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周凛月在监控室内,精神高度集中。她紧盯着代表陈星灼位置的光点在电子地图上缓慢移动,同时分屏显示着陈星灼头盔摄像头传回的实时画面、她的生命体征数据、以及堡垒周边其他所有传感器的状态。她不仅要指引路线、确认目标,还要时刻评估陈星灼的状态,及时提醒她休息,并根据实际情况微调行动节奏。

“星灼,第七个点拆除后,你的心率有点快。我们在下一个路口阴影处休息三分钟。”

“收到……这鬼地方,真是寸步难行。”陈星灼的声音带着明显的疲惫。

“我知道。再坚持一下,我们已经完成接近一半了。”周凛月的声音温柔而坚定,如同清凉的泉水,在这灼热的地狱中给予陈星灼一丝慰藉。

时间在枯燥而危险的重复劳动中流逝。夜色渐深,外部温度似乎又下降了一两度,但对于全副武装、进行着体力劳动的陈星灼来说,感受并不明显。收集袋渐渐沉重起来,里面装着她们好不容易“抢救”回来的“眼睛”。

在拆除第十一个目标,一个位于较高岩壁上、需要攀爬一小段才能触及的定向麦克风时,发生了一点小意外。陈星灼脚下的一块酥脆岩石突然碎裂,她身体一晃,幸好反应迅速,用手抓住了另一块凸起的岩石稳住了身体,但手肘在岩壁上擦了一下。

“星灼!”周凛月的声音瞬间拔高。

“没事,只是滑了一下。”陈星灼稳住身形,检查了一下手肘部位的防护服,除了多了一些刮擦的白痕,没有破损。“防护服质量过关。”

周凛月松了一口气,但语气更加严肃:“务必更加小心!岩体经过长期高温烘烤,结构非常不稳定!”

“明白。”陈星灼也心有余悸。她更加谨慎地完成了这个点的拆除。

当时钟指向午夜十二点时,陈星灼已经成功回收了十四个设备。只剩下最后三个位于更远区域、但重要性相对较低的设备。

她的体力消耗巨大,防护服内的冷却服早已被汗水浸透,又被冷却系统不断烘干,如此反复。生命维持系统背包的重量感觉越来越沉,呼吸也变得更加费力。面罩hUd上显示她的核心体温和心率都处于黄色预警区的上限,但还在可控范围内。

“星灼,你的生理指标接近临界值。最后三个点,我们是否考虑放弃?或者明天再说?”周凛月担忧地提出建议。

陈星灼靠在一块巨大的、尚且还算稳固的岩石后,大口地喘着气,感受着喉咙的干渴和肌肉的酸痛。她看着hUd上剩下的三个绿点,摇了摇头,尽管周凛月看不到。

“不……按计划完成。只剩三个了,现在放弃,明天还要再经历一次这种煎熬。我能坚持。”她的声音因为疲惫而沙哑,但意志坚定,“而且,夜越深,理论上越安全。”

周凛月沉默了几秒,她知道陈星灼说得有道理,也更了解她的倔强。“……好。但最后三个点,我们放慢速度,每完成一个都必须休息。一旦指标进入红色区域,我会强制终止行动。”

“成交。”

最后的征程格外艰难。每迈出一步,都感觉双腿如同灌了铅。冷却系统似乎也已经达到了效能极限,提供的凉意越来越微弱,外界那无孔不入的热浪仿佛终于突破了层层防御,开始炙烤她的肌肤和内脏。

第十五、十六个设备在极度疲惫中被艰难拆除。当陈星灼将第十六个传感器放入收集袋时,她几乎要瘫倒在地。她靠在一棵焦黑的树干上,感觉眼前的景象有些模糊,头灯的光柱似乎也在晃动。

“星灼!你的心率过快,体温还在上升!立刻停止行动!最后一个点放弃!”周凛月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焦急。

陈星灼剧烈地喘息着,汗水流进眼睛,带来一阵刺痛。她看着hUd上最后一个闪烁的绿点,距离她只有不到一百米。那是一个埋设在废弃伐木小道旁的地震传感器。

“……不,就差……最后一个。”她咬着牙,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这句话,“我能……搞定。”

“陈星灼!”周凛月第一次连名带姓地喊她,声音里带着一丝怒气和更多的恐惧,“听我的!立刻返回!”

