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灶王爷的作业:双宝寻味记 > 第235集:校门口的涮串香与老灶台的新念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35集:校门口的涮串香与老灶台的新念想

京城一中的放学铃像块被敲碎的冰糖,脆生生地漫过操场时,炎耀正把最后一本数学练习册塞进书包。夕阳把教学楼的影子拉得老长,红砖墙上的爬山虎红得像团火,炎昭背着书包从隔壁班跑出来,校服领口沾着点粉笔灰,活像只刚蹭过黑板的小猫。“等久了吧?”他往炎耀身边凑,鼻尖还沾着片碎纸屑,“物理老师拖堂拖得像熬老汤,没完没了。”

胡东东早蹲在校门口的老槐树下,校服外套被他系在腰上,露出里面印着“老灶台”的白t恤,上面沾着块可疑的油渍——中午在食堂啃包子时蹭的。“你们俩再晚点,小宇哥都该被福利院的车接走了!”他往初二教学楼的方向瞅,突然跳起来,“来了来了!那不是小宇哥吗?恐龙书包晃得跟个小旗子似的!”

果然见小宇背着书包从人群里挤出来,他比炎耀炎昭都高半个头,肩膀宽宽的,书包上的霸王龙尾巴被挤得歪向一边,显然是一路小跑过来的。“炎耀弟弟,炎昭弟弟!”他举着本英语单词书冲过来,书页被风吹得哗哗响,“今天值日晚了点,没等急吧?”

炎耀刚要说话,就被一股浓烈的麻辣香勾得转了头。校门口右侧的梧桐树下,支着个铁皮小推车,车身上焊着排铁格子,格子里插满了串串:油亮的海带结、鼓囊囊的鱼丸、泛着红的豆腐泡,咕嘟咕嘟泡在红汤里,汤面上漂着层辣椒油,像片小小的火海。穿蓝布褂子的摊主正用长筷子翻着串,白雾裹着麻香漫出来,引得放学的学生们围了个圈,叽叽喳喳的比课堂上还热闹。

“我的天!”胡东东的肚子突然“咕”地叫了一声,中午食堂的白菜炖豆腐实在寡淡,此刻闻着这香,口水差点淌下来,“我要吃那个!要十串鱼丸,五串海带,再来两串豆腐泡!”他拽着炎昭就往小摊跑,被炎耀一把拉住:“先问问价,别被坑了。”

“坑不了!”胡东东早瞅见了价目牌,“一块钱三串,比小卖部的辣条值!”他掏出兜里的五块钱,拍在小摊的铁皮柜上,震得柜上的醋瓶都跳了跳,“老板,多搁点辣!越辣越过瘾!”

摊主麻利地往纸碗里装串,红汤顺着签子往下滴,在碗里溅出小小的油花。胡东东接过碗就往嘴里塞,鱼丸的q弹混着麻辣在舌尖炸开,烫得他直吐舌头,却舍不得松嘴:“好吃!比炎昭做的麻辣豆腐还够劲!”

小宇站在旁边瞅着,鼻尖被辣气熏得红红的,炎耀往他手里塞了两串海带结:“小宇哥,尝尝,慢点吃,别烫着。”海带结吸饱了汤汁,咬一口“噗”地爆出汁来,鲜得小宇眼睛都亮了:“比福利院的卤海带香!带点麻,像嘴巴在跳舞。”

炎昭捏着串豆腐泡,眉头却皱成了个小疙瘩。豆腐泡的外皮炸得太硬,咬开里面的空洞没吸多少汤,反倒是满嘴的油腥味。他抿了口汤,突然咂咂嘴:“这汤不对,除了辣就是咸,没底味,估计就放了点火锅底料和自来水,连骨头都没熬过。”

胡东东正往嘴里塞第二串鱼丸,闻言含糊不清地反驳:“管它啥汤,好吃就行!”话音刚落,就见旁边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被辣得直哭,眼泪吧嗒吧嗒掉在碗里,手里的串串却攥得死紧,她妈在旁边拽她:“回家吃饭去!这破串有啥好吃的?辣得跟毒药似的!”小姑娘死活不走,跺着脚喊:“我就要吃!不吃我晚上不吃饭!”她妈气笑了,伸手要打她屁股,小姑娘往摊主身后一躲,举着串鱼丸喊:“打我也得吃完这串!”

这一幕逗得众人直笑,胡东东指着小姑娘对小宇说:“小宇哥你看,跟你上次抢月饼似的,不吃到嘴不罢休。”小宇脸一红,却认真地说:“真的好吃嘛,要是咱老灶台也做这个,肯定比这还香。”

炎昭突然眼睛一亮:“对啊!咱可以搞个‘老灶台涮串’!用骨汤熬底,汤里加当归、枸杞、香叶,既滋补又提香;串串就用新鲜的菜,鱼丸自己捶,豆腐泡自己炸,保证干净;再调两种蘸料,麻酱的和蒜泥香油的,想吃辣就加咱自己熬的辣椒油,比这小摊的强十倍!”

“我看行!”炎耀往碗里加了点醋,酸香中和了辣味,“学生们爱吃这个,放学来几串,热乎又顶饱。关键是干净,家长也放心,不像这小摊,油看着就不清亮。”

胡东东已经开始盘算起来:“就叫‘步步高升串’!鱼丸串叫‘团团圆圆’,海带结叫‘节节高’,豆腐泡叫‘金玉满堂’,听着就吉利!”他突然拍大腿,“刚才那小姑娘说不吃串不吃饭,咱要是做了,保准她哭着喊着让她妈来买,家长拉都拉不住!”

