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小王爷的修仙日常 > 第136章 万象归元破桎梏 开脉十重定乾坤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6章 万象归元破桎梏 开脉十重定乾坤

第一百三十六回:万象归元破桎梏 开脉十重定乾坤(上)

玄唐主世界,终南山深处。

距离那场席卷天下的“净心行动”已过去一段时日。《炼心咒》的普及,如同在亿万生灵的心神中筑起了一道无形的堤坝,虽偶有冥土侵蚀的“浪花”试图拍岸,却再难形成之前那般规模的恐慌浪潮。风行体系在道二的统筹与秦玉龙的直接管理下,运转愈发高效,诸界商贸网络在稳步扩张的同时,对各类“异常”的监控与应对也形成了标准化流程。道一专注于金机界攻伐传承的淬炼,凌厉的剑意隔着虚空都能隐隐感受到其进境。道三则如同最勤奋的勘探者与学者,巡弋于诸界之间,维护源种,记录法则异同,将无数见闻与感悟汇入本体的知识海洋。

一切,似乎都暂时步入了一种紧张却有序的轨道。

然而,坐镇长安唐王府的李之源(本体),心中却清晰无比地感知到那潜藏在平静水面下的暗流。冥土的沉寂,绝非退缩,更像是在积蓄力量,酝酿着更致命的攻势。百花之主通过特殊渠道传来的信息也表明,育灵界周边,那些被死亡与阴影笼罩的区域,活动迹象近期有所增加。

更大的风暴,正在未知的角落酝酿。

面对此等局面,个人武力的极致,便成了最终也是最可靠的定海神针。李之源深知,他如今的实力,凭借万象归元诀、周天星辰法、归一剑道以及三大化身,足以纵横当前已知的诸界,即便是冥土显露出的力量,也尚能应对。但,这还不够。

那横亘于感知之中,代表着此方天地极限的开脉第十重壁垒,如同苍穹之上的无形穹顶,限制着他,也限制着所有有志于攀登更高峰的生灵。不破开此桎梏,便无法真正超越这方天地的藩篱,无法拥有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超越当前认知的威胁的绝对实力,更无法实践他心中那以诸界为基,衍化无上大道的宏图。

“是时候了。”

这一日,李之源(本体)于书房中缓缓睁开双眼,眸中平静无波,却带着一种不容动摇的决意。多年推演,诸般积累,分身各司其职,外部局势暂稳,所有条件都已指向同一个目标——突破开脉第十重!

他没有惊动太多人,只是将道二唤至身前。

“我将闭关,冲击第十重。”李之源言简意赅,“外界一应事务,由你总览,非倾覆之危,勿扰。”

道二沉稳颔首,他与本体思维同步,自然明了此举的重要性与时机:“本尊放心。风行诸界,有我。”

李之源点头,随即身影缓缓淡去,并非前往小壶天,而是直接出现在了终南山深处,那处与他道韵相连、布设有不知名多重道韵大阵的悟道之地。

此地云海翻腾,古松苍劲,山石之上还残留着他往日悟道、炼丹时留下的淡淡痕迹与道韵。选择此地而非小壶天,是因这里更贴近玄唐主世界本源,突破之时引动的天地法则反馈将更为直接与强烈,或许能带来不一样的感悟。

他盘膝坐于平日那方青岩之上,心神与整片山域融为一体。刹那间,终南山仿佛活了过来,地脉无声奔涌,山势凝聚其魂,那由他多次悟道自然形成的多重隐形大阵悄然运转,将这片区域与外界隔绝,形成一个相对独立而又与天地紧密相连的绝佳道场。

闭关之初,李之源并未急于冲击那坚固的壁垒。他首先运转《周天星辰炼气法》,但见白日星现,无数微不可查却精纯无比的星辰之光穿透云层,无视时空距离,汇入他周身三百六十五处大穴,滋养肉身,淬炼法力。其丹田之内,那由《万象归元诀》修炼出的归元法力,如同星云漩涡,缓缓旋转,散发出包容一切、熔炼万法的意蕴。

同时,他观想《不灭魂章》,识海之中魂灯高悬,灯焰稳定而璀璨,映照得神魂通透如琉璃,不起丝毫尘埃。而归一神碑剑道的剑意,则如一根定海神针,沉凝于意志核心,斩破一切虚妄与犹疑。

他将自身状态调整至前所未有的巅峰。法力如浩瀚星海,奔腾不息;神魂如不灭灯焰,澄澈坚固;意志如归一剑意,一往无前。精气神三者高度统一,圆融无瑕,达到了自身修行以来的最完美境界。

此时,他才正式开始冲击那无形的枷锁。

“引!”