陈星灼被周凛月罕见的严厉语气震了一下,混沌的大脑清醒了一瞬。她看着面罩hUd上那已经触及红色区域的生理指标,理智终于战胜了执拗。

“……明白。”她虚弱地回应,“放弃最后一点……开始返回。”

她调动起最后一丝力气,辨认着hUd上标记的返回路线。归途似乎比来时要漫长无数倍。每一步都如同踩在棉花上,又像是逆着粘稠的岩浆前行。周围的焦黑景物在晃动,耳鸣声开始出现,盖过了生命维持系统的嗡鸣。

周凛月不再说话,只是紧张地监控着她的数据,并通过地图默默为她指引着最省力的路径,同时做好了随时启动应急程序的准备。

短短几百米的返回路程,陈星灼走了将近二十分钟。当她终于看到那块伪装成山体的堡垒主入口时,几乎要喜极而泣。

“我……到了。”她气喘吁吁地报告。

“过渡舱已准备就绪,外层门解锁。”周凛月的声音立刻响起,带着如释重负的颤抖。

陈星灼用尽最后力气,推开了那扇救命的门,踉跄着跌入过渡舱。身后的大门迅速闭合。抽气泵启动,将外部灼热污浊的空气抽走,同时,堡垒内部经过过滤和冷却的清新空气开始注入。

当内外气压平衡,内层门打开的那一刻,周凛月已经等在了门口。她看着眼前这个浑身覆盖着灰烬、防护服上满是刮痕、面罩上凝结着水汽和汗渍、几乎虚脱的陈星灼,眼眶瞬间就红了。

她赶紧上前,帮助陈星灼卸下沉重的生命维持系统背包,然后小心翼翼地解开防护服的密封锁扣。

当头盔被取下的瞬间,陈星灼苍白的、布满汗水的脸庞露了出来,她大口呼吸着堡垒内凉爽洁净的空气,仿佛重获新生。周凛月一把扶住有些摇晃的她,将早已准备好的功能饮料递到她嘴边。

“先别说话,慢慢喝点水。”

陈星灼就着周凛月的手,小口地喝着微凉的饮料,甘甜的液体滑过干渴的喉咙,带来难以言喻的舒畅。她靠在周凛月身上,感受着对方身体的温暖和支撑,劫后余生的庆幸感如同潮水般涌来。

在周凛月的搀扶下,她脱掉了沉重潮湿的防护服,露出了里面同样被汗水浸透的贴身衣物。两人没有立刻处理那些回收的设备,当务之急是让陈星灼恢复过来。

周凛月扶着她回到生活区,让她坐在舒适的沙发上,用温热的湿毛巾帮她擦拭脸和手臂,又拿来干净的衣服让她换上。

“感觉怎么样?还有哪里不舒服?”周凛月蹲在她面前,握着她的手,眼中满是心疼和后怕。

陈星灼摇了摇头,虽然依旧疲惫,但精神已经缓和了许多。“就是累,脱力了。我们没有在外面呆过一天。”她回想起那无所不在的灼热和死寂,仍然心有余悸,“没有这套装备,我恐怕连一分钟都撑不住。”

“你做得已经很好了,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周凛月轻轻抱了抱她,“剩下的交给我,你先好好休息。”

陈星灼瘫软在客厅那张宽大舒适的沙发上,闭着眼睛,胸膛仍随着略显急促的呼吸微微起伏。极度的疲惫如同潮水般漫过全身每一寸肌肉、每一根神经,让她连抬起一根手指都觉得费力。但与之相对的,是一种从骨髓深处渗出来的、劫后余生的松弛感。堡垒内恒定在22摄氏度的凉爽空气,带着新风系统过滤后的洁净气息,包裹着她,与她刚才亲身经历的那个65度、充满灰烬与死亡气息的炼狱形成了天堂与地狱般的对比。她甚至能清晰地感觉到,皮肤上那些被外界热浪炙烤过的毛孔,正在贪婪地呼吸着这份清凉。

