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官场模拟:领导求我别莽了! > 第286章 召开媒体见面会,阐述绿色发展理念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86章 召开媒体见面会,阐述绿色发展理念

次日清晨,清河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钱德光,感觉自己像是被架在火上烤的肥鹅。

他头顶的发胶抹得锃亮,一丝不苟,但额角渗出的细汗却出卖了他内心的焦灼。他站在县政府大礼堂的门口,手里攥着一条湿透了的手帕,不停地迎来送往。

“哎哟,王记者,您可来了!省台的大驾光临,真是让我们这小地方蓬荜生辉啊!”

“李主任,一路辛苦,市报的头版就靠您这支神笔了!”

钱德光脸上堆着职业化的笑容,腰弯成了九十度,姿态谦卑得像个门童。可他的心里,却在不住地打鼓。

昨天下午,他接到沈铭那个简短而强硬的电话时,整个人都是懵的。

开新闻发布会?还指名道姓要请省市的主流媒体?

这是嫌火烧得不够旺,主动往上浇油吗?

网络上那些文章,他都看了,每一篇都像淬了毒的刀子,刀刀见血。对方的笔杆子又刁又狠,把县里描绘成了一个为了政绩不顾百姓死活的人间地狱,把沈铭塑造成了一个急功近利的酷吏。

这种时候,正常的应对方式是冷处理,是发一篇四平八稳的官方通稿,然后动用关系删帖降热度。可沈铭倒好,直接选择了最刚猛的打法——正面开团。

钱德光几乎能预见到,今天这场发布会,将是一场惨烈的“鸿门宴”。那些省城来的记者,哪个不是人精?他们闻着血腥味而来,准备好的问题,恐怕比手术刀还锋利。

他偷偷瞥了一眼礼堂内部。第一排正中央,省电视台的王牌记者王珂,正和她的摄像师低声交流着什么。王珂以提问犀利、风格泼辣着称,不知道多少官员在她的镜头前下不来台。今天她亲自带队前来,显然是把这当成了一个年度大新闻来做的。

钱德光的心,又往下沉了三分。

他想不通,赵书记怎么会同意沈铭这么胡来。难道真像外面传言的那样,这个沈铭背后有通天的背景,所以才敢如此肆无忌惮?

九点五十五分,离发布会还有五分钟。

礼堂内已经座无虚席,长枪短炮林立,闪光灯不时亮起,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大战来临前的紧张气息。记者们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听说了吗?清河县这次动静搞得太大,把几家纳税大户都给关了,工人闹得很凶。”

“我看了网上的文章,那个专家分析得头头是道,说这是典型的‘休克疗法’,后患无穷。”

“今天这场发布会,估计就是来灭火的。我猜,无非就是道歉、安抚,然后宣布一个不痛不痒的整改方案,走个过场。”

“看吧,那个新来的沈副主任,年纪轻轻,怕是要栽个大跟头了。”

就在这时,主席台的侧门打开,几个人影走了出来。

走在最前面的,正是沈铭。

他依旧穿着那身半旧的深色夹克,脸上看不出丝毫的紧张或疲惫,步履沉稳,目光平静地扫过台下黑压压的人群。

他身后跟着宣传部长钱德光,钱德光的脸色已经有些发白,走路的姿势都带着几分僵硬。

沈铭在主席台中央的位置坐下,没有看面前堆积如山的麦克风,也没有理会台下疯狂闪烁的镁光灯。他只是静静地坐着,仿佛在等待什么。

钱德光清了清嗓子,用微微发颤的声音念着开场白:“各位媒体朋友,欢迎大家来到清河县……今天,我们召开这次新闻发布会,主要是为了回应社会各界对我们近期环保整治工作的关切……”

他的话还没说完,台下,省台的王珂就举起了手。

钱德光心里咯噔一下,暗道一声“来了”。他本想假装没看见,但王珂的目光灼灼,根本不容他回避。

“钱部长,我有问题。”王珂的声音清脆而有力,通过麦克风传遍了整个礼堂,“我想请问沈铭副主任。网上有文章指出,这次环保整治行动,决策粗暴,手段激进,导致数千名工人面临失业,严重影响了清河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请问,您认为这篇文章的指控,属实吗?”

这个问题,像一记直拳,又快又狠,直接打向沈铭的面门。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沈铭身上。摄像机的镜头齐刷刷地对准了他,捕捉着他脸上的每一个细微表情。

钱德光的后背,已经被冷汗浸透。

沈铭终于有了动作。他没有回避,反而对着王珂点了点头,然后拿起了面前的麦克风。

“属实。”

两个字,清晰,干脆。

整个礼堂,瞬间陷入了一片死寂。

所有记者都愣住了。他们预想过沈铭会辩解,会反驳,会绕圈子,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他会如此干脆地承认。

这……这是什么路数?开局自爆?

