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刘能校尉出面担保,靠山村李首领的铺子可以“先拿货,后结款”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般在青山镇及周边传开。

这对于本小利薄、常常苦于无钱压货的行商脚夫而言,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消息传出次日,李晨购置的那处宅院门前,便被闻讯赶来的行商们围得水泄攘攘。

粗粗看去,竟有不下三四十人,个个面带风霜,眼神中混杂着期盼、激动与一丝将信将疑。

李晨早有准备,将甄别、登记、分发货物的事务,全权交给了三位夫人负责。

他自己则与刘能坐在正堂,一边喝茶,一边透过窗户观察外面的情形。

院中临时摆开了三张桌子。

第一张桌子后,坐着沉稳干练的周秀娥。面前摆着账册、笔墨,负责初步问询、登记行商的基本信息、常跑路线、以及意向拿取的货物种类和数量。语气平和,问题却切中要害,几句话便能摸清对方的底细和诚意。

“张老哥,常跑北边山货?这次想拿些布匹还是成药?”

“李大嫂,主要去南边村落?成药需求大些?记下了,稍后去孙夫人那边详谈。”

第二张桌子后,是温婉细致的孙采薇。她负责对接所有与药材、成药相关的业务。身旁还放着几个打开的药箱,里面分门别类放着各种成药样品。

“这位大叔,这‘清风散’对寻常风寒头痛确有奇效,用量我都写在纸包上了。”

“大嫂,这是‘止血生肌膏’,若是乡亲们有砍柴割草的小伤口,用这个最好。”

她不仅发放货物,还会细心叮嘱用法用量,仁心仁术,让许多行商心生好感。

第三张桌子后,则是活泼伶俐的如月。主要负责布匹的清点与发放,身边堆着一匹匹厚实的麻布、葛布。

“王大哥,您点清楚了,这是您要的五匹麻布,三匹青色,两匹本色。”

“赵叔,您常去矿区?那边确实需要厚实耐磨的布料,这葛布最合适不过!”

她手脚麻利,算账清晰,脸上总是带着甜甜的笑容,让原本有些紧张的行商们也放松不少。

李晨事先特意交待过三位夫人,也向所有行商宣布:若是暂时没有现钱,遇到些稀罕的、有用的物件,比如某些特殊的种子、罕见的矿石样本、乃至一些实用的工具、书籍等,都可以拿来估价,充抵部分货款。

这一政策更是让行商们喜出望外!

他们走南闯北,有时确实会碰到些用不上但又觉得稀奇的玩意,如今竟能换货,简直是意外之喜。

整个登记发放过程井然有序。

有刘能校尉亲自坐镇担保,无人敢闹事。三位夫人各司其职,配合默契,将事情处理得妥妥当当。

第一批货物,主要是易于携带和销售的成药(如清风散、止血膏、驱虫粉等)和颜色相对受欢迎的布匹,很快就被这几十名行商领取一空。

他们如同获得了珍宝,小心翼翼地将货物打包好,千恩万谢地离开了宅院,迫不及待地踏上了各自的贩卖之路。

接下来的日子,李晨和三位夫人便在宅院中耐心等待。

效果比预想的还要好!

不过五六日功夫,便开始有行商陆续返回。

脸上带着压抑不住的喜色,不仅如数结清了货款,还带来了更多的订单和……各种五花八门的“以物易物”的物件。

“李首领!周夫人!你们这药太灵了!我刚到隔壁县下面的村子,带的‘清风散’没两天就卖光了!那些庄户人家都说比镇上的郎中还管用!”

“孙夫人,您那‘止血生肌膏’在矿上简直被抢疯了!那些矿工磕磕碰碰是常事,这膏药效果好,价格还便宜!这是货款,您清点一下!”

“李首领,您看这块石头,是在北边一个山沟里捡的,看着挺沉,颜色也怪,您看看能不能抵些布钱?”

“周夫人,这是俺家婆娘织的一种土布,颜色染得挺鲜亮,您瞧瞧能不能入眼?”

带回来的物件千奇百怪,有颜色独特的矿石,有从未见过的植物种子,有做工精巧的民间小工具,甚至还有几本残破但内容似乎有些价值的杂书。

周秀娥和孙采薇仔细甄别,与行商们商议着抵扣的价格。

李晨则对那些矿石、种子格外上心,让铁弓小心收好,准备带回村里让吴老四等人研究。

“济民药铺”和“惠众布庄”的招牌,虽然依旧没有多少散客上门,但其作为“批发总栈”的功能却彻底被激活了。

货物如同流水般从这里分发出去,又带着银钱和信息流回来。原本死气沉沉的铺面后院,如今变得车马往来,人声不断,充满了活力。

周秀娥看着账册上不断增加的进项和络绎不绝的行商,笑得合不拢嘴。

孙采薇也为自己的医术能惠及更多贫苦百姓而感到欣慰。如月更是忙并快乐着,感觉自己真正帮上了大忙。

李晨站在院中,看着这繁忙而有序的景象,心中豪情顿生。这条路,走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