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晨钟撞响,九声悠长,沉甸甸地穿透了咸阳宫层层叠叠的殿宇楼阁。

那钟声仿佛敲在每一位官员的心头。

麒麟殿内,文武百官分列丹陛两侧,袍服俨然,垂首静立。

今日大朝会的气氛,远比往日更加凝重,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

许多嗅觉敏锐的官员已然察觉到,将有影响国策走向的大事在此发生。

端坐于九龙鎏金宝座之上的嬴政,目光如炬,缓缓扫过殿下噤若寒蝉的群臣。

他仅仅是坐在那里,无形的威压便已笼罩整个大殿。

他没有像往常一样先行处理繁杂政务,而是开门见山,洪亮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响彻殿堂。

“朕,承天命,扫六合,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每一个字都带着千钧之力。

他微微停顿,目光似无意般扫过队列中那个小小的身影。

“然,武力可平疆土,难服人心;律法可定秩序,难启民智。”

这句话让许多老臣心头一跳。

“东郡异象,天示文运昌隆,朕意已决,重建 稷下学宫 !”

“稷下学宫”四字一出,如同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

殿内顿时响起一片压抑的哗然!

那可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圣地,它的重建意味着什么,在场无人不晓。

思想领域,恐怕要变天了!

嬴政对下方的骚动视若无睹,继续宣告,声音斩钉截铁。

“学宫旨在汇聚百家贤才,论道议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文辅政,以教化民,定我大秦万世之文基!”

他目光陡然锐利,如同实质般锁定在嬴昭身上。

“九皇子嬴昭,平定南疆,收服百越,开疆拓土,功在社稷,更兼天资聪颖,勇于任事。”

“朕特旨,授嬴昭 稷下学宫祭酒 之职,总领学宫重建及日后百家事宜!”

此言一出,满殿皆惊。

“陛下!臣反对!”

一个苍老而激动的声音猛地响起,打破了短暂的死寂。

博士宫首席,大儒 淳于越 踉跄出列,须发皆张。

他朝着嬴政深深一躬,随即颤抖着手指向嬴昭,痛心疾首。

“陛下!稷下学宫,乃文脉所系,祭酒之位,非德高望重、学贯百家之大贤不能担当!”

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尖锐。

“九皇子年仅六岁,纵然于武事略有建树,然于文道一途,见识几何?经典通读几卷?”

他几乎是捶胸顿足。

“岂可担此重任?此非儿戏乎!”

“若让一稚子统领天下贤士,岂非令天下人耻笑我大秦无人,令百家贤才寒心?”

他最后几乎是用尽力气喊出。

“臣恐学宫未建,而天下谤议先至矣!”

他一番话,引经据典,掷地有声。

顿时引得不少儒生和保守派官员纷纷点头附和,低语之声渐起。

质疑与反对的声浪眼看就要形成气候,所有的矛头都聚焦于嬴昭“年幼德薄”这一点上。

【叮!检测到宿主身处朝堂漩涡中心,面临重大质疑与挑战,符合特殊签到条件!】

【签到成功!奖励:舌战群儒(初级)!】

一股清流瞬间涌入嬴昭心田。

他感觉头脑无比清明,思维敏捷如电,对方言辞中的逻辑漏洞、情感偏向乃至潜藏的意图,都变得清晰可辨。

他原本就沉稳的心态,此刻更是古井无波。

在所有人或担忧、或审视、或幸灾乐祸的注视下,嬴昭缓缓出列,迈着小而稳的步伐,来到御阶之前。

他没有去看气急败坏的淳于越,而是先对高踞宝座的嬴政恭敬行礼。

然后,他才转过身,面向黑压压的群臣。

那小小的身躯里,竟散发出不逊于任何朝堂老臣的沉稳气度,令不少人为之一怔。

“淳于博士。”嬴昭开口,声音清越,带着一丝孩童特有的稚嫩,却无比清晰地传遍大殿的每个角落。

“孤,确实年幼。”

他竟坦然承认了这一点。

这让正准备继续慷慨陈词的淳于越等人不由得一愣。

“然,”嬴昭话锋陡然一转,目光平静却带着锐意,直刺淳于越,“博士可知,孤于南疆百越之地,面对瘴疠横行、部落纷争、乃至天外邪物侵蚀之时,靠的可是年龄?”

他微微抬高音量。

“靠的可是熟读经典?”

他不等淳于越回答,步步紧逼,言辞如刀。

“孤献 土豆 ,解万民饥馑,活人无数,此功,可能抵得上一部《论语》?”

“孤立 医院 ,救死扶伤,驱除病痛,此德,可能及得上空谈仁政?”