正说着,就见个戴眼镜的男生被他爸拽着胳膊往家走,男生梗着脖子回头望,眼睛直勾勾盯着小摊,嘴里喊:“爸!就吃两串!吃完我保证今晚多做一套数学题!”他爸被磨得没法,叹着气松了手:“就两串啊!吃坏肚子看我不揍你!”男生立马蹦到摊前,举着串鸡皮啃得满嘴流油,那满足的模样,像刚吞了块糖的小孩。

“你看,”炎昭用签子指着那男生,“这就是商机。学生们图个新鲜热闹,家长怕不卫生,咱老灶台正好补上这个空。用骨汤熬三个钟头,菜洗三遍,串签子前洗手,保证吃着放心。”他突然压低声音,“而且这汤能循环用,越熬越香,比单卖菜划算。”

小宇啃着最后一串鱼丸,突然说:“我可以帮忙穿串!放学回来就去店里,把海带结一个个系好,鱼丸搓成圆的,肯定比机器做的好看。”胡东东接话:“我负责吆喝!就站在胡同口喊‘老灶台涮串,吃了考满分’,保准把全校学生都引来!”

夕阳把四个人的影子拉得老长,手里的串串签子在地上拖出细碎的响。胡东东的纸碗已经空了,他舔着嘴角的红油说:“明儿就跟王爷爷说,让他备点大骨头,咱先熬锅汤试试。”炎耀点头:“再买点黄豆,自己磨豆腐泡,炸出来的外皮酥,里面的孔多,吸汤才够味。”

路过菜市场时,炎昭特意拐进去看了看,新鲜的海带绿得发亮,豆腐块白嫩嫩的,摊主正吆喝着“新到的大骨头,熬汤最香”。他摸了摸兜里的零花钱,突然说:“要不今晚就试试?反正放学早,回去熬锅汤,明天让街坊们尝尝。”

胡东东举双手赞成:“我去叫张大爷,他熬骨汤最拿手,说‘骨头得冷水下锅,加姜片料酒去血沫,小火慢炖才出白汤’。”小宇也跟着点头:“我去摘点香菜,汤里撒点,香得能飘出三条胡同。”

回到老灶台时,天已经擦黑。王铁柱正往灶膛里添柴,看见四个小子举着空签子进门,笑着问:“又去偷吃啥了?满嘴的辣味。”炎耀把涮串的主意一说,王铁柱眼睛直放光:“这主意好!我年轻时在灶王阁,就见过老师傅做‘什锦串’,用的就是老骨汤,那香味,能把三条街的馋虫都勾出来!”

说干就干。张大爷听说要熬汤,扛着半扇大骨头就来了,骨头剁得块块带筋,往冷水里一泡,白花花的血沫立马浮了上来;刘婶端着盆刚炸好的豆腐泡进门,金黄的外皮透着焦香,她说“炸豆腐得用菜籽油,火不能太急,不然外面糊了里面还生”;连程序员阿杰都背着电脑包跑来,说“我带了电子秤,保证每种料都按比例放,精确到克”。

灶房里顿时热闹起来。张大爷守着汤锅,长勺搅出一圈圈白浪,当归、枸杞、香叶撒进去,药香混着肉香漫出来;炎昭往鱼糜里加蛋清,顺着一个方向搅,说“这样捶出来的鱼丸才q弹,咬着像在嘴里跳”;胡东东和小宇蹲在地上穿串,海带结系得整整齐齐,鱼丸搓得圆滚滚,豆腐泡在签子上晃悠,像挂着个个小金元宝。

第一锅汤熬好时,已经是深夜。炎耀舀了勺汤尝,骨香混着药香在舌尖散开,鲜得眉毛都要掉下来。他往汤里丢了几串鱼丸和海带,咕嘟咕嘟煮了三分钟,捞出来往麻酱里一滚,递到王铁柱嘴边:“爷爷您尝尝。”

王铁柱咬了一口,鱼丸的弹、麻酱的醇、骨汤的鲜在嘴里炸开,突然拍着大腿喊:“就是这味!比当年灶王阁的‘什锦串’还香!这要是推出了,学生们怕是得踩着放学铃往这儿跑,家长拉都拉不住,打屁股都得先吃完三串!”

胡东东举着串豆腐泡往嘴里塞,烫得直吸气,却笑得露出两颗小虎牙:“我就说吧!保准他们哭着喊着要来吃,不吃就不写作业,不吃饭,跟校门口那小姑娘似的,倔得像头驴!”

小宇往炎耀手里塞了串刚煮好的鱼丸,笑盈盈地说:“炎耀弟弟,你尝尝这个,比刚才小摊的嫩多了,汤里的香味都吸进去了。”炎耀咬了一口,果然鲜得直点头,炎昭在旁边补充:“明天再加点玉米和萝卜,汤里带点甜,解腻。”

窗外的月光爬上灶台,汤锅里的白浪还在翻滚,串串在汤里轻轻晃,像在跳一支暖暖的舞。炎昭往汤里又加了块骨头,说“得让汤更浓,明天一早让街坊们试吃,保证吃了还想吃,惦记得夜里睡不着觉”。

炎耀望着锅里的热气,突然觉得,这老灶台的烟火,总能顺着孩子们的念想生长。从槐花糕到涮串,从“步步高升”到“团团圆圆”,变的是花样,不变的是那份热乎气——就像此刻锅里的汤,熬得越久,越香,越让人离不开,忘不掉,就算被家长拽着、打着,也得惦记着那一口,因为这是属于他们的味道,是藏在烟火里的、最踏实的欢喜。

而明天一早,京城一中的校门口,大概又会多一个新话题——“听说了吗?老灶台要卖涮串了,用骨汤熬的,香得能把魂勾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