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科幻小说 > 南天门计划 > 第143章 AI对抗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当舰炮对轰、导弹互射在真实宇宙中进行时,另一场无声却同样激烈、甚至更为关键的战争在数字领域全面展开。双方高度先进的作战人工智能(AI)系统——中方的或许名为“烛龙”,美方的可能代号“雅典娜”——成为了这场信息战的主角。它们的对抗,直接决定了物理战场上谁能看得更清、反应更快、打得更准。

核心战场:信息域

电子欺骗与伪装:

“幽灵舰队”:“烛龙”AI通过分析美军传感器特性,生成逼真的虚假雷达回波和红外信号,在美军战术屏幕上凭空“制造”出几支并不存在的中国舰队,正在向“秃鹫号”侧翼迂回。迫使美军分兵进行防御性转向,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能量。

“隐身突袭”:“雅典娜”AI则试图反向操作,它捕获了中方一两艘受损护卫舰的微弱信号,并对其进行“放大”和“复制”,模拟出该舰仍保持强大战斗力的假象,吸引中方火力对其进行无效攻击,同时掩盖了美军一支真实突击队的接近路线。

网络入侵与防御:

“夺刀”行动:中方AI“烛龙”发起一次精准的网络攻击,试图侵入一艘美军“伯克-星”级驱逐舰的火控系统,目标是使其导弹发射井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开启甚至自毁。美军舰载AI“雅典娜”的子单元立刻进行拦截,双方在数据流中展开攻防,代码如同利刃般互相劈砍。最终攻击被阻止,但该驱逐舰的火控系统因此宕机了宝贵的十几秒。

“毒饵”数据:美军AI向中方数据链中注入经过精心伪造的、看似真实的战术指令和数据包(例如,错误的敌方位置、虚假的武器状态报告)。中方AI必须迅速识别并过滤这些“毒饵”,防止指挥官做出错误决策。

传感器对抗:

“致盲”与“复明”:这是AI对抗最直接的体现。一方AI指挥电子战单位发射强干扰波,试图“致盲”对方的主被动传感器。另一方AI则立刻调整传感器频率、切换模式、调用多源数据(如光学、雷达、激光雷达)进行融合分析,试图在干扰中“复明”,重新获取清晰战场态势。

AI预判干扰:高级AI甚至能预测对方可能采取的干扰模式,提前进行抗干扰配置,或者主动发射欺骗性信号诱使对方进入无效干扰模式。

决策循环竞赛:

oodA循环(观察-调整-决策-行动):现代战争的核心是压缩己方的oodA循环,同时延长对方的。双方的AI都在疯狂竞赛:

观察:更快、更准地处理海量传感器数据,识别真实威胁,过滤欺骗信息。

调整:基于最新信息,瞬间更新战术模型和威胁评估。

决策:生成多个应对方案,并推荐最优解给人类指挥官,甚至在某些预设规则内自主做出微观战术决策(如点防御拦截、紧急机动)。

行动:以远超人类的速度将指令下达至各作战单元。

谁的AI更快、更智能,谁就能抢先一步开火、抢先一步规避,占据绝对主动。

人类角色的演变:

在这场AI对抗中,人类指挥官的角色逐渐从直接操控者,转变为战略目标制定者和AI决策的最终仲裁者。他们需要基于AI提供的、可能已被污染或过滤后的信息,做出最高层次的战略抉择,并时刻警惕AI可能出现的误判或被欺骗。

无形战线的压力:

后方基地的计算机中心里,工程师和程序员们紧张地监控着AI的运行状态,随时准备打“补丁”或进行人工干预。前线的官兵则能切身感受到AI对抗的结果——有时传感器突然一片雪花,有时导弹莫名失控,有时敌人仿佛能预知自己的行动。

这场发生在毫秒之间的、由代码和算法主导的战争,其重要性丝毫不亚于眼前的炮火连天。它决定了物理战场上的一切努力,是建立在真实的信息基石上,还是漂浮在虚假的流沙之上。“烛龙”与“雅典娜”的无声搏杀,正在重新定义着这场空天战争的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