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重生从三皇五帝开始 > 第29章 洛邑守藏,断简残篇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9章 洛邑守藏,断简残篇

第二十九章:洛邑守藏,断简残篇

践土之盟的喧嚣与荣光如同潮水般退去,诸侯各归其国,天下似乎暂时进入了一个由晋国霸权维系的新秩序阶段。晋文公返回绛都,励精图治,巩固霸业,同时,那构建“观星台”网络以监测西方异动的计划,也在狐偃与赵衰的精心操持下,如同悄然织就的蛛网,开始向中原各国蔓延。而燧烨,并未在晋国的权力中心多做停留,他婉拒了文公的挽留,如同一个真正的隐士,再次消失于众人的视野之中。他的目标明确——东周王畿,洛邑。那里有天下最完备的守藏室,收藏着自夏商乃至更早时代流传下来的典籍、图录、卜辞,其中或许就隐藏着关于“古雍之墟”、关于史前文明、关于那“文明之殇”的蛛丝马迹。他需要更古老的知识,来应对那来自远古的威胁。

凭借昔日“史咎”身份残留的些许人脉,以及“家族”暗中运作,燧烨以一位年迈博学、欲考究上古礼乐制度的老史官身份,顺利进入了洛邑守藏室。这座位于王城深处的建筑,宏伟而沉寂,充满了竹简陈腐与岁月积淀的气息。相较于晋国的蓬勃朝气,这里更像是一处被时光遗忘的角落,弥漫着周王室无可奈何的落寞。管理守藏室的官吏大多暮气沉沉,对燧烨这种“老学究”并无太多兴趣,这也正好方便了他独自在如山堆积的简牍、龟甲、玉版中寻找目标。

日复一日,燧烨埋首于浩如烟海的典籍之中。他阅读着那些记载着盟誓、征伐、祭祀的官方史册,翻阅着各种关于星象、地理、巫卜的杂书,甚至仔细研读那些刻画在龟甲兽骨上、早已无人能完全解读的古老卜辞。过程枯燥而漫长,大部分内容都与他所求无关,但他凭借千年积累的学识与对能量气息的敏锐感知,总能从只言片语或某些奇特纹路中,捕捉到一丝不寻常的意味。

他找到了一些零散的记载。有甲骨卜辞提及“西土有祟,其气苍茫,非鬼神,似古恶”,暗示商代便已感知到西方那片土地的不祥。有西周初年的金文铭刻,在歌颂文王武王功绩时,隐约提到“绥靖西陲,封禁古恶”,似乎周人在立国之初,便知晓西方存在某种需要“封禁”的“古恶”。在一卷名为《山海荒经》的残破兽皮卷(非后世《山海经》,乃更古老散佚之作)中,他看到了对一片“终年迷雾,其下有巨城沉眠,金石为骨,非人所筑”之地的描述,其方位与“古雍之墟”隐隐吻合,并提到了守护那片区域的“司危之民”和“镇守之器”。

但这些信息都太过模糊,如同散落的珍珠,缺少串联的主线。燧烨并未气馁,他知道,真正的秘密往往隐藏在那些被刻意遗忘或封存的角落。他开始将注意力转向那些不被重视、甚至被视为“荒诞不经”的逸闻杂录,以及守藏室深处那些积满灰尘、连管理官吏都说不清来历的古老残简。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个阴雨的午后,于一堆记录各地怪异传闻的散简底部,他发现了几枚材质特殊、以某种近乎失传的古篆刻写的玉简残片。这些玉简的能量波动极其微弱,却带着一种与星图玉板、岐阳秘所暗金建筑同源的古老气息!

