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重生葫芦戏寇我在北平扒裤衩 > 第143章 仁安羌解围,英军目瞪口呆的救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3章 仁安羌解围,英军目瞪口呆的救援

离开神秘山洞五天后,龙渊和赵峰的小队终于抵达了远征军在缅北的临时指挥部——一个隐藏在密林深处的营地。帐篷间人来人往,电台的滴答声与军官们的命令声交织在一起,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与忙碌的气息。

他们刚刚安置好部队,一名传令兵就匆匆跑来:“龙少校,赵少校,孙立人军长请你们立刻去指挥部!”

两人对视一眼,立刻整理军装,跟随传令兵来到营地中央最大的帐篷内。

新一军军长孙立人正站在一幅巨大的军事地图前,与几名美军顾问讨论着什么。见龙渊和赵峰进来,他立刻招手让他们上前。

“你们来得正好,”孙立人神色严峻,“情况紧急。英军第一师在仁安羌地区被日军33师团包围,已经苦战四天,弹药饮水将尽,形势危在旦夕。”

他的手指点在地图上仁安羌的位置:“史迪威将军命令我们立刻组织救援。但主力部队正在与日军18师团激战,无法抽调太多兵力。我决定派你们特种小队作为先遣队,率先突破日军包围圈,与英军取得联系,并协助他们坚守待援。”

龙渊仔细查看地图,仁安羌周围标注着数个日军部队的符号,显然包围圈相当严密。

“我们有多少时间?”龙渊问道。

“最多三天,”孙立人沉声道,“据我们收到的最后电报,英军的水源已经断绝,弹药也支撑不了多久。如果三天内无法解围,七千多名英军士兵将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

他目光炯炯地看着龙渊和赵峰:“我知道这个任务几乎不可能完成,但英军是我们重要的盟友,仁安羌油田也是战略要地。你们必须创造奇迹。”

“保证完成任务!”龙渊和赵峰同时立正敬礼。

离开指挥部后,赵峰低声对龙渊说:“老龙,这任务简直是让我们去送死啊。就我们这点人,要突破日军包围圈,还要协助英军坚守?”

龙渊表情凝重:“确实艰难,但并非全无希望。”他摸了摸胸前的葫芦,“我们有闹闹,而且孙军长说会有部分主力随后跟进,只是需要我们率先打开突破口。”

两小时后,一支由龙渊和赵峰率领的八十人特种小队轻装出发。他们只携带了必要的武器和五天的口粮,以急行军的速度向仁安羌方向挺进。

缅北的四月已经十分炎热,丛林中的湿热更是让人难以忍受。士兵们的军装很快被汗水浸透,但没有人抱怨,所有人都明白任务的重要性。

行军途中,闹闹不时发出预警,帮助小队避开日军的巡逻队和埋伏。有几次,他们几乎与日军擦肩而过,幸亏闹闹提前警示,才得以安全绕过。

“这小东西真是越来越神了,”赵峰看着龙渊胸前的葫芦,忍不住感慨,“有了它,咱们在丛林里就跟长了千里眼顺风耳似的。”

龙渊点头,他能感觉到闹闹对缅北丛林的适应程度远超预期。或许正如黄百韬师长所说,这片土地上的确存在着某种特殊能量,与闹闹产生了共鸣。

第二天黄昏,他们终于抵达仁安羌外围。站在一处高地上,通过望远镜可以看到仁安羌镇的大致轮廓——镇子周围遍布日军的工事和炮兵阵地,偶尔有零星的枪炮声从镇内传出,显示英军仍在抵抗。

“包围圈比想象中还要严密,”赵峰放下望远镜,面色凝重,“看来得等到晚上了。”

午夜时分,小队借着夜色掩护,悄悄向日军防线摸去。闹闹的绿光在黑暗中几乎不可见,但它传递的预警意念却清晰地指引着安全路径。

在闹闹的帮助下,他们成功找到日军防线的一个薄弱点——两处阵地之间的结合部,由于地形复杂,日军在此处的防守相对松懈。

“就从这里突破,”龙渊低声道,“记住,我们的首要任务是进入仁安羌与英军会合,不是与日军纠缠。”

士兵们点头表示明白。在龙渊的指挥下,小队如同幽灵般悄无声息地穿过日军防线,竟然没有惊动任何哨兵。

然而,就在他们即将穿过最后一道障碍时,意外发生了。一名士兵不慎踩到了日军铺设的警铃线,一阵清脆的铃声在夜空中响起。

“暴露了!快冲!”龙渊大喊。

瞬间,日军的探照灯亮起,机枪火力从两侧阵地向他们倾泻而来。两名士兵当场中弹倒地。

“掩护!找掩体!”赵峰一边还击一边指挥。

龙渊迅速评估形势,他们现在处于日军两道防线之间的开阔地带,如果停留在这里,很快就会被包围全歼。

“不能停!继续向前冲!”龙渊果断下令,“闹闹,帮我们!”