李之源心中低喝,将《周天星辰炼气法》运转到极致。这一次,不再是寻常接引星光,而是以其强横无匹的神念与初步触及本源的道境,直接沟通诸天星辰的本源之力!

“嗡——!”

终南山上空,风云突变!明明晴空万里,却仿佛有亿万星辰同时亮起,降下肉眼难见、却磅礴到难以想象的星辰伟力!这股力量不再是温和的星光,而是带着星辰本身的质量、意志与法则碎片的洪流,如同九天银河决堤,轰然灌入李之源体内!

若非有终南山自然形成的道韵大阵守护,光是这股力量溢散出的余波,就足以让方圆百里山河崩碎。

面对这足以撑爆任何迷惘境、甚至寻常道境强者的浩瀚伟力,李之源面色不变,全力催动《万象归元诀》!

他的身体,仿佛化作了一尊巨大的、无形的“归元熔炉”!丹田内的归元漩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疯狂旋转,产生出恐怖的吞噬与炼化之力。那汹涌而入的星辰本源之力,甫一进入,便被卷入这漩涡之中。不仅仅是星辰之力,他毕生所学、所悟——归一剑道的极致锋锐,金机界传承的凌厉霸道,对阵道、丹道、铭文的理解,乃至对生死、灵魂、造化等诸多法则的感悟,此刻全都化为无形的“薪柴”,被投入这尊熔炉之内!

熔炉轰鸣,万法归元!

这是一个极其凶险的过程,稍有差池,便是力量失控,道基崩毁的下场。但李之源心神如铁,以无上意志驾驭着这一切,强行将诸般不同属性、不同来源的力量与感悟,熔炼、提纯、去芜存菁,最终化为一股纯粹到极致、却又包罗万象、带着一丝混沌初开意境的的全新力量——最本源的万象归元之力!

当这股力量在体内积累到某个临界点时,李之源凝聚所有,驾驭着这股前所未有的浩瀚伟力,向着那冥冥中存在的、坚固无比的第十脉壁垒,发起了决然的冲击!

“轰隆!!!”

仿佛开天辟地的一声巨响,并非源自外界,而是响彻于李之源的识海与道源深处!

终南山道场之内,异象陡生!

以李之源为中心,方圆百丈之地,地、水、火、风四种本源力量竟被引动,疯狂涌动、碰撞、交织!大地如同波浪般起伏,却又在下一刻凝固如金石;虚空中无端生出水流,时而温柔滋养,时而冰封万物;烈焰凭空燃烧,焚尽虚空,却又在毁灭中蕴藏生机;罡风呼啸,切割一切,却又带来流动与变化。

这并非简单的能量暴动,而是仿佛在重演混沌归墟,又自混沌中重开天地、衍生万法的宏大景象!

李之源周身穴窍,同时绽放出无量光芒,每一道光中都似乎有微缩的世界在瞬间生灭,无数代表着天地法则的锁链虚影在这些光海中浮现,发出不堪重负的“嘎吱”声,有的寸寸崩断,化为精纯的法则碎片,有的则扭曲、重组,变得更加复杂与玄奥。

他的“万象归一剑界”也不由自主地展开。此时的剑界,早已超越了最初的八极生灭,领域之内,不再是泾渭分明的八种剑意区域,而是呈现出万物归流、复返混沌,紧接着又自那混沌奇点之中,轰然爆发,重新开辟天地,演化地水火风、星辰万物、乃至文明兴衰的无限景象!这剑域的演化,本身就是在诠释他“万象归元”的根本大道!