周凛月蹲在沙发边,仔细地用温热的湿毛巾擦拭着陈星灼额角、脖颈和手臂上残留的汗渍与灰尘。她的动作轻柔而专注,眼神里交织着浓浓的心疼、如释重负,以及一丝尚未完全褪去的后怕。看着陈星灼原本因高温和缺氧而苍白的脸颊逐渐恢复了些许血色,紧绷的嘴角也放松下来,她悬着的心才慢慢落回实处。

“感觉好点了吗?”周凛月的声音放得极轻,生怕惊扰了这份来之不易的平静。

“嗯……”陈星灼从喉咙里发出一声模糊的回应,依旧闭着眼,但伸出手,准确无误地握住了周凛月正在为她擦拭手腕的手。她的手心还有些汗湿,带着运动后的余温,但力道是放松的。“活过来了……就是像被抽空了力气,骨头缝里都透着酸。”

“消耗太大了。那种环境下,穿着那么重的装备活动一个多小时……”周凛月反握住她的手,指尖在她手背上轻轻摩挲着,“你先好好躺着,别动。我去把带回来的东西处理一下,然后给你放水洗澡。”

陈星灼微微点了点头,算是同意。她现在确实需要一点时间,让过度透支的身体和神经缓过来。

周凛月又陪了她几分钟,直到确认她的呼吸完全平稳下来,脸色也恢复了正常的红润,这才轻轻抽出手,站起身。她将毛巾放在一旁,替陈星灼拢了拢额前有些汗湿的碎发,低声说:“我很快回来。”

-------------------------------------------------------

周凛月首先走向过渡舱。舱门打开,那套沾满灰烬、带着户外灼热余温的防护服和生命维持系统背包,以及那个鼓鼓囊囊的设备收集袋,静静地躺在那里,像是刚从战场上退下来的士兵,带着一身征尘。

她没有先去动那套沉重且需要仔细保养的防护装备,而是先提起了那个收集袋。袋子有些分量,里面是她们今晚冒着风险取回的十来个“眼睛”和“耳朵”。她提着袋子走向位于堡垒最底层的储藏室,这里通常存放一些备用零件、工具和不太常用的仪器。

打开灯,冷白色的灯光照亮了整洁的房间。她将收集袋放在中央的工作台上,拉开拉链,小心翼翼地将里面的设备一个个取出,排列开来。

这些传感器和摄像头,形态各异,大小不一。有的像一块不起眼的、表面粗糙的岩石碎块(震动传感器),有的如同一个微缩的、布满孔洞的蜂巢(空气微粒采样器),还有的则是伪装成苔藓斑块或树皮纹理的微型摄像头。共同点是,它们此刻都覆盖着一层灰白色的、细腻的尘土和高温烘烤留下的轻微烟渍,看起来脏兮兮的,甚至有些狼狈。

周凛月戴上防静电手套,拿起第一个回收的、那个位于巨岩裂缝中的微型广角摄像头。她先用软毛刷仔细地扫去表面的浮灰,露出其本来的拟岩石涂层。然后,她取来专用的接口线和便携式测试仪,连接上设备底部的隐藏数据\/电源接口。

测试仪的屏幕亮起,读取着设备信息。周凛月熟练地操作着,首先检查设备的工作日志和最后一次有效数据传输时间。

“持续运行时间:398天7小时32分……最后一次有效图像传输,是在今天下午17点48分……”她低声念着,眼中掠过一丝惊讶。这意味着,这个小小的设备,在外部平均温度长期维持在七十度以上,极端时甚至超过八十度的恶劣环境下,近乎不间断地工作了将近十几个月!而且直到被回收前,它仍在按照预设程序,定时捕捉并传回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