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官场:我真不想当卷王! > 第60章 烫手的山芋,谁都不愿接的硬骨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0章 烫手的山芋,谁都不愿接的硬骨头!

会议室里,烟雾缭绕,空气凝重得仿佛能滴出水来。

那是一种诡异的寂静。

前一秒,所有人的目光都像躲避瘟疫一样,死死地钉在自己的茶杯或笔记本上。后一秒,当孙大海和李卫国的视线如同两束精准的探照灯,穿过重重人影,稳稳地落在角落里的江澈身上时,整个会议室的磁场都变了。

所有人都感觉到了。

那是一种无声的默契,一种心照不宣的转移。原本压在所有班子成员心头的巨石,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轻轻巧巧地挪动了位置,悬在了江澈的头顶。

江澈的后背瞬间绷成了一张拉满的弓。

他脸上还维持着低头看笔记的姿势,但眼角的余光已经能感受到那些从四面八方投来的、混杂着好奇、解脱、幸灾乐祸与审视的目光。他手里那支无意识画着小人的圆珠笔,笔尖在纸上划出了一道长长的、刺耳的拖痕。

完了。

这两个字,像两块冰,从他的尾椎骨一路冻到了天灵盖。

他原本以为水泥厂这颗大雷,是上天派来解救他的“友军”,能把所有领导的注意力都吸引过去,好让他继续缩在角落里享受安宁。

他万万没想到,这颗雷没炸到别人,却奔着他来了。

这哪里是友军,这分明是精准制导的巡航导弹!

他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在战壕里庆幸炮火都落在别人阵地上的士兵,结果一抬头,发现敌军的炮兵观察员正拿着望远镜,微笑着对自己指指点点。

时间在这一刻被无限拉长。

分管工业的副镇长,那个刚刚还急得满头大汗的中年男人,此刻悄悄地松了一口气,甚至还端起茶杯,吹了吹浮沫,动作舒缓得像是在公园里打太极。

其他几位副镇长,也都不约而同地调整了一下坐姿,原本紧绷的肩膀松弛下来,眼神里流露出一种“看好戏”的闲适。

只有江澈,感觉自己坐在一座即将喷发的火山口上。

他能清晰地听到自己的心跳声,一声一声,沉重地撞击着胸腔。他大脑飞速运转,试图寻找一条生路。

装傻?说自己什么都不懂?不行,他刚刚才被全县通报表扬,被誉为“懂管理、会思考”的人才,现在说自己不懂,谁信?

直接拒绝?说这事不归我管?更不行。在孙大海和李卫国这种级别的领导面前,尤其是在这种万众瞩目的场合,说个“不”字,就是公然打他们的脸,是不识大体,是辜负组织“厚望”。

他感觉自己被逼到了一个死角,前后左右都是墙,唯一的出路,在头顶,但那是一个他死也不想爬上去的晋升阶梯。

“咳。”

镇长李卫国一声干咳,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沉默。他那洪亮的声音在烟雾缭绕的会议室里回荡,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度。

“小江同志,你是大学生,脑子活,看问题角度新。对水泥厂这个事,你有什么想法,随便说说,畅所欲言嘛。”

李卫国脸上带着鼓励的微笑,但江澈看得分明,那笑容背后,是一种“卧龙啊,快给我变个戏法”的殷切期盼。

“随便说说”这四个字,是官场上最毒的砒霜。说好了,是“思路清奇,勇于担当”;说不好,是“眼高手低,夸夸其谈”;但不说,就是“思想僵化,毫无作为”。

所有人的目光,这下从“若有若无”变成了“光明正大”,齐刷刷地聚焦在江澈身上。

江澈感觉自己的头皮一阵发麻。他缓缓抬起头,迎上李卫国的目光,又看了一眼旁边不动如山、眼神深邃的孙大海。

孙大海一言不发,只是静静地看着他。那眼神里没有催促,没有逼迫,却比任何语言都更有压力。那是一种“我知道你行,别装了”的洞察,一种“我倒要看看你这次又有什么惊人之举”的审视。

江澈知道,今天这一关,躲是躲不过去了。

他清了清嗓子,感觉喉咙干得像要冒烟。

“李镇长,孙书记,各位领导,”他站起身,姿态谦卑,“水泥厂的问题,确实是个硬骨头,非常棘手。”

他先是附和了大家的普遍看法,姿态放得很低。

会议室里,几位副镇长不以为然地撇了撇嘴。说了句废话,谁不知道棘手?

