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知不可忽骤得 > 第428章 以正视听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次日一早,苏明远便开始行动。

他首先派钱文带着几个机灵的家仆,扮作普通百姓,去城南那几家传播谣言的茶馆蹲守,记录那些散布谣言之人的相貌特征。

同时,他又让人去顺天府报案,状告有人散布谣言、诽谤朝廷命官。

顺天府接到状纸后,不敢怠慢,立刻派人去调查。

而苏明远自己,则开始着手准备第二步计划——通过各种渠道澄清真相。

他首先想到的,是写一篇文章,详细说明自己这些年的经历和政绩,以此来反驳那些谣言。

但写到一半,他又停了下来。

为自己辩解的文章,即便写得再好,也难免有自卖自夸之嫌。若是被有心人利用,反而会适得其反。

必须要找别人来为他正名才行。

想到这里,苏明远去了翰林院,拜访王安之。

安之兄,有一事相求。苏明远开门见山。

苏兄但说无妨。王安之放下手中的笔。

最近外面关于我的谣言,你也听说了吧?

听说了。王安之叹气,简直荒谬至极。我认识苏兄这么多年,最清楚你的为人。那些谣言,分明是有人故意抹黑。

既然安之兄这么了解我,不知能否帮个忙?苏明远说,写一篇文章,替我澄清一下?

这个……王安之犹豫了一下。

怎么,有难处?苏明远问。

不是有难处。王安之说,只是在下在想,单凭一篇文章,恐怕不足以平息谣言。苏兄,你有没有想过,可以找更多的人来为你正名?

安之兄的意思是……

在下可以联络翰林院的同僚,大家一起写文章,从不同角度来还原真相。王安之说,人多力量大,只要有足够多的文人为你说话,那些谣言自然就不攻自破了。

苏明远眼睛一亮:这个主意好!

不仅如此,王安之继续说,在下还可以联络一些在民间颇有声望的文人雅士,请他们也发声。这样一来,影响面会更广。

那就有劳安之兄了。苏明远感激地说。

苏兄客气了。王安之拍了拍他的肩膀,你我同年,理应互相帮助。况且,为正义发声,本就是我们这些读书人该做的事。

告别了王安之,苏明远又去了国子监,拜访了几位德高望重的老学究。

这些老学究虽然不在朝为官,但在士林中颇有威望。若是能得到他们的支持,对澄清谣言会有很大帮助。

苏御史,老夫听说了外面的传闻。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学究说,那些话,简直是胡说八道。老夫认识你多年,深知你的为人。放心,老夫会写文章为你正名的。

多谢先生。苏明远深深一揖。

不必谢。老学究摆手,老夫只是实话实说罢了。这些年,朝中清官越来越少了。像你这样敢于对抗权贵的,更是凤毛麟角。老夫不能让小人的谣言,寒了你这样正直之人的心。

接连拜访了几位文人雅士后,苏明远感到信心大增。

这些人都答应会写文章为他正名,有的甚至表示,会在下一次文人雅集上公开为他辩护。

不过,苏明远也清楚,光靠文人的文章和言论还不够。

那些谣言主要是在普通百姓中传播,而普通百姓大多不识字,看不懂那些文绉绉的文章。

要想真正消除谣言的影响,还得用更接地气的方式。

想到这里,苏明远来到了城中最大的说书场——天桥说书场。

这里每天都有数百人来听书,是京城最主要的娱乐场所之一。说书先生们讲的故事,往往能在短时间内传遍全城。

苏明远找到说书场的老板,是个姓张的商人。

张老板,在下有一事相求。苏明远开门见山。

苏御史,您请说。张老板恭敬地说。他认识苏明远,知道这位是刚刚扳倒蔡京的大英雄。

最近外面关于我的谣言,张老板应该也听说了。苏明远说,在下想请张老板帮个忙,让说书先生们在讲故事时,顺便把我的真实经历讲一讲,以正视听。

这个……张老板有些为难,苏御史,不是小人不愿意帮忙,只是说书这行有说书的规矩。我们讲的都是历史故事、才子佳人之类的,很少讲当朝官员的事。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苏明远说,而且,我不是要你们编故事夸我,只是实事求是地把我的经历讲出来。这不算破规矩吧?