葫芦立刻亮起柔和的绿光,在黑暗中形成一道微弱的光幕。令人惊讶的是,日军的机枪手仿佛突然失去了目标,子弹开始漫无目的地扫射,却很少落在小队所在的位置。

“怎么回事?”赵峰一边奔跑一边惊讶地问。

龙渊也不明所以,但他能感觉到闹闹传递来的意念:“干扰”、“迷惑”、“视觉偏差”。

原来,闹闹释放的能量干扰了日军的视觉判断,使他们无法准确瞄准。利用这宝贵的机会,小队快速冲过了最后一百米的开阔地带,进入了仁安羌镇的外围区域。

镇内的英军显然注意到了外面的交火,一阵猛烈的火力从镇内射出,压制了追击的日军。

“我们是中国人!远征军!”龙渊用英语大声喊道,“我们来救援你们!”

一阵短暂的沉默后,一个带着浓重英国口音的声音回应:“上前来!但要慢一点,举起手!”

在英军士兵警惕的注视下,龙渊和赵峰带领小队进入英军防线。迎接他们的是一个满脸硝烟、军装破损不堪的英军上校。

“斯科特上校,英军第一师第三团指挥官,”上校与龙渊握手,眼中充满怀疑,“你说你们是来救援的?就这几十个人?”

龙渊坦然面对对方质疑的目光:“我们是先遣队,主力部队随后就到。现在请告诉我们详细情况。”

斯科特上校将信将疑地带领他们来到临时指挥部。从他那龙渊得知,英军第一师确实已经陷入绝境——水源被切断三天,弹药所剩无几,伤员众多且缺乏药品,士兵们因饥渴和持续战斗而精疲力尽。

“我们最多还能坚持二十四小时,”斯科特上校绝望地说,“如果到时候没有援军,我们只能选择投降。”

龙渊沉思片刻,问道:“日军的主要水源控制点在哪里?”

斯科特上校指向地图上的一个位置:“这里,宾河上游的一个泵站。日军占领了它,并切断了通往镇子的输水管道。”

“如果我们能夺回这个泵站呢?”

“那将极大缓解我们的困境,但泵站有日军一个中队防守,而我们连组织一次连级进攻的兵力都抽不出来。”

龙渊与赵峰交换了一个眼神,然后对斯科特上校说:“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们。但我们需要一些熟悉当地地形的向导。”

斯科特上校虽然对这支小部队的能力表示怀疑,但眼下已别无选择,他指派了两名在当地驻守多年的英军士兵作为向导。

凌晨三点,龙渊和赵峰带领特种小队悄悄离开仁安羌镇,向宾河泵站方向摸去。这一次,他们更加依赖闹闹的指引,避开了日军的多个哨位。

泵站位于宾河岸边的一处高地上,四周有铁丝网和防御工事,探照灯不时扫过周围区域。通过望远镜,龙渊可以清楚地看到泵站内日军的活动。

“防御很严密,”赵峰低声道,“强攻的话,我们这点人根本不够。”

龙渊点头,他的目光落在泵站后方的一段悬崖上:“如果从那里下去呢?”

赵峰顺着他的目光看去,那处悬崖几乎垂直,下方就是泵站的后院:“太危险了,而且怎么上去?”

龙渊摸了摸胸前的葫芦:“也许闹闹能帮忙。”

在闹闹的指引下,他们找到了一条隐蔽的小路,可以绕到悬崖上方。站在崖顶向下望去,泵站的全景尽收眼底。

“问题是,我们怎么下去?”赵峰看着几乎九十度的崖壁,皱眉道。

龙渊没有回答,而是低头对闹闹轻声询问。葫芦微微震动,传递来肯定的意念。

在士兵们惊讶的注视下,闹闹的绿光照射在崖壁上,那些生长在岩石缝隙中的藤蔓突然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生长、变粗,相互缠绕,最终形成了一道坚固的藤蔓梯子。

“我的天...”一名英军向导目瞪口呆,“这是...魔法吗?”

