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科幻小说 > 南天门计划 > 第122章 电子迷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决战前的寂静,并非真正的宁静,而是被一种更狂暴、更无形的力量所充斥——电子战(Ew)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在动能武器咆哮和高能光束闪耀之前,信息的战争已经率先进入了白热化。

“赤龙号”指挥中心:

“报告!敌方高强度宽频谱干扰覆盖我c、x、Ku波段!远程火控雷达受到强烈压制,目标锁定困难!”

“光学传感器受到多源激光致盲干扰!成像出现大量雪花和伪影!”

“北斗III军用数据链信号强度衰减60%,延时增加!与‘泰山’、‘衡山’舰通讯出现断续!”

“侦测到大量虚假目标信号!特征模拟度极高,难以瞬时分辨!”

指挥官面色冷峻地看着主屏幕上不断闪烁、扭曲甚至短暂黑屏的传感器画面,以及战术地图上时而出现、时而消失的无数可疑光点。他知道,美军强大的“舒特”(Suter)系列电子攻击系统和定向能干扰平台正在全力运转。

“秃鹫号”指挥中心:

情况同样不容乐观。

“中国舰队释放了超强电磁脉冲杂波!我们的AN\/SpY-10雷达阵列效能下降超过40%!”

“Link-26数据链受到未知协议干扰,数据吞吐量急剧下降!”

“GpS军用码和‘星链’V2军用频道受到欺骗式干扰,部分单位导航精度下降!”

“红外传感器受到大面积冷烟幕干扰(通过释放特定气溶胶实现),无法有效追踪敌方引擎热信号!”

美军指挥官同样看到己方的传感器视野正在迅速恶化,屏幕上的中国舰队影像变得模糊不清,甚至出现重影和分裂。中国投入了包括“彩虹”系列电子战卫星、舰载大型干扰机以及可能从月球基地发动的定向干扰在内的全部电子战力量。

战术影响:

感知降级:双方指挥官都像是在透过浓雾观察对手。最先进的传感器系统效能大幅降低,无法获得清晰、实时、准确的战场态势图。对敌方舰队的具体阵型、精确距离、甚至个别舰船的准确身份识别都变得困难。

火力削弱:精确制导武器严重依赖传感器数据。远程导弹的引导头可能无法在干扰下有效锁定目标;激光和粒子武器需要极精确的瞄准,模糊的目标数据使其杀伤效率大打折扣。

指挥延迟:加密通讯虽然未被完全切断,但干扰导致数据传输速率下降、误码率增加、延时变大。这影响了舰队内部的协同,命令的下达和执行的效率都受到影响。

欺骗盛行:双方都释放了大量的虚假电磁信号,模拟出并不存在的战舰、战机编队或者导弹攻击波次,试图诱使对方浪费弹药、暴露火力位置或做出错误的战术机动。

被动模式:在主动雷达和激光测距仪受到强烈干扰的情况下,双方都不得不更多地依赖被动传感器——如光学望远镜、长波红外探测器和电子支援测量(ESm)系统——来捕捉对手的踪迹,但这通常精度较低且信息量有限。

战场形态:

广阔的太空战场,此刻被一层浓密的、人造的“电子迷雾”所笼罩。这迷雾并非水汽,而是由无数精心编织的干扰电磁波、欺骗信号和抗干扰的跳频通讯波束交织而成的死亡帷幕。

在这片迷雾中,两支人类最强大的舰队变成了两个部分失明的巨人,虽然能感受到对方庞大的存在和凛冽的杀意,却无法看清对方的细节和准确的出手方位。

紧张感呈指数级攀升。不确定性是战场上最令人恐惧的因素。谁先开火?向哪里开火?看到的攻击是真实的还是诱饵?

这片“电子迷雾”既是保护伞,也是催化剂。它迫使双方都将交战距离拉近,以确保火力的有效性;它也增加了误判的风险——任何一个小小的传感器误读,都可能被理解为致命的攻击前兆,从而触发全面的、不计后果的报复。

开战的命令尚未正式下达,但在这片遮蔽一切的电子迷雾中,每一秒都仿佛被拉长,每一名官兵都紧盯着模糊的屏幕,紧握着操控杆,心脏在寂静的轰鸣中剧烈跳动。

最终的第一击,很可能并非源于清晰的战术决策,而是源于这片迷雾中一次无法忍受的压力爆发,或是一个无法验证的恐惧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