这倒也是。张老板想了想,不过,苏御史,说书先生们讲故事是要收钱的。您这个要求,算是私人定制,恐怕费用不低。

银子不是问题。苏明远从怀中取出一锭银子,这是定金,若是不够,我再补。

够了够了。张老板连忙接过,苏御史放心,小人这就去安排。今晚开始,说书先生就会讲您的事迹。

多谢张老板。

离开说书场,苏明远又去了几家大的茶馆和酒肆,用同样的方法,让那里的说书先生也帮忙讲自己的真实经历。

忙完这些,已经是傍晚时分。

苏明远回到府中,林氏已经准备好了晚膳。

相公,今日奔波一天,累了吧?林氏关切地问。

还好。苏明远笑了笑,不过忙得挺值得。今日联络了不少人,他们都愿意帮忙澄清谣言。

那就好。林氏松了口气,妾身就怕相公一直这样被人误解。

不会的。苏明远握住她的手,真相总会大白的。

用完晚膳,苏明远回到书房,开始整理这几日的收获。

王安之那边,联络了翰林院的同僚,准备联名写文章为他正名。

几位老学究也答应会在各自的圈子里发声。

说书场和茶馆酒肆那边,也安排妥当,准备通过说书的方式,向普通百姓传播真相。

顺天府那边,已经派人去调查传播谣言的人了。

可以说,各方面都在行动。

接下来,就看效果如何了。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敲门声。

进来。

钱文走进来,手中拿着一份名单:苏大人,您让小的调查的事,已经有眉目了。

苏明远接过名单,仔细看了起来。

名单上列了七个人的名字,都是这几日在茶馆里散布谣言最积极的人。

这些人都是什么来路?苏明远问。

有的是无业游民,有的是小商贩。钱文说,但据小的调查,他们背后都有人指使。

谁指使的?

刑部的一个小吏。钱文压低声音,这个小吏,正是韩忠的心腹。

韩忠……苏明远眼中闪过寒光,果然是他。

刑部尚书韩忠,一直是蔡党的核心成员。蔡京被贬后,他应该是最着急的人之一。

散布谣言抹黑自己,很符合他的行事风格。

钱先生,你辛苦了。苏明远说,这份名单,我会交给顺天府。

苏大人,小的还查到一件事。钱文犹豫了一下,那个小吏,最近经常出入韩忠的府邸。昨日夜里,他还去了城外的一处庄子。

城外的庄子?苏明远心中一动,是谁的庄子?

据说是蔡京的一处私产。钱文说,蔡京虽然被贬回乡,但他在京城还有不少产业。那座庄子,就是其中之一。

看来,蔡京虽然人不在京城,但手还伸得很长。苏明远冷笑,这次散布谣言的事,说不定就是他在幕后指挥的。

那我们要不要……钱文做了个动作。

不急。苏明远摆手,现在还没有确凿的证据。我们要慢慢收网,一举拿下韩忠和那些蔡党余孽。

小的明白了。

送走钱文后,苏明远坐在书房中,眉头紧锁。

看来,这场舆论战比他想象的还要复杂。

蔡京虽然人在外地,但影响力依然巨大。他在京城的党羽,仍然在按照他的指示行事。

要想彻底赢得这场战争,光是澄清谣言还不够,还要把幕后黑手连根拔起才行。

想到这里,苏明远拿起笔,开始给李邦彦写信。

信中,他详细说明了钱文的调查结果,并提议趁此机会,一举扳倒韩忠。

韩忠作为刑部尚书,位高权重,想要扳倒他并不容易。

但若是能抓住他散布谣言、诽谤朝廷命官的把柄,就有了突破口。

写完信,苏明远让人连夜送去李府。

做完这一切,他才感到一阵疲惫。

这几日连续奔波,确实累了。

但他知道,现在还不是休息的时候。

舆论战才刚刚开始,接下来还有更多的仗要打。

他必须打起精神,继续战斗。

窗外,夜色深沉。

远处传来更鼓声——三更了。

苏明远吹灭烛火,准备歇息。

但他的脑海中,还在不停地思考着接下来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