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知不可忽骤得 > 第423章 敲山震虎(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次日清晨,苏明远照常去御史台当值。

刚到衙门口,就看见赵谦已经在那里等着他了。

苏御史,快,随我来。赵谦神色焦急。

两人来到赵谦的公房,赵谦关上门,压低声音说:苏御史,出大事了。

什么事?

张邦昌昨夜在刑部大牢自缢身亡。赵谦沉重地说。

什么?!苏明远大惊,怎么会这样?

刑部那边说,张邦昌是畏罪自杀。赵谦说,但老夫觉得,这件事没那么简单。

当然不简单。苏明远冷笑,这分明是被杀人灭口了。

老夫也是这么想的。赵谦叹气,张邦昌一死,那些他与蔡京之间的往来,就再也查不清楚了。

苏明远沉默了。

他知道,这是蔡京的手段。

与其让张邦昌供出自己,不如让他死掉。死人不会说话,这样最安全。

赵御史,张邦昌的尸体现在在哪里?苏明远忽然问。

应该还在刑部。赵谦说,怎么,苏御史想去验尸?

正是。苏明远说,若是真的自缢,尸体上必然有特定的痕迹。若是他杀,也会留下蛛丝马迹。

好,老夫陪你去。

两人立刻赶往刑部。

刑部尚书韩忠听说苏明远要验尸,脸色有些不悦:苏御史,张邦昌畏罪自杀,已经很明确了,何必再验尸?

韩大人,正因为事关重大,才更要验明正身。苏明远说,若是真的自杀,验尸也不过是走个程序;若是另有隐情,那就更要查清楚了。

韩忠沉吟片刻,最终还是同意了。

毕竟,苏明远现在是御史台的红人,又刚刚得到皇上的重视,他不敢太过得罪。

刑部的停尸房阴冷潮湿,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腐臭味。

张邦昌的尸体停放在一张木板上,身上盖着一块白布。

苏明远走上前,掀开白布。

张邦昌面容扭曲,脖子上有一道深深的勒痕。

苏明远仔细检查那道勒痕,发现勒痕的位置偏低,而且绳索的纹路不太对。

这不是自缢。他断然说道。

苏御史何以见得?韩忠问。

自缢的人,绳索通常勒在喉结上方,而且因为是悬空,绳索的痕迹会向上倾斜。苏明远指着尸体说,但你看,张邦昌脖子上的勒痕,位置偏低,而且是水平的。这说明,他是被人从背后勒死的。

这……韩忠脸色微变。

还有,你看他的手。苏明远继续说,自缢的人,在临死前会本能地挣扎,手上必然会有抓痕或者其他伤痕。但张邦昌的手很干净,没有任何挣扎的痕迹。

这也能说明什么?韩忠强辩道,或许他死意已决,根本没挣扎。

若是死意已决,为何要在临死前喝酒?苏明远指着尸体的嘴角,你看,他嘴角还有酒渍。而且,他的眼睛是睁着的,瞳孔放大。这都说明,他死前受到了惊吓。

说到这里,苏明远转身看着韩忠:韩大人,张邦昌分明是被人杀害,然后伪装成自缢的样子。这件事,刑部要给个交代。

苏御史,你莫要血口喷人!韩忠怒道,刑部大牢守卫森严,怎么可能有人进去杀人?

守卫森严?苏明远冷笑,那为何李晋案时,那些证人能被人攻击?那为何张邦昌能在刑部大牢被杀?韩大人,若不是刑部内部有人配合,外人如何能做到这些?

韩忠语塞,额头上冒出冷汗。

此事我会上报朝廷,请陛下明察。苏明远说完,转身离去。

赵谦跟在他身后,低声说:苏御史,你这样直接点破,只怕会惹怒蔡党。

惹怒就惹怒。苏明远说,他们都已经杀人灭口了,我还怕什么?

