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老板的私人餐厅里,水晶灯的光映在银质餐具上,晃得人眼晕。长桌上摆满了菜,东星斑的鱼肉泛着珍珠白,燕窝羹盛在玉碗里,连不起眼的青菜都缀着金箔。可林老板只是用银叉拨了拨盘子里的鹅肝,眉头皱得像团揉乱的纸。
“林总,这是法国空运来的黑松露,配着温泉蛋吃最鲜。”秘书小刘站在旁边,声音细得像根线。林老板没说话,拿起餐巾擦了擦嘴角,起身就往外走,背影在大理石地面上投下长长的影子,透着股说不出的疲惫。
小刘看着满桌几乎没动的菜,叹了口气。林老板这阵子像丢了魂,山珍海味到了他嘴里,都跟嚼蜡似的。前阵子请了米其林三星主厨,做了道“分子料理牡丹虾”,虾球裹着液氮冻成的冰花,好看得像件艺术品,林老板却只尝了一口,说“不如小时候村口老槐树底下的烤虾”。
为了让老板多吃口饭,小刘快把全世界的厨师都请遍了。意大利的披萨大师专程飞来,烤的披萨薄得能透光;日本的寿司之神带着徒弟,捏的寿司米温得刚好;甚至连宫廷菜传人都请来了,做的“佛跳墙”炖了三天三夜,林老板却只是闻了闻,说“太腻”。
这天深夜,小刘在网上刷到条视频。画面有点晃,是老灶台的厨房,炎耀正举着锅铲颠糖火烧,金黄的酥饼在空中划出弧线,落在盘里时还带着“啪嗒”一声脆响。配文写着:“老灶台的糖火烧,甜得刚好,像奶奶的手艺。”
视频下面的评论炸了锅:“这酥饼看着就香!我奶奶以前也这么做!”“上次吃了,连掉在桌上的渣都捡起来吃了!”小刘盯着屏幕,突然想起林老板昨天念叨的话:“我现在就想吃口热乎的,带着烟火气的,不是什么山珍海味。”
第二天一早,小刘就订了最早的机票,带着林老板往老灶台赶。车刚拐进胡同,林老板突然坐直了身子,鼻子使劲嗅了嗅:“什么味儿?”
是老灶台飘出的面香,混着葱花和酱油的暖,像只看不见的手,轻轻挠着人的胃。
老灶台里挤满了食客,王铁柱正举着锅铲喊:“张大爷,您的梅干菜扣肉好了!”炎耀炎昭在面案前忙得团团转,炎耀往面里加温水,炎昭正切葱花,白绿相间的碎末落在案板上,像撒了把星星。
“请问……能给我们做份吃的吗?”小刘小心翼翼地问,生怕这烟火气太重的地方入不了林老板的眼。林老板却径直走到灶前,看着锅里翻滚的阳春面,眼睛里突然有了点光。
“就来两碗阳春面,”他开口,声音有点哑,“多放葱花,汤要热。”
炎耀愣了愣,赶紧往锅里下面。面条在沸水里“咕嘟”翻滚,捞出来时带着点白汽,浇上滚烫的骨汤,撒把葱花,滴两滴香油,端上桌时,碗沿还冒着热气。
林老板拿起筷子,没像往常那样先用银勺撇浮沫,直接夹了一筷子面送进嘴里。面条滑溜溜的,带着面香,葱花的辣混着香油的醇,在嘴里炸开。他突然加快了速度,呼噜呼噜地吃,汤溅在昂贵的西装上也顾不上擦。
“这面……”小刘看得目瞪口呆,他从没见林老板这样吃过东西,像个饿了很久的孩子。
林老板没说话,又端起碗,把汤喝得一干二净,连碗底的葱花都用筷子扒进嘴里。放下碗时,他额头上沁出了层薄汗,眼睛亮得像被洗过,之前的疲惫一扫而空。
“再来碗,”他对炎耀说,声音里带着点不好意思,“放个荷包蛋,要糖心的。”
炎耀笑着应了,往锅里磕了个鸡蛋,蛋白渐渐凝固,蛋黄却还颤巍巍的,像颗裹着金边的太阳。
第二碗面端上来时,林老板吃得慢了些,边吃边说:“我小时候在乡下,我妈总在灶台前给我下阳春面,也是这样的粗面,汤里放把葱花。那时候觉得,这就是天底下最好吃的东西。”
他顿了顿,筷子在碗里轻轻搅动:“后来生意做大了,吃遍了山珍海味,却总觉得缺点什么。刚才闻到这面香,突然想起来了,缺的是烟火气,是家里的味儿。”
小刘坐在旁边,突然红了眼眶。他跟着林老板十年,知道老板这几年总失眠,夜里总对着老照片发呆,照片上是个穿着蓝布围裙的女人,在灶台前下面,旁边的小男孩举着碗,笑得露出两颗小虎牙。
“这面怎么做的?”林老板问炎昭,眼神里带着点期待。炎昭蹲在灶前添柴,火苗映着他的脸:“没什么特别的,面要现和,汤要用大骨炖,最重要的是……得用心煮,想着吃的人能暖到心里。”
林老板点点头,从钱包里掏出张卡放在桌上:“这卡你拿着,以后老灶台的食材,我包了。不用贵的,就用你们平时用的那种,新鲜就行。”
王铁柱刚从厨房出来,闻言笑了:“林先生,食材我们自己能搞定。您要是爱吃,常来就行,咱老灶台的门,永远为懂吃的人开着。”
林老板没坚持,只是让小刘记下老灶台的地址。“以后每周三,我都来吃碗阳春面,”他站起身,拍了拍炎耀的肩膀,“小伙子,这手艺,比那些米其林大厨强。”
车开出胡同时,林老板回头望了眼老灶台,红灯笼在风里晃悠,面香还追着车跑。他突然对小刘说:“下周把我妈接来,让她也尝尝这面,跟她做的像不像。”
小刘笑着点头,心里却明白,老板惦记的哪是面,是小时候灶台上的暖,是妈妈围裙上的香,是那些被山珍海味淹没的,最本真的日子。
老灶台的面香还在胡同里漫延,炎耀炎昭正往面里加温水,王铁柱举着锅铲喊:“下一波客人来啦,准备好阳春面!”
或许最好的美味,从来不在菜单上,不在银餐具里,而在那口带着烟火气的热汤里,在那句“我给你下碗面”的惦念里,像老灶台的面,简单,却能暖透人心,让人记一辈子。
而林老板的故事,才刚刚开始。下周的阳春面里,或许会多双筷子,多个人,笑着说:“这葱花,跟我当年放的一样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