就在这剑域演化到极致,混沌开辟,万物初生的那个刹那,李之源福至心灵!

他捕捉到了!

捕捉到了那第十脉壁垒与自身蜕变中的万象归元剑域、与那疯狂涌入的周天星辰本源、与体内那尊轰鸣的归元熔炉之间,那一丝玄之又玄、妙不可言的本源联系!

这壁垒,并非完全外在于天地,它同样根植于构成世界的底层法则之中,与修行者自身凝聚的“道”息息相关!

“破!”

没有怒吼,只有一声平静却蕴含着无上决意与道韵的轻叱。

李之源以整个正在极致演化的万象归元剑域为杠杆,以熔炼了万法伟力的归元之力为支点,发出了石破天惊的最终一击!

这一击,并非蛮力,而是道的碰撞,是自身小宇宙与外部大宇宙法则壁垒的一次正面交锋!

“咔嚓——!”

一声清脆仿佛琉璃碎裂,又宏大如同宇宙胎膜破开的声响,清晰地回荡在李之源的道心深处。

那阻拦了无数天骄、被视为天地极限的第十脉壁垒,应声而破!

一股前所未有的、更为浩瀚、更为精纯、并且带着一丝混沌与归元特性的全新力量,自那贯通的神秘脉路中汹涌而出,如同决堤的洪流,瞬间冲刷过他的四肢百骸,滋养着每一寸血肉,每一缕神魂!

这是一种质的飞跃!

他能清晰地感觉到,自身的生命层次在这一刻发生了本质的跃迁。法力总量并未暴增,但品质却提升了数倍不止,运转之间更加如意,与天地法则的亲和度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神魂在那新生力量的洗涤下,愈发凝实璀璨,魂灯光焰暴涨,仿佛真正触及了一丝“不灭”的真意。原本就已强横无比的肉身,也在这力量的冲刷下,杂质尽去,变得更加通透坚韧,隐隐与周天星辰、大地玄黄产生更深层次的共鸣。

开脉十重,圆满功成!

然而,就在李之源成功突破,感受着自身翻天覆地变化的瞬间,异变再起!

(第一百三十六回 上 完)

第一百三十六回:万象归元破桎梏 开脉十重定乾坤(中)

那壁垒破碎的轰鸣余韵尚在道心回荡,汹涌澎湃的全新力量正涤荡周身,生命层次的跃迁感如此清晰而强烈。然而,就在这功成圆满,心神稍有松懈的刹那,异变陡生!

并非外敌来袭,亦非力量反噬,而是源于李之源自身那已然发生本质蜕变的“道”!

就在开脉十重贯通的瞬间,他周身那因突破而沸腾、显化的万象归元剑界,以及体内那尊熔炼万法的归元熔炉虚影,仿佛受到了某种终极的牵引与压缩,骤然向内坍缩!

不是简单的能量收敛,而是一种超越物质、超越能量的……“道”的凝聚与显化!

以李之源盘坐的青岩为中心,终南山道场内的混沌重演、开天辟地之异象并未消散,反而以一种更玄奥的方式汇聚。无数闪烁着各色灵光、蕴含着不同道韵的符文、道纹、铭文、禁制……从他毕生所学的每一个角落被抽取、剥离,不再是虚幻的意象,而是如同拥有了实体般,自虚空中浮现,环绕着他疯狂旋舞。

代表周天星辰炼气法的星辰轨迹道纹,璀璨夺目,引动星辉;源自归一神碑剑道的凌厉剑影,凝若实质,斩破虚空;烙印着金机界攻伐传承的杀戮符文,煞气冲霄,却又被更宏大的意蕴所包容;更有无数代表着阵道、丹道、器道、乃至对生死、灵魂、造化理解的玄妙纹路与符号,交织闪烁。

这些并非杂乱无章的堆砌。它们在一种无形却至高无上的法则——万象归元的统御下,如同百川归海,开始以一种极其复杂、极其精妙、仿佛蕴含着宇宙至理的方式,层层嵌套,环环相扣,向着李之源的身体汇聚、烙印、融合!

