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丐帮神丐 > 第28章 情报网革新,烽火连川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8章 情报网革新,烽火连川蜀

解决完学堂的风波,我刚回到传功堂喝了口热茶,情报堂的李锐就掀着门帘冲了进来,他那身灰布衣裳沾了不少尘土,额头上的汗珠子顺着脸颊往下滚,一看就是赶路赶得急。

“林长老!出大事了!”李锐一进门就嚷嚷,声音里带着几分慌乱,“咱们安插在汉中的眼线传回来急报,蒙古军派了上千骑兵突袭汉中城外的宋军驿站,曹友闻将军派去传递军情的信使,怕是……怕是出事了!”

我手里的茶杯“哐当”一声磕在桌案上,茶水溅出来打湿了半张刚画好的情报网分布图。曹友闻是南宋少有的主战派猛将,汉中又是四川的门户,一旦汉中失守,蒙古军就能顺着嘉陵江南下,直捣四川腹地。而信使出事,就意味着四川守军很可能没法及时收到预警,到时候怕是要吃大亏。

“别急,慢慢说。”我强压下心头的焦躁,示意李锐坐下喝口水,“眼线有没有说清楚,蒙古骑兵是什么时候动手的?信使有没有可能突围?”

李锐端起茶杯猛灌了几口,喘着粗气说道:“是三天前的夜里动手的,蒙古人跟摸黑的野猫似的,直接冲进站驿砍杀。眼线躲在附近的草垛里,看到驿站火光冲天,喊杀声一直持续到后半夜。至于信使,眼线说没看到有人跑出来,不过他不敢靠太近,也不敢确定信使是不是真的没了。”

我眉头拧成了疙瘩。曹友闻之前跟我约定,每隔十天就会派信使送一次川北的军情,上次信使来的时候还说,蒙古军在汉中以北频繁调动,怕是要有所动作。这次信使逾期未到,又出了驿站遇袭的事,情况怕是比想象中更严重。

“还有别的消息吗?”我追问。

“有。”李锐从怀里掏出一卷皱巴巴的纸条,上面是用暗号写的情报,“眼线还说,最近汉中城里多了不少陌生面孔,有的装作商人,有的装作流民,四处打听宋军的布防和粮草情况,看那样子,像是蒙古派来的细作。而且这些人行动很谨慎,都是三三两两结伴,互相之间还装作不认识。”

我拿起纸条,借着窗外的天光仔细看。丐帮的情报暗号是我之前改良过的,用简单的数字和符号对应不同的信息,既不容易被破译,传递起来也快。可即便如此,从汉中到襄阳,一来一回还是要走七八天,等我们收到消息,说不定蒙古军都已经攻到城下了。

这就暴露了丐帮情报网的大问题。之前的情报传递全靠人跑,分舵和分舵之间没有固定的联络点,消息传递慢不说,一旦路上出点意外,消息就断了。就像这次汉中的事,要是情报能再快个两三天,我们说不定还能提前派人去接应信使。

“看来,情报网的改革,得提前动手了。”我把纸条拍在桌上,心里已经有了主意。之前我在改革方案里提过要建立“分级传递制度”,把襄阳作为核心枢纽,在各州府设一级联络点,各县设二级联络点,乡野设三级联络点,消息逐级传递,既能提高效率,又能防止一处被破、全线瘫痪。只是之前忙着学堂和破蒙军的事,这事就暂时搁置了,现在看来,再不推进就真的要误大事了。

李锐一听这话,眼睛瞬间亮了:“林长老,您总算要推进这事了!我早就觉得咱们这情报传递太磨叽,上次临安那边的消息,硬是拖了半个月才传到襄阳,要是真打仗,这黄花菜都凉了!”