王珂也怔了一下,她准备好的一连串追问,瞬间卡在了喉咙里。

沈铭环视着台下那些错愕的脸,语气平静地继续说道:“这篇文章提到的,工人面临失业,企业暂时停产,经济数据短期内会受到影响,这些都是事实。我从不否认事实。”

他顿了顿,话锋陡然一转。

“但是,这篇文章,以及网上所有类似的文章,都只讲了一半的事实。他们告诉你们,我们关停了工厂,却没有告诉你们,这些工厂排出的毒水,正在侵蚀下游数万亩的良田,让农民颗粒无收。”

“他们告诉你们,有几千个工人的饭碗暂时受到了影响,却没有告诉你们,下游的村庄里,有多少家庭因为饮用了被污染的水,正承受着癌症的折磨,有多少孩子,从出生起就失去了拥有一个健康身体的权利。”

“他们用工人的眼泪来博取同情,却对那些被病痛折磨的家庭的血泪,视而不见。”

沈铭的声音不高,却字字铿锵,如同重锤,一下下敲在每个人的心上。

台下的记者们,脸上的表情开始变化。最初的错愕,渐渐变成了凝重。一些年轻的记者,甚至下意识地握紧了拳头。

“今天,我不想在这里和任何人争论,到底是几千个工人的饭碗重要,还是几十万人的生命健康重要。因为这种争论本身,就是一种耻辱。”

沈铭站了起来,他的身影在聚光灯下显得格外挺拔。

“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各位,向全社会,正式阐述我们清河县委、县政府接下来的执政理念。”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如炬,扫过全场。

“这个理念,就是‘绿色Gdp’!”

“绿色Gdp?”

这个陌生的词汇,让台下的记者们一阵骚动。他们面面相觑,眼神中充满了疑惑。

沈铭没有给他们太多思考的时间,他伸出一根手指,声音清晰而坚定。

“第一,我们必须明确一个概念:过去那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来的Gdp,不是资产,而是负债!今天我们为了追求账面上那一点可怜的增长,向河里排放一吨污水,未来,我们的子孙后代,可能就要花费十倍、百倍的代价来治理。我们今天容忍一家污染企业苟延残喘,所换来的税收,可能还不够支付未来一个癌症病人的医疗费。这种带血的、透支子孙未来的Gdp,我们清河县,一分钱都不要!”

这番话,如同平地惊雷,在礼堂内炸响。

记者们彻底被镇住了。他们从未听过一个地方官员,敢用如此决绝的态度,去否定过去那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模式。

这已经不是在解释,而是在宣战!向一种根深蒂固的、错误的政绩观宣战!

王珂的眼睛亮得惊人,她手中的笔,在笔记本上飞快地记录着,激动得指尖都在颤抖。她知道,她抓住了一个划时代的新闻!

沈铭伸出第二根手指。

“第二,我们必须树立一个新的观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个地方,最宝贵的资源是什么?不是矿产,不是土地,而是一流的生态环境!你们可以去看看,那些世界顶尖的高科技公司,那些最有创造力的人才,他们会选择把家安在一个整天被雾霾笼罩、连喝口干净水都难的城市吗?绝对不会!”

“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关停污染企业,整治母亲河,看似是在破坏经济,恰恰相反,我们是在优化我们最核心的营商环境!我们是在‘筑巢’,是为了引来真正的‘凤凰’!我们是在为清河县未来的高质量发展,打下最坚实的地基!”

降维打击!

台下,一名来自市报的资深评论员,脑海里瞬间蹦出这四个字。

沈铭完全跳出了对方设置的“保环保还是保经济”的二元对立陷阱,他直接站在了一个更高、更宏大的维度上,重新定义了“发展”的内涵。

之前那些批评他“短视”、“激进”的论调,在“为未来筑巢引凤”的宏大叙事面前,显得如此的狭隘、可笑。

沈铭的目光扫过全场,最后伸出了第三根手指。

“第三,我们必须拿出一个实际的行动。今天关停的这些污染企业,所腾出来的土地、资源、能耗指标,甚至市场空间,我们将全部打包,优先用于引进那些高科技、低能耗、无污染的‘绿色产业’。”

“我在这里可以向各位透露,县政府很快就会出台一系列史无前例的优惠政策,包括土地出让、税收减免、人才引进补贴等等,向全国所有致力于绿色发展的优秀企业,敞开怀抱。”

“阵痛是暂时的,转型是必须的。我们宁要绿水青山前的阵痛,也不要金山银山下的癌症。至于那些暂时失业的工人,县政府已经成立了专项小组,负责他们的转岗培训和再就业安置。我们相信,当新的、更优质的企业落户清河时,他们会获得比以前更好、更体面、更健康的工作岗位。”

话音落下,整个礼堂安静了几秒钟。

随后,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这掌声,不是来自官员,而是来自台下那些手握笔杆和镜头的记者。他们被沈铭描绘的这幅蓝图,被他身上那种破釜沉舟、高瞻远瞩的魄力,深深地折服了。

闪光灯以前所未有的频率疯狂闪烁,键盘的敲击声汇成了一片密集的海洋。

“绿色Gdp”、“筑巢引凤”、“带血的Gdp”……一个个滚烫的标题,正在以最快的速度,从清河县这座小礼堂,飞向全省,乃至全国。

就在这片热烈的氛围中,沈铭的嘴角,勾起一抹难以察觉的弧度。

他举起手,示意大家安静。

然后,他从身后的秘书手中,接过一份文件,对着台下晃了晃。

“各位,关于‘绿色发展’的理念,我就阐述到这里。接下来,我们聊一点轻松的话题。”

他的脸上,露出一丝玩味的笑容。

“我这里,有一份周正国局长他们连夜整理出来的材料。很有意思。比如,网上那位批评我们‘懒政’的‘省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赵立言先生,他的个人银行账户,在发表那篇文章的前一天,收到了一笔五十万元的‘咨询费’。而这笔钱,恰好是从华泰化工厂李建华老板的小舅子的公司账户里,转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