他的身体仿佛成了一个巨大的载体,一个活着的“道”的模板。

首先凝聚的是骨架——由无数坚固、承载、象征着“存在”与“根基”的古老道纹构成,隐隐与周天星辰呼应,又与大地玄黄相连。

接着是经络——并非血肉之躯的经脉,而是由流淌着星辰之力、归元法力,以及无数细微剑意、符文的光流构成,复杂程度远超任何已知的阵法图谱,仿佛是天地能量运转的微缩模型。

五脏六腑的位置,被凝聚着不同属性道韵的符文集群所占据:心脏处,火焰符文与生命造化符文交织,跳动如烘炉;肺部,巽风道纹与流线型铭文闪烁,呼吸间引动气流;肾脏区域,玄冰符文与水系滋养道韵沉浮……

骨骼之上,开始烙印下无数增强“坚固”、“力量”、“不朽”意蕴的禁制与铭文组合。皮肤之下,则是细密到极致的防护、隐匿、聚灵、感应等各类复合阵纹在无声流转。

更有无数细微的剑影,如同最忠诚的卫士,融入四肢百骸,却又在指尖、眼眸等关键部位若隐若现,随时可以迸发出斩灭一切的锋芒。代表着丹道理解的灵药虚影、丹炉道韵,则化为滋养与修复的力量,潜伏在能量流转的节点。

这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李之源自身意志的引导与万象归元诀的统合下,持续而稳定地进行着。他能清晰地“看”到,感受到,自己正在从一个“修炼道法的人”,向着“道法本身的显化”进行着某种深层次的转变。

不知过了多久,当最后一道代表着太虚命碑残篇中“因果遮蔽”意蕴的模糊纹路融入眉心祖窍,所有的异象骤然一敛!

终南山道场恢复了平静,仿佛之前的混沌开辟、万法沸腾都只是幻影。

但在李之源原本盘坐的位置,一个难以用言语形容的“存在”静静悬浮。

那是一个与他容貌一般无二的人形虚影。

这虚影并非纯粹的能量体,也非血肉之躯。它通体由无数细密到极致、不断生灭流转、闪烁着道韵光辉的符文、道纹、铭文、禁制……以及微缩的剑影、星辰、神碑虚影、甚至还有沉浮不定的神丹光晕……共同构成!

它仿佛就是“道”的集合体,是李之源毕生所学、所悟、所修的终极体现——万象归元道体的雏形!

这道体虚影双眸睁开,左眼如同蕴含周天星斗,右眼则似归元混沌,深邃无比。它微微抬手,指尖流淌过的是凝练的星辰之力与破灭剑意;心念一动,周身便有无数防御禁制与聚灵阵纹自然显化、隐没。它甚至不需要刻意运转功法,呼吸之间,便在自发地与周天星辰、与大地玄黄、与终南山道韵进行着能量与信息的交换,效率远超以往任何修炼状态!

“这便是……开脉十重,道韵自生,凝聚道体雏形么……”李之源(意识核心)感受着这具全新“身体”的玄妙,心中涌起明悟。

这具道体雏形,不仅仅是力量的代表,更是他自身大道的载体。它使得他对天地法则的感知、理解、调动能力,提升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境地。以往许多需要费力推演、精心布置才能施展的手段,如今似乎只需一个念头,便能借助这道体自然引动天地之力完成大半。

更重要的是,他感觉到自身与这方天地的联系更加紧密,甚至能隐隐察觉到那构成世界基础的法则之网中,一些极其细微的、以往无法感知的脉络与节点。那因他炼制化身而诞生的微弱“万象归源”道则,此刻在这道体雏形的感应下,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晰,仿佛触手可及。

就在李之源沉浸于道体雏形的玄妙,细细体悟其中变化之时——

远在风行总部统筹事务的道二,正与秦玉龙商议着与苍梧界新一轮的矿产贸易细节,忽然身形微微一震,周身气机不受控制地向上攀升了一截,原本沉稳的目光中,瞬间掠过无数复杂的符文流光,对面前谈判条款中的利益计算与风险推演,速度骤然提升了数倍,许多之前未曾注意的细节豁然开朗。

