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饥荒年代:我要养村里30个女人 > 第133章 生意不是那么好做的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3章 生意不是那么好做的

青山镇开店之事,前前后后忙活了近十天,才算初步理出个头绪。

铺面宅院交割、收拾整理、货物调配、人员安排,千头万绪。

在这过程中,提前在镇上落脚、开着“清源茶舍”做掩护的赵四,凭借其地头熟、消息灵的优势,里外帮衬、打点关系,确实出了不少力,也让李晨愈发觉得这枚暗棋落得值当。

考虑到村里医疗也离不开人,李晨最终决定,让孙采薇带着女儿和两个懂些药理的妇人先去镇上,把药铺的架子搭起来,等运转顺畅后,她便可以村里、镇上来回跑,两边兼顾。

活泼伶俐的如月也被派了过去,一来协助孙采薇,二来她心思灵巧,或许能在经营上帮衬周秀娥母女。

一切准备就绪,“济民药铺”和“惠众布庄”的招牌,终于在青山镇东头那两间连着的铺面挂了起来。

药铺里摆放着孙采薇带领妇人们精心炮制的各类常见成药散剂、膏方,以及一些晾晒好的普通药材;布庄里则陈列着靠山村织造坊出产的厚实麻布、葛布,颜色虽单调,但胜在结实耐用。

然而,开业几天,门庭冷落,生意着实惨淡。

药铺偶尔有几个来看诊抓药的,多是些实在熬不下去的穷苦人,孙采薇心善,往往只象征性收点药本钱,甚至有时还要倒贴。

布庄更是问者寥寥,镇上的百姓大多衣衫褴褛,补丁叠着补丁,哪有闲钱扯布做新衣?

即便有那点微薄需求,也多是拿着家中旧物以物易物,银钱交易少得可怜。

看着账面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进项,再看看每日人吃马嚼、以及维持铺面宅院的基本开销,周秀娥急得上火,孙采薇也愁眉不展。

李晨见状,索性决定在青山镇常住一段时间,亲自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也好就近拿主意。

孙老板留下的这处宅院确实不错,前后两进,房间充裕,水井、厨房、仓房一应俱全,住下孙采薇、周秀娥、如月三位夫人,加上侍女、护卫、伙计,依然显得宽敞。

于是,李晨便在这青山镇的宅院里暂时安顿下来。

白日里,或在药铺看孙采薇问诊,或在布庄与周秀娥分析市情,或带着铁弓在镇上及周边转悠,观察民生,思索破局之道。

到了晚上,宅院内倒也别有一番温情。

三位夫人同在屋檐下,虽各有性情,但彼此相处还算和睦。

孙采薇温婉,将内务打理得井井有条;周秀娥精明,时常与李晨探讨经营方略;如月活泼,如同开心果般调节着气氛。

李晨轮流在三位夫人房中歇息,享受着不同的风情与体贴,红袖添香,软语温存,倒也将生意上的烦闷冲淡了不少。

只是,这生意终究是做不起来,让人发愁。

李晨经过多日观察,终于看清了症结所在。

这一晚,他在周秀娥房中,看着窗外清冷的月光,沉声道:“秀娥,我们都想错了。不是我们的货不好,也不是没人需要,而是这青山镇,乃至这世道,绝大多数人……根本就没钱!”

周秀娥依偎在他身边,闻言叹了口气:“夫君说的是。妾身也看明白了,能来买布做新衣的,起码得是家里还有些余粮、不至于挨饿的人家。可如今这镇上,十户里能有这般光景的,怕是连一户都难找。药铺那边也是,真正有钱有势的人家,自有相熟的大夫上门,看不上我们这新开的小铺子;来的都是些贫苦人,孙姐姐又狠不下心多收钱……”

问题很现实,也很残酷。

他们提供的商品,面向的是底层百姓,而这个阶层,在如今这乱世,购买力几乎为零。

靠着薄利多销?连“多销”都做不到,何来“利”字?

“看来,光指着底层百姓,这生意是做不起来的。”李晨目光深邃,“得想想别的路子,或者……开发些能让稍微有钱些的人,也愿意掏钱的东西。”

可什么呢?更好的布料?他们暂时没有。

更珍贵的药材?或许有,但来源和成本都是问题。

或者……像之前系统提示的,用那冷泉酿酒?可粮食……

李晨陷入沉思,感觉眼前仿佛有一层迷雾,知道突破口就在某个方向,却一时难以精准捕捉。

青山镇的第一战,似乎就陷入了僵局。

看来在这乱世立足乃至发展,远非有粮有技术那么简单,如何将资源转化为真正的实力和财富,是一门极其艰深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