“孤设 工坊 ,造利国利民之器,强我大秦根基,此能,可能比得上皓首穷经?”

一连三问,如同三记重锤,一锤比一锤狠地敲在淳于越和所有质疑者的心头!

每一问,都指向一个实实在在、惠及苍生的功绩!

与这些掷地有声的功绩相比,“年幼”和“读经少”的指责,显得如此苍白无力,如此迂腐可笑!

“博士言孤‘德薄’,”嬴昭语气转冷,带着毫不掩饰的锋芒,“却不知,是空谈道德者为德厚,还是脚踏实地、为这大秦,为这天下黎民做实事的为德厚?!”

“你……你……黄口小儿……安敢……安敢如此!”

淳于越被问得面红耳赤,气血上涌,手指颤抖地指着嬴昭,胸口剧烈起伏,却一句像样的反驳之词也搜刮不出来。

他周围那些原本附和的声音,也瞬间哑火,个个面露尴尬,不敢与之对视。

嬴昭不再理会这色厉内荏的老儒,转向嬴政,躬身一礼,声音恢复了清朗。

“父皇,儿臣自知年幼学浅,然儿臣有信心,亦有能力,为我大秦文治之功,开一新局!”

他挺直小小的脊梁。

“请父皇与诸位臣工,拭目以待!”

“好!”嬴政龙颜大悦,抚掌笑道,洪亮的笑声驱散了殿内残余的紧张气氛。

“朕要的,就是你这股锐气!就是这般胆魄!”

他目光转向文官队列前列。

“丞相李斯!”

一直冷眼旁观,神色莫测的李斯立刻应声出列,躬身行礼。

“臣在。”

他的姿态一如既往的恭谨。

“学宫重建一事,由你全力配合昭儿,所需钱粮、人力,一应优先拨付,不得有误!”

嬴政的命令不容置疑。

“臣,遵旨!”李斯躬身领命,目光低垂,无人能看清他眼底深处一闪而过的复杂神色。

他支持统一思想,但这思想由谁来主导,通过何种方式统一,这里面的文章就大了。

这位九皇子,似乎并非易于掌控之辈。

嬴昭也适时呈上了由章邯绘制的学宫初步规划图。

那图上不仅勾勒出宏大的建筑布局,更隐含精妙的机关防御体系,让不少懂行的武将都暗自点头,收起了几分对小皇子的轻视。

这场突如其来的朝会,在一片微妙而复杂的气氛中结束。

嬴昭以无可辩驳的实绩和凌厉精准的口才,强行压下了第一波,也是最凶猛的一波反对声浪,将“少年祭酒”的名分,牢牢握在了手中。

然而,就在嬴昭于前朝奠定胜局,锋芒初露之时。

后宫深处,幽静的长乐宫内,却是另一番光景。

嬴政的生母, 太后 ,正端坐于软榻之上,打量着眼前这位被内侍引来的少女。

黎姜衣着素雅,仍带着些许百越风格的纹饰,气质纯净而独特,与这精致却透着暮气的宫殿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太后目光温和,却带着不容错辨的审视意味,缓缓掠过黎姜的眉眼、身姿。

“好个灵秀剔透的孩子。”太后声音放缓,带着长辈的慈祥,“听闻你在南疆,助昭儿良多?”

黎姜心中一紧,恭敬垂首,声音轻柔却清晰。

“回太后,黎姜并未做什么,皆是殿下英明。”

太后看着她谨小慎微的模样,脸上笑意更深了些。

“哀家看着喜欢。”

她话锋轻轻一转,如同闲聊般自然。

“你年纪虽小,却也该考虑终身大事了。”

黎姜的心猛地一跳,脸颊不受控制地微微发热。

“觉得哀家这孙儿,昭儿,如何啊?”

太后的问题,看似随意,却直指核心。

黎姜的头垂得更低,耳根染上绯红,努力维持着语调的平稳。

“殿下……天纵之资,仁德英武,黎姜……唯有敬仰。”

声音细若蚊呐,却清晰地传入了太后耳中。

太后看着她微红的耳根和那掩饰不住的羞怯,意味深长地笑了笑。

“是个知礼的好孩子。”

她不再继续那个让人心跳加速的话题。

“日后,多来宫中陪哀家说说话。”

黎姜暗暗松了口气,恭敬应下。

“是,太后。”

前朝的风波看似暂时平息,后宫的暗流却已然悄然涌动。

重建稷下学宫,如同一盘刚刚展开的大棋。

而嬴昭与黎姜,这两个命运交织的少年少女,都已身不由己地置身于这棋局的最中心。

未来的路,注定步步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