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风起赣南 > 第39章 熔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有了赵永贵这个政委负责思想引领,林峰和陈石头便能更专注于军事和组织建设。

面对成分复杂的新成员,林峰决定采取“熔炉”策略,打散原有小圈子,进行混编。他将现有三十多人(包括原核心和新人)编成三个班,每个班都混合了老兵、新兵、猎户和农民出身的人。班长由战斗经验丰富、忠诚可靠的老队员担任。

陈石头负责日常的军事训练。训练内容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射击和拼刺刀。林峰将后世一些基本的步兵战术理念融入其中,重点训练小组配合、火力与机动、野战筑城、伪装与侦察。训练是艰苦的,尤其是在物资并不充裕的情况下,但没有人抱怨,因为政委赵永贵会在一旁不断地强调训练的目的——为了活下去,为了给死去的兄弟报仇,为了保护像他们家人一样的穷苦人。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这句话成了训练场上的口号。

林峰则亲自制定了严格的纪律条令,核心只有几条: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百姓一针一线;一切缴获要归公;善待俘虏(针对主动投降的敌兵)。违者视情节轻重,从关禁闭到驱逐出队伍,严重者枪决。纪律由各班班长和监督队(由最坚定的老队员组成)共同执行。

同时,林峰开始建立初步的后勤和参谋体系。小豆子不仅是技术负责人,也开始负责物资登记和保管;赵永贵除了政委职责,还兼管文书和初步的情报整理(来自无线电监听和外围侦查);陈石头是当然的军事主官。一个微型指挥体系的雏初显现。

队伍的扩张并未停止。随着他们几次小规模出击,成功伏击了王连长派出的征粮队,缴获了些许物资,并有意放出风声后,“山里有一支专打北兵和恶霸、纪律严明的队伍”的消息在周边村镇悄悄传开。前来投奔的人逐渐增多,其中甚至包括一两个懂得粗浅医术的郎中和一个会打铁的铁匠!

林峰对此保持着谨慎的乐观。每一个新人加入,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查和一段时间的基础训练与思想教育,由赵永贵和班长共同评估合格后,才能正式纳入编制。

两个月后,队伍的人数稳定在了六十人左右,编成了两个排(每排三个班),陈石头任军事指挥官,赵永贵任政委,林峰则居于幕后,总揽全局,并专注于技术发展和战略规划。

这支队伍,不再是最初那支伤痕累累的残兵,也不再是松散的山大王武装。它有了初步的编制、纪律、训练和最重要的——一个开始凝聚的“魂”。虽然装备依旧简陋,战斗力有待检验,但它已经像一块经过初步锻打的铁胚,在荆棘丛生的群山之中,显露出了成为利器的潜质。

熔炉已然点燃,更多的生铁正被投入其中。接下来,就是要在实战的锤打下,成为一个让全世界闻风丧胆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