秦玉龙敏锐地察觉到这位“二先生”身上的变化,虽不明所以,但能感觉到对方似乎在这一瞬间又变得深不可测了许多,心中敬畏更甚。

而在某个未知虚空,正在演练金机界《九法剑斩》中“乱辰”一剑的道一,剑势猛然一顿,随即变得更加狂暴与不可预测,那扰乱时空、颠倒因果的剑意陡然强盛了近乎一倍,周身散发出的锋锐之气,几乎要将周围稳固的空间切割开来。他冰冷的眼眸中,闪过一丝与本尊突破时相似的凌厉明悟。

巡弋至育灵界边缘,正与百花之主化身交流某种新型灵植培育心得的道三,话语戛然而止,眼中无数学术性的符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组合、推演,百花之主所言的诸多培育难题,在他心中瞬间涌现出数十种基于不同法则原理的解决方案雏形,其思维速度与灵感迸发,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峰。百花之主化身讶异地看了他一眼,感受到其身上那骤然提升的、混合着智慧与浩瀚的意蕴。

三大化身,于此一刻,通过那玄妙的本源联系,同时获得了来自本尊突破开脉十重、凝聚道体雏形而带来的反馈与升华!他们的实力稳固提升,均达到了约等于本尊七成的层次,并且各自所擅长的领域,无论是统筹谋划、攻伐战斗,还是学术研究,都随之水涨船高,产生了质的飞跃。

李之源(本体)自然也瞬间感知到了三分身的同步提升,心中不由一定。化身实力的增强,意味着他应对诸界事务、推行各项计划的能力将大大增强。

他操控着那具由万法道韵构成的道体雏形,缓缓落回青岩之上,与原本盘坐的肉身开始进行更深层次的融合与调整。这并非取代,而是将这道体雏形的“道韵”彻底烙印、融入血肉神魂的每一个最细微的粒子之中,使其成为自身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完成生命本质的最后升华。

然而,就在这道体与肉身融合,气息逐渐趋于圆满和谐之际,李之源通过这具初步成就的万象归元道体,那远超从前的感知力,蓦然捕捉到了一丝源自极其遥远、极其深邃之地传来的……微弱却充满恶意的“注视”。

那注视,并非来自冥土,其气息更加古老,更加晦涩,带着一种漠视众生、俯瞰轮回的冰冷。

它似乎……被这开脉十重的突破,以及这道体雏形凝聚时引动的、触及世界本源的法则涟漪……所惊动了。

(第一百三十六回 中 完)

第一百三十六回:万象归元破桎梏 开脉十重定乾坤(下)

那源自无尽遥远与深邃之地的“注视”,冰冷、漠然,不带丝毫情感,仿佛只是某种亘古存在的规则机制,因检测到异常波动而投来的一瞥。它并非针对李之源个人,更像是某种覆盖诸天万界的底层法则,对“超出常规范畴”事件的标准反应。

这“注视”本身不蕴含直接攻击,但其存在本身,就如同无形的枷锁,提醒着李之源,他此刻的成就,已然触及了这方世界群某种更深层次的禁忌。第一次,是他打破天地枷锁,贯通九脉,引动法则共鸣;这第二次,开脉十重圆满,凝聚万象归元道体雏形,更是直接撼动了构成此界力量体系根基的某种“默认上限”。

“果然……这方天地,并非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九脉并非终点,十重亦非极限,但这之后的道路,似乎被某种无形的‘规则’所限制、所监视……”李之源心中凛然,瞬间明悟了许多。

他没有试图去对抗或探寻那“注视”的来源,那绝非现在的他能够触碰的层次。他只是谨守心神,将那具由万法道韵构成的万象归元道体雏形,缓缓地、彻底地融入自身的血肉神魂之中。

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道体雏形如同最精密的模具,将其所蕴含的无数符文、道纹、铭文、禁制、剑影、星辰轨迹、神碑意蕴、丹道灵光……尽数烙印在肉身与神魂的每一个最细微的粒子之上。他的身体,仿佛从一块璞玉,被雕琢成了承载大道的无上宝器;他的神魂,则如同被注入了不朽的法则印记,愈发璀璨稳固。

