百八十度的惊天逆转。昨天还在痛骂“官僚为了政绩不顾民生”的网民,今天已经变成了“绿色Gdp”最狂热的拥趸。
“卧槽!这格局!我一直以为我们这儿的领导只会喊口号,没想到还有这么猛的!”
“‘宁要绿水青山前的阵痛,也不要金山银山下的癌症’,这句话太顶了!说出了我们老百姓的心里话!”
“那个姓沈的副主任,查了一下,太牛了!一路从乡镇干上来的,难怪这么接地气!”
至于那位“省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赵立言,则成了年度最大的笑话。省社科院第一时间发表声明,称此人早已离职,其在外一切言行均与本单位无关。五十万的“咨询费”,让他一夜之间身败名裂,成了学术圈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而华泰化工厂的李胖子、红星造纸厂的王海龙等人,在得知发布会的内容后,在看守所里彻底崩溃。他们精心策划的舆论反扑,不但没有把沈铭拉下马,反而成了对方登顶的垫脚石,顺便还把自己那点肮脏交易,暴露在了青天白日之下。
舆论的战场硝烟散尽,现实的改变,才刚刚开始。
清河县,城关镇。
镇书记张书记,正带着镇里的一帮干部,站在红星造纸厂那条臭气熏天的排污渠边上。他手里拿着一份刚打印出来的《城关镇水系环境综合治理方案》,唾沫横飞地给下属们开会。
“都听清楚了!县里的‘绿色Gdp’大旗已经立起来了,我们城关镇,必须第一个响应!这条排污渠,三天之内,必须给我把源头堵死!一周之内,水质必须要有明显改善!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我拿谁是问!”
他指点江山,意气风发,仿佛自己才是“绿色Gdp”的首倡者。完全忘了几天前,他还是那个在环保会议上被沈铭怼得灰头土脸,第一个快步溜走的人。
不远处,几个路过的镇民看着这番景象,小声议论着。
“嘿,张书记今天这是吃错药了?以前这条沟臭了十几年,也没见他这么上心。”
“你还不知道?现在风向变了!县里那个沈阎王发了话,环保是红线,谁碰谁死!我听说财政局的钱扒皮,就因为多嘴问了一句,差点被沈阎王一个电话打到纪委去!”
“真的假的?这么邪乎?”
“可不!现在县政府大院里都传遍了,宁见十次纪委,不见一次沈阎王。见了纪委顶多是丢官,见了沈阎王,那是真要命啊!”
流言蜚语,总是比红头文件传播得更快。但这一次,这些添油加醋的传说,却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行政效率。
清河县环保局的封条,第一次有了真正的权威。
水利局的工程师们,开始二十四小时连轴转,重新测绘全县的水文资料。
农业局的专家,也开始对被污染的土地进行取样分析,研究土壤修复方案。
整个清河县的官僚体系,就好像一台生锈已久的机器,被沈铭这根蛮不讲理的撬棍强行撬动之后,又被赵长东浇上了滚烫的机油,开始发出轰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运转起来。
改变,不仅仅发生在官场。
清河岸边,一个以打渔为生的老汉,收起今天的渔网,网里依旧是些小鱼小虾。他叹了口气,习惯性地蹲在岸边洗手。
手伸进水里,他忽然愣住了。
今天这河水,好像……没那么浑了?
他捧起一捧水,放在鼻子下闻了闻。那股常年不散的、混杂着化学品和纸浆的恶臭,似乎淡了许多,甚至能闻到一丝水草的腥甜。
老汉怔怔地看着缓缓流淌的河水,浑浊的眼睛里,亮起了一点久违的光。
县体育馆,这里被临时改造成了“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中心”。
体育馆门口,人头攒动。但气氛,却和几天前工人们聚集在工厂门口时截然不同。没有了愤怒和茫然,多的是一份忐忑与期盼。
“老刘,你也来报名啊?想学点啥?”
“我还能学啥,一把年纪了。登记了个电工培训,听说以后新来的厂子,技术工种吃香。”
一个穿着华泰化工厂蓝色工服的中年男人,抽着烟,满脸愁容:“培训有啥用?新厂子在哪儿还不知道呢。再说,就算来了,能要我们这些老家伙吗?”