龙渊没有解释,只是命令士兵们依次攀爬而下。由于藤蔓梯出奇地稳固,他们很快全部安全到达崖底,没有被日军发现。

泵站后院只有零星几个日军哨兵,很快被特种小队悄无声息地解决。龙渊留下大部分人防守后院入口,自己则带领十多名士兵向泵站主建筑摸去。

主建筑内,大部分日军正在休息,只有少数值班士兵。龙渊的小队如同神兵天降,在他们反应过来之前就控制了局面。激烈的交火声惊动了前院的日军,但他们试图回援时,被赵峰带领的部队死死挡在后院入口处。

十五分钟后,泵站内的日军被全部清除。龙渊立刻命令士兵检查设备,幸运的是,日军在仓促间没来得及破坏泵站的关键部件。

“快,向斯科特上校发信号,告诉他们泵站已经夺回!”龙渊命令通讯兵。

就在此时,外面的枪声突然密集起来——日军显然不甘心失去泵站,组织了大批兵力开始反扑。

“他们人太多了!”负责防守后院入口的士兵报告,“我们快顶不住了!”

龙渊冲到泵站二楼,透过窗户可以看到黑压压的日军正从四面八方涌来。赵峰带领的部队虽然顽强抵抗,但兵力悬殊太大,防线随时可能被突破。

情况万分危急。如果泵站得而复失,不仅之前的努力白费,这支小队也将面临全军覆没的命运。

龙渊深吸一口气,将手放在胸前的葫芦上:“闹闹,这次我们需要更大的帮助。”

葫芦剧烈震动起来,传递来“理解”、“全力以赴”的意念。紧接着,令所有人震惊的一幕发生了——

泵站周围的植物突然开始疯狂生长,那些原本普通的灌木和藤蔓如同被注入了生命般迅速蔓延,形成了一道道天然的屏障。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些植物仿佛有意识般主动缠绕、阻碍日军的行动,却为中国士兵留出通道。

日军士兵惊恐地看着这超自然的一幕,有些人开始慌乱地后撤,以为是遇到了什么邪术。

利用这混乱的机会,龙渊命令士兵们集中火力,打退了日军的第一波进攻。

然而,好景不长,日军指挥官很快重整部队,开始用火焰喷射器焚烧那些怪异的植物。绿色的屏障在火焰中逐渐消退,日军的攻势再次组织起来。

“这样下去不行,”赵峰退到泵站内,脸上被硝烟熏得漆黑,“他们人太多了,我们撑不了多久。”

就在这危急关头,一阵嘹亮的军号声从远处传来——援军到了!

孙立人将军没有食言,新38师112团的主力部队及时赶到,从外侧对日军发起了猛烈攻击。陷入内外夹击的日军很快溃不成军,四散奔逃。

当太阳升起时,泵站已经牢牢掌握在中英联军手中。清水再次通过管道流向仁安羌镇,英军的饮水危机得以解除。

当天下午,在主力部队的掩护下,仁安羌的七千多名英军士兵成功突围,与远征军主力会合。

斯科特上校找到龙渊,之前的怀疑和傲慢已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由衷的敬佩和感激:“龙少校,我为我最初的怀疑道歉。你们创造了奇迹,是真真正正的英雄。”

他好奇地看着龙渊胸前的葫芦:“还有那个...发光的东西,它在战斗中似乎发挥了特殊作用?”

龙渊微微一笑:“这只是中国军人智慧和勇气的象征。”

斯科特上校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与龙渊郑重握手:“无论如何,感谢你们。英军第一师七千多条性命,是你们救下的。这份恩情,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当日晚间,仁安羌解围的消息传遍盟军各部队。龙渊和赵峰的小队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而那个能在战斗中创造奇迹的发光葫芦,更是成为盟军官兵津津乐道的传奇。

指挥部内,孙立人将军亲自为龙渊和赵峰授奖。仪式结束后,他特意留下龙渊,低声问道:“杜恩上尉报告中说到的那个‘特殊能力’,还有今天战斗中那些不同寻常的植物生长...这些都和你的那个葫芦有关,是吗?”

龙渊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

孙立人沉思片刻,道:“史迪威将军对此很感兴趣,他希望能见见你...和你的葫芦。不过我建议你准备好说辞,美国人最喜欢研究他们不理解的东西。”

龙渊心中一紧,但面上保持平静:“明白,军长。”

走出指挥部,龙渊仰头望着缅北的星空。仁安羌之战虽然胜利,但他知道,随着闹闹的能力越来越引人注目,未来的挑战也将接踵而至。

他轻轻抚摸着胸前的葫芦,感受到它传递来的温暖和平静。

“无论如何,”他低声自语,“我们都会一起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