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夜慈宁宫月下坦白,齐珩与林清玥之间最后一丝无形的隔阂也烟消云散。齐珩不仅完全接纳了妻子林清玥的异世之魂,更对她口中那个“千年之后”的世界充满了探究的兴趣。尤其当林清玥系统地、而非以往那般零散地阐述“工业革命”及其核心驱动力——蒸汽机时,齐珩以其帝王的目光,立刻意识到了这其中蕴含的、足以颠覆时代的巨大能量。
“清玥,你所言‘蒸汽之力’,若真能驾驭,岂非可抵千万牛马?于漕运、矿冶、纺织乃至军械,皆有大用!”齐珩目光灼灼,仿佛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在眼前展开。
林清玥郑重点头:“正是。此物乃将热能转为机械能之始,可谓工业之母。然其制造殊为不易,需精铁、密封、精密加工,非一日之功可成。”
夫妻二人深知此事关系重大,不宜过早张扬。他们召来皇帝齐安邦,在极为隐秘的情况下,将蒸汽机的初步原理与构想合盘托出。齐安邦虽不及父皇母后见识超卓,但亦是锐意进取之君,闻此奇物,亦是心潮澎湃。
“父皇、母后放心,儿臣必倾力促成此事!”齐安邦当即立断,在皇城西苑划出一处绝对禁地,调集工部、军工司中心思缜密、手艺顶尖且家世清白的数十名大匠,成立“天工院”,由皇帝直接掌控,对外严格保密,只宣称研制新型水利器械。
林清玥凭借着穿越前作为科学家的深厚功底和模糊记忆,开始绘制更为详细的蒸汽机原理图、结构分解图。她无法给出精确的尺寸和材料配方,但她指明了方向:锅炉的设计、气缸的密闭要求、活塞与连杆的传动方式、冷凝器的初步概念,以及最关键的安全阀的重要性。她反复强调着“标准化”、“公差”、“压力”这些对于当下工匠而言极为陌生的词汇,并由齐安邦选派通晓格物之学的年轻官员进行记录、整理,形成了一套初步的《热机论要》。
接下来的数年,天工院内灯火常明,敲打锻铸之声日夜不绝。过程远非一帆风顺。最大的难题在于气缸的铸造与精密镗孔,确保其内壁光滑且与活塞紧密配合以减少漏气;其次便是密封材料,尝试了皮革、浸油麻绳等多种材料,效果皆不尽如人意;还有锅炉的耐压强度问题,初期试验中数次因压力过高而引发险情。
林清玥虽不能亲临现场指导每一个细节,但她通过齐安邦,不断将遇到的问题反馈回来,她则凭借超越时代的理论知识,提出改进方向。例如,她建议尝试使用更优质的焦炭来提高炉温,以获得更纯净、强度更高的生铁;她提出利用水力驱动的镗床来加工气缸内壁,以提高精度;她甚至模糊记得一种叫做“石棉”的天然矿物纤维耐高温,命人秘密寻来试用。
齐珩虽不懂具体技术,但他以其无上的权威和雄厚的财力,为天工院扫清了一切障碍。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要料给料。他时常与林清玥在西苑的高楼上,远眺那片被严格守护的院落,心中充满了期待。
景和十二年秋,经过无数次失败、改进、再失败、再改进,在天工院大匠们呕心沥血的钻研下,在耗费了巨额资金与材料后,一台庞然大物终于被组装起来。它有着一个硕大的铸铁锅炉,连接着黄铜打造的气缸和传动机构,看起来粗糙而笨重,却凝聚着这个时代最顶尖的工艺与智慧。
试运行那日,齐珩、林清玥、齐安邦皆秘密到场。在场所有的工匠与官员都屏住了呼吸。随着炉火熊熊燃烧,锅炉内的水逐渐沸腾,压力表的指针缓缓攀升……当达到预定压力时,负责操作的工匠颤抖着手打开了阀门。
“嗤——轰隆……咔嚓……咔嚓……”
一股白色的蒸汽猛烈喷出,伴随着巨大的、有节奏的轰鸣声,那根巨大的活塞连杆开始缓慢而坚定地往复运动起来!它带动着飞轮旋转,通过传动机构,最终驱动着一个模拟的矿井排水泵,将坑槽里的水源源不断地抽了出去!
成功了!
尽管这台原始蒸汽机效率低下,噪音震耳,蒸汽泄漏处嗤嗤作响,但它确确实实地将热能转化为了持续的机械功!
现场沉寂了片刻,随即爆发出震天的欢呼!许多老工匠激动得热泪盈眶,他们亲手参与并见证了一个神话般的造物诞生!
皇帝齐安邦强压下心中的激动,沉声道:“众卿辛苦!此物之功,利在千秋!所有参与人员,重重有赏!然此事关乎国运,列为最高机密,任何人不得外泄半分!”
齐珩紧紧握住林清玥的手,两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他知道,从这一刻起,大齐的国运轨迹,将因身边这个来自异世的灵魂,而驶向一条前所未有的、充满力量与速度的崭新航道。
这台最初仅用于矿井排水的“铁牛”,如同一点微弱的星火,却注定将点燃席卷整个时代的工业烈焰。大齐,在景和帝的手中,在林清玥带来的知识火花指引下,终于迎来了工业革命的第一缕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