当融合完成的刹那,李之源周身所有异象彻底内敛。他依旧盘坐在那方青岩之上,外表看去,与闭关前并无二致,甚至气息更加朴实无华。但若有无上大能在此,便能察觉,他整个人已经与周围的终南山、与脚下的大地、与头顶的星空,产生了一种难以言喻的和谐共鸣。他即是道,道即是他,虽未达言出法随之境,却已是行走的法则载体,一举一动,皆暗合天地至理。

他缓缓睁开双眼,眸中已无迫人精光,只有一片深不见底的平静,仿佛蕴藏着星河流转、万物生灭。他微微抬手,无需刻意运转功法,指尖便自然萦绕起丝丝缕缕的星辰之力与归元法力,心念微动,一道凝练到极致、蕴含着破灭与归元双重意境的微小剑气便在掌心生成、湮灭,随心所欲,如臂使指。

“这便是开脉十重,道体初成的力量么……”李之源感受着体内那浩瀚如海、却又如臂使指的的全新力量,心中平静无波。实力的提升是巨大的,但他更看重的是对“道”的理解与掌控力的飞跃。以往许多需要复杂推演、精细操控才能施展的神通阵法,如今似乎只需遵循本能,便能信手拈来,威力更胜往昔。

他心念微动,与远在各方、实力已同步提升至本体七成的三大化身瞬间完成了信息同步。

道二那边,立刻将这份提升带来的更强算力与推演能力,投入到了对风行体系未来十年发展规划、以及周天星斗大阵材料收集路径的优化之中,许多之前因计算量庞大而搁置的复杂方案,此刻纷纷浮现出可行的曙光。

道一则是在虚空之中,将金机界传承的各种杀伐大术与自身暴涨的力量重新磨合,剑意愈发纯粹凌厉,那《九法剑斩》的最后一式“九天惊雷”,已隐隐有了引动真实天威的迹象。

道三收获或许最大,他那本就超群的悟性在得到本尊突破的反馈后,几乎化为了某种“洞见”能力。他正在研究的几个关于不同世界法则适应性、以及混沌源种分株优化方案的难题,瞬间豁然开朗,无数新颖而可行的思路喷涌而出,让他迫不及待地想要返回某个世界进行实地验证。

三大化身的同步增强,意味着李之源对诸界的影响力与掌控力,也随之迈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

完成了初步的适应与信息同步,李之源长身而起。他一步迈出,并未施展任何遁法,身影却已如同融入山水自然,下一刻便出现在了终南山外围。他没有直接返回长安王府,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他需要亲自验证一下,这开脉十重、道体初成的自己,与这方天地,究竟达到了何种程度的契合。

他的神识,以前所未有的广度与精度,如同水银泻地般蔓延开来。不再是简单的扫描与感知,而是以一种“融入”的方式,去“倾听”天地法则的“呼吸”与“脉动”。

他“听”到了长安城内,百万民众集体诵念《炼心咒》形成的宏大而宁静的精神场,如同温暖的阳光,驱散着冥土侵蚀带来的细微阴霾;他“听”到了边境军中,将士们气血如烘炉,杀伐之气冲天,与国运龙气隐隐相连;他“听”到了乡村田野,老农在劳作时无意识运转基础功法,引动地脉生机,滋养禾苗……

他的神识继续延伸,越过山川河流,掠过湖泊海洋。他清晰地感知到了玄唐主世界那日益浓郁、且带着一丝独特玄黄意蕴的天地元气,正在以一种缓慢而坚定的速度,滋养着万物,推动着整个世界向着更高层次蜕变。

他甚至能模糊地感知到那些通过空间通道与玄唐相连的诸界。沙界的荒芜与坚韧,熔火界的狂暴与热烈,冰川界的极寒与纯净,育灵界的生机与造化……以及,那隐藏在无尽虚空夹缝中,散发着阴冷、死寂、诱惑气息的冥土入口。

