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幕”初升:
战斗警报拉响的瞬间,“赤龙号”舰桥命令激活“相位偏移护盾”。巨大的能量从经过强化的聚变反应堆涌出,流经遍布舰体的超导网络。
一层肉眼难以察觉、但在传感器上呈现为幽蓝色复杂几何波纹的能量场瞬间包裹了庞大的舰体。它不像传统护盾那样产生可见的光晕,而是让舰体周围的时空看起来产生了微妙的“扭曲”和“折射”。
暴雨中的坚盾:
美军第一波打击如期而至:密集的动能穿甲弹、高能激光束、等离子鱼雷。
动能弹:在接触护盾表面的瞬间,其矢量仿佛被某种力量强行“掰弯”,绝大多数以极其刁钻的角度擦着舰体掠过,飞向深邃的太空。少数正面命中的,则像是撞入了一个无形的、高速旋转的砂轮,被瞬间偏转、研磨、解体,化作一团无效的金属碎屑云。
能量武器:激光束在接触护盾时发生严重的散射和频率偏移,能量被大幅衰减并分散到极大面积,无法形成有效的烧蚀。等离子团则被护盾的相位场“撕扯”和“冷却”,能量结构崩溃,变成一片无害的高温电离气体。
舰桥内,传感器屏幕上代表被拦截攻击的闪光点密密麻麻,但“赤龙号”本体在最初的攻击浪潮中岿然不动。官兵们爆发出短暂的、压抑的欢呼。技术官大声报告:“护盾效率达到预期92%!舰体结构零损伤!”
贪婪的“饕餮”:
然而,喜悦很快被严峻的现实冲淡。能源部门的报告接踵而至,语气急促:
“反应堆输出峰值!负荷110%!”
“护盾能耗指数级增长!遭受攻击强度与能量消耗非线性正相关!”
“一号至三号超导电容组电量急速下降!预计三分钟后耗尽!”
巨大的全息能量指示条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从绿色跌向黄色,然后闪烁起刺眼的橙色。整艘母舰的灯光甚至都出现了细微的、周期性的明暗变化,其他非关键系统的能源被优先调配给护盾和武器。
“相位偏移护盾”就像一个能量黑洞,疯狂吞噬着“赤龙号”的心脏——聚变反应堆产生的每一份能量。
战术的枷锁:
舰长李云飞面色凝重。护盾的强大防御力带来了暂时的安全,却也成了套在舰队战术上的枷锁。
机动性受限:维持全功率护盾极大地限制了母舰的机动能力,它无法进行大幅度的规避动作,更像一个移动缓慢的“堡垒”。
攻击节奏放缓:主武器“崩解”射线的充能速度受到能量分流的影响,不得不延长发射间隔。
抉择时刻:他面临艰难选择:是维持护盾,承受能源即将耗尽的风险,换取暂时的绝对防御?还是冒险降低护盾功率,以换取机动性和攻击频率,但可能被敌方抓住破绽?
他最终下令:“护盾维持当前功率!优先保障防御!所有非必要系统能源降至最低!命令护航舰艇加强外围拦截,减轻母舰压力!”
短暂的辉煌与隐忧:
在护盾保护下,“赤龙号”顶住了美军最初也是最猛烈的几轮齐射,为舰队稳定阵脚、组织反击赢得了宝贵时间。
然而,所有人都清楚,这面“坚盾”是以燃烧母舰的生命力为代价。它无法长久维持。一旦能源耗尽或护盾过载崩溃,“赤龙号”将瞬间暴露在敌人的全部火力之下,变得异常脆弱。
工程师和技术官们紧张地盯着数据流,祈祷着反应堆能撑住,祈祷着敌人的攻击强度能有所减弱。
本章结尾:
“赤龙号”如同一个身披重甲但行动迟缓的巨人,在枪林弹雨中艰难前行。它的护盾闪耀着科技的光芒,成功抵御了无数致命攻击,但其背后疯狂下跌的能量读数和工程师们焦急的呼喊,预示着这面护盾的守护或许只是昙花一现。巨大的成功伴随着巨大的风险,新护盾的首次实战,在展现其惊人防御力的同时,也将其致命的弱点——无与伦比的能量饥渴——暴露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