他身旁一个年轻点的小伙子,立刻反驳道:“黄哥,你这思想就落伍了!没看电视上沈主任说的吗?叫‘筑巢引凤’!先把环境搞好了,还怕没好企业来?我听我那在政府上班的表哥说,县里这次是下了血本了,给的政策,能把金凤凰都给招来!”
“金凤凰?”中年男人撇了撇嘴,不太相信,“咱们这穷乡僻壤的,能来个下蛋的鸡就不错了。”
“那可不一定!”小伙子神秘兮兮地压低了声音,“我可听说,沈主任已经跟沪市那个……那个叫什么‘远星科技’的联系上了!就是那个造电池的,在美国都上市了的那个!”
“吹吧你就!那种大公司,能看上咱们这小地方?”
“爱信不信!反正我报了个计算机操作,以后进那种高科技公司,没文化可不行!”
议论声中,人们对未来的迷茫,正悄然被一种名为“希望”的东西所取代。他们或许还不完全理解什么是“绿色Gdp”,但他们朴素地相信,一个敢为了老百姓的健康,去砸掉几千人饭碗的领导,绝不会真的不管他们的死活。
这份信任,脆弱,却也无比珍贵。
就在清河县的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感受着这场风暴带来的变化时,几辆挂着沪市牌照的黑色商务车,悄无声息地驶入了清河县的地界。
车队没有鸣笛,也没有警车开道,低调得就像几滴融入河流的水珠。
县委大楼前,赵长东和沈铭并肩站着,没有组织任何欢迎仪式,身后也只跟了县委办和政府办的两位主任。
赵长东今天换下了一身练功服,穿了件熨烫平整的白衬衫,神情是从未有过的郑重。
“来了。”他看着远处驶来的车队,轻轻吐出两个字。
沈铭点了点头,目光平静。
他知道,这场发布会,这套“绿色Gdp”的组合拳,最关键的目的,就是为了今天。为了把这只真正的“凤凰”,从千里之外的云端之上,请到清河这片刚刚清扫干净的土地上。
车队缓缓停稳。
中间那辆车的车门打开,一只踩着黑色高跟鞋的脚,先探了出来。
紧接着,一道身影,出现在清河县微咸的空气里。
林晚秋。
她穿着一身剪裁利落的白色西装套裙,长发在脑后挽成一个简单的髻,脸上未施粉黛,却比任何浓妆艳抹都更夺目。她的出现,让这栋略显陈旧的县委大楼,都仿佛成了国际会展中心的背景板。
她不是一个人来的。身后,跟着一群气场同样强大的男女,他们个个西装革履,眼神锐利,手里拿着平板电脑和文件,一看就是远星科技最核心的高管团队。
这阵仗,让跟在赵长东身后的两位办公室主任,腿肚子都有点发软。他们这辈子,也没见过这么多只在财经杂志封面上才能看到的大人物,活生生地站在一起。
林晚秋的目光,没有在周围停留,直接落在了沈铭身上。
她的眼神,像最精密的扫描仪,冷静,锐利,带着审视。从上到下,将沈铭那身半旧的夹克和那张年轻却写满故事的脸,都扫了一遍。
沈铭也在看着她。
电话里的声音清冷,现实中的真人,气场更是冷得像一块万年寒冰。但在这份冰冷之下,沈铭却能感觉到一种燃烧的、永不满足的野心。
这是一个同类。
“林总,欢迎来到清河。”赵长东先一步上前,伸出手。
“赵书记,久仰。”林晚秋与他轻轻一握,礼貌而疏离。
然后,她转向沈铭,没有伸手,只是静静地看着他。
“沈主任。”
“林总。”
简单的称呼,就算是打过了招呼。
林晚秋环视了一圈这座看起来有些年头的县委大院,嘴角挑起一个细微的弧度,似笑非笑。
她终于开口,对沈铭说了第一句话,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进在场每个人的耳朵里。
“沈主任,你这巢,看起来……比我想象中要简陋一些。”
她顿了顿,目光再次回到沈铭脸上,带着一丝毫不掩饰的挑衅。
“我希望,你口中的那只凤凰,不会对灰尘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