“不光是传递慢,还有个更要命的问题。”我指着桌上的地图,上面用红点标注着丐帮现有的情报点,大多集中在城池里,乡野之间几乎是空白,“你看,咱们的眼线大多在城里,乡下的路、山间的小道,这些地方根本没人盯。蒙古人熟悉骑兵作战,最喜欢绕着小路偷袭,咱们要是连这些地方都盯不住,迟早要被他们打个措手不及。”

正说着,耶律齐推门走了进来,他身后跟着掌钵龙头方鹤鸣。耶律齐脸上带着几分凝重,显然也已经听说了汉中的事。

“林越,汉中的消息你已经知道了吧?”耶律齐坐下后直奔主题,“曹友闻将军跟咱们丐帮素有交情,上次襄阳保卫战,他还派了三百精兵来支援。如今他那边出事,咱们不能坐视不管。”

“帮主,我正打算跟你说情报网改革的事。”我把桌上的情报网分布图推到耶律齐面前,“现在这情报传递方式太滞后,要是不尽快改,下次再遇到这种事,咱们还是只能被动等着。我计划在各州府设联络点,用‘三级传递’的方式送消息,再在乡野加设暗哨,专门盯着那些小路。”

方鹤鸣凑过来看了看地图,手指点在汉中的位置:“这办法是好,可咱们哪来这么多人手?情报堂的弟子本来就不够用,还要负责日常侦查,再分出去守联络点,怕是有点吃力。”

这确实是个难题。丐帮弟子虽多,但大多是只会拳脚功夫的粗人,懂情报传递、会用暗号的没几个。李锐也跟着点头:“方长老说得对,上次招了一批新弟子进情报堂,教他们认暗号就教了半个月,还有不少人记不住,更别说让他们单独去守联络点了。”

我摸了摸怀里的青铜丐钵,钵身传来一阵微弱的暖意。之前解锁的“地形感知”技能能探测环境,或许能帮着选联络点,但人手的问题还得另想办法。突然,我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丐帮弟子不够,咱们可以找流民啊。”

耶律齐和方鹤鸣都愣住了。“流民?”耶律齐皱了皱眉,“流民大多居无定所,而且成分复杂,万一混进蒙古的奸细,那麻烦可就大了。”

“我有分寸。”我解释道,“咱们可以优先招募那些家园被蒙古军毁了的流民,他们跟蒙古人有血海深仇,忠诚度没问题。而且他们熟悉当地的地形,知道哪条路近、哪处有藏身的地方,比咱们派外地弟子去更合适。咱们只要简单教他们几个紧急暗号,再派情报堂的老弟子去每个联络点坐镇,就能解决人手的问题。”

方鹤鸣捋了捋胡须,点了点头:“这法子倒是可行。流民里不乏手脚麻利、脑子灵光的,好好调教一下,说不定能成。”

“不光是流民,”我补充道,“咱们还能跟沿途的客栈、茶摊老板合作。他们天天跟南来北往的人打交道,消息灵通,只要给他们点好处,让他们帮忙留意陌生面孔,一旦发现异常就用暗号通知联络点,这样咱们的情报网就能撒得更开了。”

耶律齐沉吟片刻,拍板道:“好!就按你说的办!我让各分舵统计一下合适的流民,再调拨一批银两作为联络点的运转费用。方长老,你负责让传功堂整理一些简单的暗号和侦查技巧,编个小册子,方便教新招募的人。”

“没问题。”方鹤鸣应下来。

“李锐,你现在就带几个弟子去襄阳周边的几个县城,先把联络点建起来。”我看向李锐,给他布置任务,“联络点就选在那种不起眼的杂货铺或者破庙里,门口挂个幌子当标记,比如挂个葫芦就是一切正常,挂个破草帽就是有紧急情报。记住,每个联络点至少留两个老弟子,新招募的人只能负责传递消息,不能接触核心情报。”

李锐站起身,胸脯拍得咚咚响:“放心吧林长老,我保证把这事办得妥妥帖帖的!”说完他又风风火火地跑了出去,门口的风铃被他带起的风吹得叮当作响。

耶律齐看着他的背影笑了笑,转头又看向我:“情报网的事你盯着,我去跟破蒙军那边打个招呼,让他们加强襄阳周边的巡逻。另外,我已经派人去四川打探消息了,看看曹友闻将军那边到底怎么样了。”

耶律齐走后,我留在传功堂,把之前想好的分级传递制度细化成具体的规矩。一级联络点设在州府,负责汇总辖区内的所有情报,直接对接襄阳总部;二级联络点在县城,负责传递情报给一级联络点,同时收集乡镇的消息;三级联络点在乡野,大多是临时的暗哨,发现异常就立刻报给二级联络点。为了防止消息泄露,我还设计了一套双重暗号,普通消息用一种,紧急军情再多加一个手势暗号。

正写着,马开山推门走了进来。他手里拎着个酒葫芦,脸上带着几分不自在,不像平时那样大大咧咧的。

“林长老,忙着呢?”马开山挠了挠头,语气比上次缓和了不少。

我放下笔,笑着招呼他:“马长老,快坐。要不要喝杯茶?”