他的目光,仿佛穿透了无尽空间,落在了那由二十八枚混沌源种分株构成的、覆盖玄唐并隐隐联系诸界的巨大网络节点之上。他能感觉到,自己与这些源种分株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清晰、紧密,似乎只需一个念头,便能更高效地调动它们汇聚而来的诸界本源之力,甚至能对它们进行更深层次的“微调”,以更好地适应各自所在世界的环境。

“嗯?”就在这时,李之源眉头微不可察地一动。

通过这覆盖全域的感知,他捕捉到了一些极其细微、却不同于冥土侵蚀的异常空间涟漪。这些涟漪并非源自已知的冥土通道,也非自然形成的空间波动,它们更加隐蔽,更加……具有目的性。仿佛有什么东西,正在利用空间结构本身极其微小的“褶皱”与“缝隙”,进行着某种尝试性的渗透。

这与之前道三发现的、在暗血界边缘利用空间缝隙渗透阴秽之气的手段类似,但更加高明,更加难以察觉。若非他此刻感知力因突破而暴涨,恐怕也会将其忽略。

“冥土……果然还在不断尝试,它们对空间法则的理解和利用,似乎超出了之前的预估。”李之源心中暗忖。这无疑是一个新的威胁信号,意味着现有的防御体系,可能需要针对这种更隐蔽的渗透方式进行升级。

同时,他也再次感受到了那来自世界之外的、规则层面的冰冷“注视”。这注视并未因他收敛气息而消失,仿佛在他身上留下了某种无形的“标记”,只要他还在这个世界,只要他动用超越某种界限的力量,便会持续存在。

这是一种警示,也是一种鞭策。

前路依旧漫漫,上有规则注视,侧有冥土窥伺,内有诸界经营之重任。

然而,李之源心中并无畏惧,反而涌起一股更为坚定的道心。

他身形再动,如同闲庭信步,下一刻已回到了长安城上空。俯瞰着脚下这座日益繁盛、充满了生机与希望的巨城,感受着那与国运、与万民信念隐隐相连的磅礴力量,他轻轻呼出一口气。

这口气,如同春风拂过大地,悄然融入了长安城的元气循环之中,带来一丝难以言喻的生机与祥和。

他并未直接回府,而是先去了城外的风行总部。

当他的身影无声无息地出现在道二处理公务的房间时,道二立刻起身。

“本尊。”

“嗯。”李之源微微颔首,直接以神念将刚才感知到的、关于空间异常涟漪的信息,以及自身对冥土可能拥有更高明空间渗透手段的推测,同步给了道二。

道二眼中符文流转,瞬间理解了所有信息及其严重性,沉声道:“明白。我会立刻调整监控法阵的敏感度与筛查逻辑,重点加强对已知空间薄弱点的监控,并让道三在巡弋时,优先排查此类风险。”

“还有,”李之源补充道,“《炼心咒》的普及不能松懈,这是根基。另外,通知玉龙,可以开始着手准备,对那三个尚未完全打通商贸的武道世界,进行最后的谈判推动。我们需要尽快将周天星斗大阵的雏形构建起来。”

“是。”道二简洁回应,已然开始在心海中推演执行方案。

交代完毕,李之源的身影再次淡化,下一刻,已然出现在了唐王府,自己那座安静的书房之中。

窗外,夕阳西下,将天边云彩染成一片瑰丽的橘红。王府内,孩子们的嬉笑声隐隐传来,夹杂着母亲唐王妃关切的叮嘱。

从触及世界本源的突破,到应对无形规则的注视,再到处理关乎亿万生灵安危的威胁,最终回归这充满烟火气的家。

李之源走到窗边,看着庭院里正追着一只灵蝶奔跑的小儿子李曦,看着廊下正在认真温习功课的长子李狗蛋,脸上露出一丝温和的笑意。

开脉十重,道体初成,并非终点,而是一个全新的起点。

脚下的路,还很长。但他已有足够的信心与力量,与他的分身,与他的亲人,与这方世界的亿万生灵,一同走下去。

(第一百三十六回 下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