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密室顶流逃生指南 > 第273章 雨夜,墙自己开口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73章 雨夜,墙自己开口了

第二夜的雨丝还未完全浸湿地砖,敲门声便叩响了社区中心的铁皮门。

林昭昭正弯腰调试墙角的感压涂层,抬头时眼尾沾着墙灰,却先弯起了嘴角——

比首夜更早的,不只是雨,还有这些“不敢”的人终于敢迈出的第一步。

门轴转动的吱呀声里,十四道身影鱼贯而入。

有人攥着湿透的伞骨,金属伞柄上水珠滚落,在水泥地上洇出深色斑点;

空气里弥漫着橡胶鞋底踩过积水后泛起的土腥味。

有人抱着用塑料布裹紧的旧本子,封皮边缘已磨出毛边,指尖摩挲处留下油渍般的暗痕。

最末那个穿藏蓝工服的女人却卡在门槛上,指尖抠着门框木刺,指甲盖泛着青白,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颤,仿佛那道木棱是她与世界之间最后一道安全界限。

“小薇姐姐?”白语的手语在雨雾里划出温和的弧线,掌风带起一丝微凉。

她不知何时绕到女人身侧,掌心轻轻覆上对方发颤的手背。

指尖相触的刹那,白语的睫毛倏地颤了颤——那掌心的汗湿几乎要浸透她的指缝,像团被攥了整夜的冰,寒意顺着神经直窜上脊椎。

她甚至能听见自己腕表秒针走动的轻响,在这骤然凝滞的瞬间被放大成心跳。

小薇的喉结动了动,目光扫过墙面上首夜留下的淡银刻痕——那些字迹如呼吸般微弱起伏,像是沉睡中未说完的梦话。

她迅速垂落视线,嘴唇抿成一条苍白的线。

她腕骨细得硌手,白语却没松开,只是用另一只手在平板上快速敲字:“我陪你进去。”

屏幕蓝光映着小薇泛白的唇,她终于抬脚,工服下摆扫过林昭昭脚边的工具箱,带翻了半盒铁钉。

金属撞击地面的声音清脆刺耳,几枚钉子滚进墙根阴影,发出细微的“叮铃”声。

“我来。”林昭昭弯腰捡铁钉时,指尖触到冰冷潮湿的水泥地,一缕夜风从门缝钻入,撩起她额前碎发,带来一阵微麻的凉意。

她瞥见小薇工服胸口的名牌——“市立精神病院护理部 周薇”。

她指尖顿了顿,将铁钉重新码齐,抬头时恰好与老周旧友的目光撞上。

老周是踩着积水进来的,黑布鞋浸得透湿,每一步都留下一个深色脚印,鞋底黏着枯叶和泥屑。

他凑近林昭昭时,身上带着股旧书纸页的霉味,混着雨水浸泡后发酵的气息:“林姑娘,你看这个。”

剪报边角卷着毛,标题被红笔圈得渗出血色:“真相,死于‘没人记得’——九十年代某精神病院违规用药调查”。

林昭昭的指腹抚过剪报上模糊的铅字,粗糙的纸面刮擦着皮肤,后颈泛起细微的麻痒,仿佛有无数双眼睛正从过去凝视着此刻。

她想起首夜老杨说“攒了三个月零钱”时的颤抖,想起林老师刻字时滴在墙上的血珠,突然明白这些人为什么来。

她将剪报轻轻贴在墙角落,用铁钉在旁边画了个不圆的圈:“今晚,这里不是密室。”

她声音放得很轻,却像颗石子投入深潭,荡开满室静响,“是遗失声音的收容所。”

墙根传来细碎的摩擦声。

小薇不知何时摸到了铁钉,指甲盖抵着尖锐的钉头,在墙面上划出第一道浅痕:“我妹妹说要揭发,然后她消失了。”

最后一个“了”字刚落,她突然用袖口狠命擦墙,墙皮混着泪水簌簌往下掉,粉尘飘散在潮湿空气中,带着陈年石灰的涩味,“我、我不该说的——”

“如果她现在能听见,你想对她说什么?”林昭昭的声音像片落在她肩头的羽毛,温柔却不容回避。

小薇的动作顿住,指甲深深掐进掌心,指节白得透明,疼痛让她清醒了一瞬。

她闭了闭眼,泪水顺着眼尾砸在工服纽扣上,溅起细小的水花,金属扣面映出她扭曲的脸。

“‘姐姐信你,只是不敢早一点站出来。’”

铁钉再次落下时,比首夜老杨的更重。

“信你”两个字几乎要穿透墙皮,刻进水泥里,发出沉闷而坚定的“嚓、嚓”声。

变故发生在刹那间。

整面墙的刻痕突然亮了——老杨的“背黑锅”、林老师的“虚假的成绩”、小薇最初抹掉的“消失了”,所有歪斜的字迹都浮上墙面,像被接通了电流的星子,在雨雾里明明灭灭,散发出微弱却执拗的银光。

那光并不炽热,反而带着一种冷冽的温度,照在人们脸上,如同月光落在冻湖之上。

“昭昭!”