他小心翼翼地拂去尘埃,凝神解读。残片上的信息支离破碎,却让他心跳加速:

“……星陨历……三千载……周期……文明火种……或存或熄……”

“……观测者……守望……非一族……职责……”

“……‘源点’失衡……‘殇’之始……封印……非永固……”

“……钥匙……分散……龙脉……重器……天命者……”

“……彼界窥伺……‘影’之渗透……侵蚀守望……”

最后一段相对清晰的警告,更是让他背脊发凉:“……警惕‘归一’……彼等所求,非掌控,乃湮灭……使万物归于‘墟’之死寂……”

这些残篇断简,仿佛是一个早已消逝的文明留下的最后日记和警告!它们证实了燧烨的许多猜测:文明确实存在着某种以数千年为单位的兴衰周期,而那“古雍之墟”很可能就是上一个周期留下的“遗迹”或“坟墓”;存在着一股被称为“影”的、来自“彼界”的力量(很可能就是“西方主人”),它们的目的并非统治,而是彻底的“湮灭”,使一切归于“墟”之死寂;而对抗这种周期和“影”之侵蚀的,似乎是一个被称为“观测者”或“守望者”的群体,他们通过“封印”、“钥匙”(可能包括龙脉、重器、特定的人)等方式来维系文明火种。

自己这长生不死、感知气运、引导文明的能力,难道就是这“守望者”职责的体现?燧烨心中泛起惊涛骇浪。他回想起万载岁月中的孤独跋涉,那冥冥中指引他守护文明存续的本能,似乎在此刻找到了源头!

然而,残简也指出了严峻的现实:封印并非永固,“源点”可能失衡,“影”在不断渗透侵蚀,而“钥匙”分散,甚至“守望者”内部也可能出现了问题(“侵蚀守望”)。这解释了为何“幽泉”等人能如此活跃,为何封印会松动。

“归一……”燧烨反复咀嚼着这个词。这是“影”的目的,也是它们的手段?将所有力量、所有文明痕迹都“归一”于死寂的“墟”?

就在他沉浸在震撼的发现中时,守藏室外传来一阵轻微的、却异于往常的脚步声。那脚步声沉稳而带着一种刻意收敛的阴冷,绝非日常巡视的官吏。

燧烨瞬间警觉,立刻将几枚关键玉简残片纳入怀中,同时将其他竹简迅速恢复原状,自己则隐入一排高大的书架阴影之后,收敛所有气息。

门被轻轻推开,一个身影走了进来。借着窗外微弱的天光,燧烨看清了来者——那是一位身着低级史官服饰、面容普通的中年人。但燧烨的灵觉却清晰地感知到,此人周身萦绕着一股与“幽泉”、“玄扈”同源,却更为隐晦精纯的黑暗能量!他伪装的极好,若非燧烨感知特殊,几乎无法察觉。

那“史官”进入守藏室后,并未像其他人那样翻阅典籍,而是如同猎犬般,开始在某些特定的区域,尤其是存放那些古老、冷僻、被视为“无用”典籍的区域,细细搜寻、感知。他的动作熟练而精准,显然并非第一次来此,而且目标明确!

他在找什么?是否也与这些记载着上古秘辛的残简有关?难道“影”的触角,早已伸入了这洛邑守藏室?

燧烨屏住呼吸,心中凛然。他意识到,这洛邑之行,恐怕远比他预想的更要凶险。他不仅是在寻找过去的答案,更可能已经步入了敌人早已布下的监视网络之中。眼前的这个伪装者,或许只是冰山一角。

那“史官”搜寻良久,似乎并未找到他想要的东西,最终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失望与疑虑,悄然退去。

燧烨并未立刻现身,他在阴影中又等待了许久,确认再无异常后,才缓缓走出。他看了一眼那“史官”消失的方向,又望向守藏室外暮色沉沉的王城。

知识的碎片已然到手,但更大的谜团与危机也随之浮现。洛邑,这座看似衰颓的王都,其水下之深,恐怕不亚于西陲的凶险。他必须更加小心,在解读这些古老信息的同时,也要设法弄清楚,这洛邑之中,究竟隐藏着多少“影”的棋子,而那位居天下之中的周天子,在这关乎文明存亡的棋局中,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他没有太多时间可以浪费,必须在敌人察觉他的发现并采取行动之前,理清头绪,找到下一步的方向。夜色,渐渐笼罩了古老的洛邑,也掩盖了无数涌动在历史阴影下的秘密与杀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