马开山走到桌前坐下,没接我的话,反而盯着桌上的情报规矩看了起来。看了半天,他才开口:“我听说你要改革情报网,还招流民当暗哨?”

“是啊。”我点点头,“情报堂人手不够,流民熟悉地形,正好能帮上忙。怎么,马长老觉得不妥?”

“不妥倒不至于。”马开山打开酒葫芦抿了一口,“就是觉得那些流民手无缚鸡之力,万一遇到蒙古兵,怕是连自己都保不住。我手下有几个弟子,都是汉中那边过来的,熟悉川北的路,要不我让他们去汉中的联络点帮忙?好歹能护着点那些新人。”

我心里一暖。马开山虽然性子倔,但心肠不坏,之前反对学堂也是真心为了丐帮。他能主动提出派弟子去帮忙,说明是真的认可了改革的事。

“那太好了,多谢马长老。”我连忙说道,“汉中那边局势紧张,有你手下的好手过去,我也能放心不少。”

马开山摆摆手,脸上露出几分不好意思:“谢啥,都是为了丐帮,为了打蒙古人。之前学堂的事,是我太固执了,你别往心里去。”

“都是过去的事了。”我笑着给他倒了杯茶,“以后改革的事,还得靠马长老多帮衬着点。”

马开山端起茶杯喝了一口,重重地点了点头。那天他在我这儿坐了很久,还跟我聊了不少他年轻时在川北闯荡的经历,说了哪些山路难走,哪些地方适合设埋伏。这些经验都很有用,我赶紧让弟子拿纸笔记录下来,以后交给汉中联络点的人,说不定能派上大用场。

接下来的半个月,我几乎天天泡在情报网的搭建上。李锐在襄阳周边建好了六个联络点,招募了三十多个流民,经过简单的培训,已经能开始传递一些普通情报了。马开山派去的弟子也顺利抵达汉中,和当地的眼线接上了头,还传回消息说,蒙古的细作确实在汉中城里活动频繁,不过暂时没发现大规模的军队调动。

这天中午,我正在给学堂的弟子们讲怎么通过物价波动判断军情——蒙古军一来,粮草价格肯定会涨,这就是最简单的情报信号。刚讲到一半,一个小弟子气喘吁吁地跑进来,拉着我的衣角说:“林长老,李锐大哥回来了,说有紧急情报要跟你说!”

我心里咯噔一下,李锐前几天去南阳设立联络点了,这时候突然回来,肯定是出了大事。我赶紧跟着小弟子往情报堂跑,远远就看到李锐站在情报堂门口,脸色惨白,身上的衣裳破了好几个口子,胳膊上还缠着绷带,渗出血迹。

“你这是怎么了?”我快步走过去,抓住他的胳膊问道。

李锐咧嘴笑了笑,笑容里带着几分苦涩:“别提了,在南阳城外遇到蒙古的游骑了,幸好我跑得快,不然这条胳膊就保不住了。不过林长老,我带回来个重要消息!”

他说着,从怀里掏出一个用油纸包着的东西,小心翼翼地递给我。油纸打开,里面是半块烧焦的令牌,上面刻着“宋军先锋”四个字,边缘还有明显的刀痕。

“这是我在南阳城外的乱葬岗找到的。”李锐的声音低沉下来,“那里埋了不少宋军士兵的尸体,我仔细看了,他们身上的伤口都是蒙古骑兵的弯刀造成的。还有,我从一个没死透的老兵嘴里问出来,他们是曹友闻将军派去支援四川的先锋部队,半路遭到蒙古军伏击,全军覆没了。老兵还说,蒙古军已经攻下了广元,正往成都方向打呢!”