“刚才几位领导都谈了困难,我也非常认同。工人的安置是核心,镇里的财政是底线,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几乎是不可调和的。”

江澈继续说着正确的废话,大脑却在以每秒一万转的速度疯狂思考着脱身之策。

他不能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那会立刻让他成为第一责任人。他必须把这个球,以一个谁也无法拒绝的姿态,踢出去。

分管工业的副镇长靠在椅背上,双手抱胸,一副“我看你能说出什么花来”的表情。在他看来,这个年轻人不过是走了狗屎运,靠着一个菜地出了风头,真遇到这种硬仗,马上就得原形毕露。

李卫国眉头微皱,似乎对江澈这种不痛不痒的开场白有些失望。

只有孙大海,眼神里依旧平静无波,他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江澈话锋一转。

“但是,同志们,我们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朵里,“水泥厂改制,它真的仅仅是我们青龙镇一个镇的事情吗?”

嗯?

会议室里所有人都愣了一下。

这话是什么意思?水泥厂是镇办企业,不是青龙镇的事,难道还是县里的事?

江澈没有给他们太多思考的时间,继续说道:“这个厂子,当年是响应县里‘乡镇工业化’的号召建起来的,为县里的经济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也吸纳了周边好几个乡镇的劳动力。它的历史贡献,是县一级的。现在,它遇到了困难,几百号工人面临下岗,这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企业经营问题,而是一个区域性的社会稳定问题。”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声音微微提高。

“我认为,这种牵扯到几百个家庭、横跨数十年历史遗留、并且可能引发区域性连锁反应的重大事件,其复杂性和敏感性,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一个乡镇政府能够独立承担和解决的范畴。”

话音落下,会议室里一片死寂。

所有人都被江澈这番话给镇住了。

分管工业的副镇长张大了嘴巴,脸上的轻蔑和不屑凝固了。他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还能这么说?

李卫国的眼睛瞬间亮了,他猛地一拍大腿,脸上的愁云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恍然大悟的兴奋。

对啊!我怎么就没想到!

这小子,三言两语,就把这事的性质给拔高了!从一个镇的“烂摊子”,上升到了一个县的“历史遗留问题”和“区域性社会稳定问题”!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甩锅了,这是“升维打击”!

孙大海的眼中,终于爆发出了一团璀璨的精光。他看着台上那个侃侃而谈、身形笔挺的年轻人,内心的震撼无以复加。

高!实在是高!

他本以为江澈会提出什么精巧的解决方案,没想到,江澈根本不屑于在“术”的层面去修修补补,而是直接从“道”的层面,重新定义了这个问题!

这一手“乾坤大挪移”,玩得简直是出神入化!

他不仅是想把皮球踢给县里,他更是在给青龙镇找一个最坚实的靠山,找一个最名正言顺的理由,让县里来为这个烫手的山芋买单!

江澈看着众人震惊的表情,心里稍稍松了口气,但他知道,火候还不够。他必须把话说死,把这条路铺平,让领导们只能顺着他给出的方向走。

“所以,我个人建议,”他深吸一口气,抛出了自己的最终目的,“我们应该立即向县委县政府提交一份专题报告,详细阐述水泥厂改制的历史背景、现实困境及其可能对全县稳定大局造成的影响,并恳请由县里牵头,成立一个由县领导挂帅,发改、人社、财政、工信等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合工作组,来统筹解决这一问题。”

“只有站在全县的高度,统筹各方资源,才能从根本上化解这次危机。这既是对历史负责,也是对人民负责,更是对我们青龙镇的未来负责!”

一番话说完,江澈微微鞠躬,坐了下来。

整个会议室,鸦雀无声。

几秒钟后,镇长李卫国第一个反应过来,他带头鼓起了掌,那掌声,响亮而热烈。

“说得好!说得太好了!”李卫国激动地站了起来,“小江同志看问题,就是有高度,有格局!这件事,就这么办!我们不能把担子自己一个人扛,这是对工作不负责任!”

其他副镇长也如梦初醒,纷纷附和。

“对,李镇长说得对,必须请县里出面!”

“江主任这个建议,高屋建瓴,抓住了问题的本质!”

“我完全同意!”

刚刚还人人避之不及的烫手山芋,在江澈的一番话之后,仿佛变成了一个可以向上级邀功请赏的“金元宝”。大家的情绪从愁云惨雾,瞬间变成了同仇敌忾。

一场即将把青龙镇领导班子逼入绝境的危机,就这么被江澈轻描淡写地化解了,不,是转移了。

孙大海看着这幅场景,看着那个已经坐回角落,重新恢复了低调沉默的江澈,内心却久久无法平静。

他再一次确认了自己的判断。

这个江澈,绝非池中之物。他的每一次出手,看似无奈,实则都精准地切中要害,举重若轻,四两拨千斤。

他到底还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底牌?

会议在一种异常热烈和谐的气氛中结束了。

江澈跟着人群走出会议室,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觉像是刚跑完一场马拉松。总算,又躲过一劫。

他正准备溜回办公室,继续自己的摸鱼大业,身后传来了孙大海的声音。

“江澈,你留一下。”

江澈的心,咯噔一下,又提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