白语的平板屏幕炸出刺目的蓝光,她指尖翻飞打着手语,发尾沾着的雨珠甩在空气里,折射出细碎虹影:“感压涂层的反应异常!湿度78%时,情绪强度超过0.8的刻痕会激发光电效应——这不是我们设计的参数!”

林昭昭的手机在此时震动,沈巍的语音通话弹出来,背景音是键盘敲击声:“我调了首夜的波形图对比,这次的共振频率和‘回音井’完全吻合。当压抑的情绪密度达到阈值……”

他的声音突然低下去,“它们会形成能量残影,像声音在山谷里的回响,只不过这次,用了光。”

窗外的雨势陡然变大,雨点砸在铁皮屋顶上,轰鸣如鼓,又似千军万马奔腾而来。

有撑伞的路人经过社区中心,被墙面上浮动的银光惊得驻足,伞骨歪了也没察觉。

雨水顺着伞沿滴落,打湿裤脚也浑然不觉。

“那墙在发光!”有人喊了一嗓子,很快围过来七八个人,举着手机的闪光灯此起彼伏,快门声“咔嚓”作响,像一场无声的礼赞。

“林昭昭!”

社区主任的高跟鞋声刺破雨幕,清脆而急促,踏在水洼中溅起点点涟漪。

她今晚穿了件藏青风衣,领口别着枚银色胸针,却掩不住眼底的紧绷。

她扫过满墙的光痕,又扫过举手机的人群,声音拔高了一度:“这是非法集会!我要登记参与者信息。”

林昭昭从围裙口袋里摸出个牛皮纸文件夹,翻到第二页推过去:“您说得对,所以每位来者都签了自愿书。”

她指尖点了点文件下方的签名栏,“不录音、不传播、不追责——包括您上周发给区里的密信。”

社区主任的瞳孔猛地收缩。

文件夹里赫然躺着她的汇报复印件,“静音屋已启动,参与者含三名重点监控人员”的字迹还带着打印的墨香。

她的指尖扣住文件夹边缘,指节泛白:“你、你怎么——”

“您女儿去年考研,成绩被顶替的信,我也收到了。”林昭昭的声音轻得像叹息,语气里却藏着不容闪避的锋芒,“您要不要,也来刻一句?”

社区主任的喉结动了动,目光扫过墙上“姐姐信你”的荧光字迹,又迅速移开。

她猛地合上文件夹,转身时风衣下摆扫翻了白语的保温桶,热姜茶泼在地上,腾起的热气模糊了她的背影,空气中弥漫开一股辛辣甜暖的香气,与冷雨交织成矛盾的气味记忆。

雨停时,墙光渐熄。

但手机镜头早记下了那些刻痕,“叮”“叮”的转发声在本地生活群里炸成一片:“原来我们不是一个人在忍。”

“我也想说一句,能带朋友来吗?”

林昭昭蹲在地上收拾工具,白语的平板递到她眼前,是刚刷到的新消息:“公交站贴了墙的照片!”

“菜市场有人抄了‘生活真难’贴在菜摊后面!”

她望着窗外渐次亮起的万家灯火,突然笑了。

那笑里带着点锐不可当的亮,像首夜老杨刻字时墙皮里浮起的光:“他们怕的不是我们发声,是沉默者开始互相看见。”

深夜的风掀起社区中心的门帘,吹得墙面上未完全模糊的刻痕沙沙作响,如同低语,又似呢喃。

老杨的草帽不知何时落在墙角,沾着雨的草茎上还挂着片新鲜的绿叶——那是他明早要带的,给“静音屋”浇水的。

而在三公里外的地下车库,社区主任的手机屏幕映着她紧绷的脸。

她划开本地群聊,第一条就是女儿照片被p成“作弊考生”的恶搞帖,转发来自区教育局内网。

“原来他们连孩子都不放过……”她喃喃道,指尖颤抖地按下通话键,声音里带着从未有过的急切:“必须马上取缔。那墙……它会传染。”

墙当然会传染。

第三夜的晨光还未漫进后巷时,老杨已经蹲在社区中心门口了。

他怀里抱着个铁盒,里面装着新磨的铁钉,每根都擦得发亮,金属表面映着天边微曦,泛着冷而洁净的光。

“昭昭姑娘。”

他见林昭昭来开门,慌忙站起来,草帽在手里转得飞快,“我、我今早路过菜市场,有个卖白菜的大姐让我捎句话——她说:‘你告诉林姑娘,菜摊后面的墙,我也刻了字。’”

他话音未落,巷口传来此起彼伏的脚步声。

三十道身影,举着伞、抱着本子、攥着铁钉,在渐亮的天色里,朝这面会发光的墙,走了过来。

有人脚步迟疑,却被同伴轻轻推了一把;

有个穿校服的女孩踮脚望着墙,眼里闪着泪光;一位老人拄着拐杖,在门槛前停下,从怀里掏出一枚生锈的铁钉,像是捧出一生的勇气。

林昭昭站在门内,看着他们一个个走近,像看着春天破土的第一批新芽。

墙当然会传染——只要有人敢先划下第一道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