但是……

赵御史,现在不是退缩的时候。苏明远打断他,蔡京敢杀张邦昌,说明他已经慌了。我们要趁这个机会,加大攻势,让他彻底乱了阵脚。

苏御史说得对。赵谦点头,老夫这就去联络其他同僚,一起上书弹劾刑部失察。

两人分头行动。

苏明远回到御史台,立刻起草了一份奏章,详细描述了张邦昌案的疑点,请求朝廷彻查此案。

同时,李邦彦、李纲、范宗尹等人也分别上书,从不同角度指出刑部在此案中的失职。

一时间,朝中舆论哗然。

张邦昌到底是自杀还是他杀?刑部是否监管不力?蔡京是否涉案其中?

各种猜测和传闻满天飞,让整个朝廷都陷入了动荡之中。

蔡府。

混账!蔡京将茶杯摔在地上,让你们做得干净些,怎么还是被人看出破绽了?

周成跪在地上,瑟瑟发抖:太师,是……是下手的人经验不足……

废物!蔡京怒骂,现在好了,本来只是张邦昌一个人的案子,现在变成了刑部的案子,甚至我也要被牵扯进来。你说怎么办?

太师,不如……周成小心翼翼地说,不如把那几个下手的人也灭口,这样就不会有人知道真相了。

你以为我没想过?蔡京冷冷地看着他,可现在苏明远盯得这么紧,你一动手,立刻就会被发现。到时候,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

那……那怎么办?

既然事情已经闹大了,那就干脆闹得更大。蔡京眼中闪过狠厉,只要把水搅浑,让大家分不清真假,这件事就能混过去。

太师的意思是……

去,放出消息,说苏明远为了打击政敌,不惜伪造证据。蔡京冷笑,还要说,他和张邦昌之间有私怨,所以才会不依不饶地追查此案。

可是太师,这些都是假的,经不起查证。

不需要真的。蔡京说,只要能制造混乱,让大家对苏明远产生怀疑就够了。

卑职明白了。周成应道。

还有,蔡京继续说,派人去盯紧苏明远的家人。若是他继续不识抬举,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是,太师。

周成退下后,蔡京独坐厅中,脸色阴沉得可怕。

他知道,自己现在处境很危险。

皇上的态度已经变了,朝中的舆论也开始对自己不利。

若是再不采取强硬手段,自己的权势可能真的会动摇。

但他不会轻易认输。

在这个朝堂上,他经营了这么多年,岂是几个毛头小子就能扳倒的?

苏明远,你给我等着。

我会让你知道,与我作对的下场。

与此同时,宫中。

赵佶看着案上堆积如山的奏章,眉头紧锁。

这些奏章,有的弹劾张邦昌,有的弹劾刑部,有的弹劾蔡京,还有的为蔡京辩护。

看得他头都大了。

陛下,要不要召蔡太师进宫问话?一旁的内侍小心翼翼地问。

不必了。赵佶摆摆手,这件事,朕心里有数。

他想起几日前在清虚观,苏明远递给他的那些材料。

上面详细记载了蔡党这些年的种种劣迹,触目惊心。

当时他还有些半信半疑,但现在看来,那些材料多半是真的。

蔡京,这个他倚重多年的首相,原来早已腐败堕落。

想到这里,赵佶心中涌起一阵失望。

但他也清楚,蔡京根深蒂固,若要动他,必然会引起朝局动荡。

所以,要慢慢来,一步一步地削弱他的势力。

张邦昌案,就是一个开始。

传旨。赵佶忽然开口,着大理寺彻查张邦昌案,若是查出刑部有失职之处,一并严办。

是,陛下。

这道旨意传出,朝野震动。

皇上竟然直接下旨彻查,这说明他对此案很重视。

更重要的是,这说明皇上对蔡京的信任,已经开始动摇了。

苏府。

苏明远得到消息后,长出一口气。

皇上终于动了。

虽然只是让大理寺彻查张邦昌案,但这已经是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

敲山震虎,已经开始产生效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