我的心沉到了谷底。广元是四川的门户,一旦失守,成都就直接暴露在蒙古军的兵锋之下。曹友闻的先锋部队被全歼,说明四川守军的兵力肯定很紧张,说不定已经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

“老兵还说了别的吗?比如曹友闻将军现在在哪?四川守军的粮草够不够?”我追问。

李锐摇了摇头,脸上露出几分无奈:“那老兵伤得太重,说完这些就断气了。我在附近打听了一下,成都那边已经乱了,不少百姓都往南边逃,说蒙古军一路烧杀抢掠,没人性得很。”

我拿着那半块令牌,只觉得手心发烫。四川要是丢了,南宋的西线防线就彻底崩了,到时候蒙古军既能从四川进攻襄阳,又能顺江而下攻打临安,后果不堪设想。

“不行,咱们得赶紧支援四川!”我立刻说道,“李锐,你马上用新的情报网传递消息,让各州府的联络点密切关注蒙古军的动向,一旦发现他们有东进的迹象,立刻上报。另外,你去通知破蒙军,让他们做好准备,随时可能要出征四川。”

“好!”李锐应了一声,转身就要走。

“等等。”我叫住他,“你胳膊上的伤还没好,先去医堂处理一下,派别的弟子去传递消息。记住,一定要叮嘱联络点的人,千万小心,别被蒙古细作盯上了。”

李锐愣了一下,随即眼眶有点发红,他用力点了点头,转身去了医堂。

我拿着令牌直奔耶律齐的住处。耶律齐刚收到从四川传来的急信,脸色也很难看。他把信递给我,上面写着成都守军兵力不足,请求朝廷和丐帮支援,落款日期是三天前。

“朝廷那边怕是指望不上了。”耶律齐叹了口气,“主和派又在朝堂上煽风点火,说什么四川地势偏远,救不救都无所谓,还劝宋理宗跟蒙古议和。”

“议和?简直是做梦!”我气得拍了下桌子,“蒙古人胃口大得很,今天割一块地,明天赔一笔钱,根本喂不饱他们。等四川丢了,下一个就是襄阳,到时候他们想议和都没地方说了!”

“我知道。”耶律齐揉了揉眉心,“所以我已经决定了,派破蒙军去四川支援。只是破蒙军刚组建没多久,虽然打了几个小胜仗,但面对蒙古的大军,怕是……”

“怕也要去!”我接过话茬,“四川不能丢,曹友闻将军不能出事。而且破蒙军正好能借这个机会练练手,跟蒙古大军真刀真枪地打一场,才能真正成长起来。”

正说着,方鹤鸣带着苏晴走了进来。苏晴一身青衣,背上还背着她的长剑,显然是刚从峨眉派赶回来。

“林越,耶律帮主,我刚收到师父的消息,峨眉派已经派了两百弟子去四川支援了。”苏晴的脸色也很凝重,“师父说,蒙古军这次来势汹汹,领军的是蒙古名将速不台的侄子,名叫兀良哈台,此人擅长奔袭作战,手段狠辣得很。”

我心里又是一沉。兀良哈台我在史书上见过,这家伙跟着速不台南征北战,打了不少胜仗,作战风格极其凶悍,是个难对付的角色。

“看来这次是场硬仗。”耶律齐说道,“苏姑娘,既然峨眉派已经出兵,那咱们丐帮就和峨眉派汇合,一起支援曹友闻将军。林越,破蒙军就交给你指挥,你带五百人出发,务必小心。”

“放心吧帮主。”我站起身,“我一定会守住四川,把蒙古军赶出去!”

苏晴走到我身边,抽出长剑递给我:“这把剑是师父给我的,削铁如泥,你带着。路上也好有个防身的家伙。”

我看着她手里的剑,剑鞘上刻着精致的莲花纹,一看就不是凡品。我刚想推辞,苏晴就把剑塞进了我的手里:“拿着吧,你要是出事,丐帮的改革怎么办?抗蒙的大计怎么办?”

她的眼神很坚定,我只好收下剑,心里暖烘烘的。

出发前的两天,我忙得脚不沾地。一边盯着破蒙军的准备工作,让他们多带些干粮和伤药,还特意让军工坊赶制了一批改良过的弩箭,这种弩箭射程比普通弓箭远,杀伤力也更大;一边又去情报堂,反复确认四川的路线和蒙古军的动向。

让我惊喜的是,新搭建的情报网真的发挥了作用。就在我们准备出发的前一天,汉中的一级联络点传来消息,说兀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