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智囊里的管理学 > 第914章 兵智之四《武案》45 任瑰&唐太宗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14章 兵智之四《武案》45 任瑰&唐太宗

任瑰&唐太宗:初唐“战略破局双雄”!凭“直取核心+速战速决”,打通入关关键

李渊从晋阳起兵,一路打到临汾,距离霍邑只剩五十多里。隋将宋老生率领两万精兵驻守霍邑,大将军屈突通则带着几万精锐骑兵屯兵河东,专门阻拦李渊大军。

将领们都建议先攻打河东,任瑰却劝李渊:“关中的豪杰们早就盼着义兵到来了!我在冯翊待了好几年,熟悉当地的豪杰之士,请求去劝说他们,肯定一呼百应。咱们的义师从梁山渡过黄河,直指韩城、逼近合阳,萧造就是个文官,看到咱们的气势肯定会望风归降。然后大张旗鼓进军,直接占据永丰仓。就算还没拿下长安,关中地区其实已经被咱们掌控了!”

裴寂反驳道:“屈突通带着大军守城,咱们要是绕开他去打长安,万一长安攻不下来,撤退时又被河东军追击,腹背受敌,这也太危险了!”——这想法其实也符合常理。

李世民立刻反驳:“不对!打仗讲究兵贵神速。咱们靠着一连串胜利的威势,安抚着归附的百姓,向西猛烈推进,长安城里的人肯定吓得魂飞魄散,根本来不及谋划抵抗,也没勇气决断,拿下长安就跟摇落枯叶一样简单。要是在这儿拖延时间,在坚城之下消耗实力,对方就有时间制定计谋、修整防备;咱们白白浪费时日,士兵们士气低落、人心涣散,那大事就彻底没戏了!而且关中那些纷纷起兵的将领,还没找到归属,必须早点拉拢他们。屈突通就是个只会守成的家伙,根本不值得担心!”

偏偏这时下起了连日大雨,李渊大军没法前进,军中还缺粮。刘文静去始毕可汗那里借兵,也还没回来。有人传言突厥会和刘武周趁机偷袭晋阳,李渊想撤军回去保卫老巢。

李世民急了:“现在田野里到处都是庄稼,还怕缺粮?宋老生性格轻率急躁,一仗就能把他活捉。李密只顾着守住粮仓里的粮食,没心思长远谋划。刘武周和突厥表面上互相依附,心里其实互相猜忌,刘武周就算想贪图太原的利益,也不会忘了近在眼前的马邑吧?咱们本来是为了大义起兵,奋不顾身拯救百姓,就该先攻入咸阳,号令天下。现在遇到这点小麻烦就撤军,恐怕跟着咱们起义的人,一下子就散伙了。到时候只能退守太原这一座城,和盗贼没区别,怎么能保全自己呢?”

李渊不听劝,李世民还想再进谏,可李渊已经睡了,进不去帐营,只能在外面号啕大哭,哭声传到了帐里。李渊被吵醒后召见他,李世民说:“现在军队是为了大义出征,进攻就能取胜,撤退就会溃散;士兵们在前溃散,敌人在后追击,咱们很快就会丧命,我怎么能不伤心?”

李渊这才醒悟:“军队已经出发了,现在该怎么办?”李世民说:“右军已经整备好还没出发,左军撤退得也不远,我请求亲自去把他们追回来。”于是他和李建成兵分两路,连夜追赶,把左军带了回来。不久后,太原的粮草也运到了。

之后唐军诱骗宋老生出战,斩杀了他。当时已经天黑,又没有攻城器械,将士们就徒手攀爬城墙,最终攻克了霍邑。

冯梦龙点评:同样的“直取核心”策略,有人用了成功,有人不用就惨败:

- 杨玄感谋反时,李密献上三策:上策是长驱直入蓟州,扼住隋炀帝退路;中策是直取长安,占据关中根本;下策是攻打东都洛阳。杨玄感却觉得“攻下东都才能示威”,选了下策。结果东都久攻不下,援兵赶到,杨玄感兵败被杀。李密退后感叹:“楚公只想谋反却不想取胜,我们这些人要成俘虏了!”

- 徐敬业起兵,军师魏思温建议:“你以太后幽禁天子为名,应该亲自带兵直取洛阳,山东豪杰肯定会纷纷响应,天下很快就能平定!”徐敬业却想先占据金陵作为霸基,再向北进军。魏思温急了:“郑、汴、徐、亳等地的豪杰都不服武后,早就等着咱们去,你却要守金陵这种绝地?”徐敬业不听,还分兵驻守,最终大败。

- 后来朱宸濠谋反,声称直取南京,途经安庆时,太守张文锦故意让士兵登城大骂,激怒朱宸濠。朱宸濠果然停下攻打安庆,在坚城之下消耗实力,王阳明趁机调兵遣将,最终平定叛乱——这既是朱宸濠失策,也是张文锦的智慧。

【管理智慧】

一、核心逻辑:破解“多路阻截+局势胶着”困局,关键在“抓核心+速战速决”

李世民和任瑰能破局,核心逻辑是“不被次要目标牵绊,锁定战略核心,以速度抢占先机,避免陷入被动消耗”:

- 锁定战略核心:看清“关中”是天下根本,长安是政治枢纽,绕开河东次要目标,直取核心才能掌握主动权;

- 速战速决抢势:利用连胜威势和敌军不备,快速推进不给对手反应时间,用速度弥补兵力或补给短板;

- 拒绝被动消耗:避开坚城牵制,避免“攻不下、退不了”的腹背受敌局面,同时防止士气涣散和人心流失。

而杨玄感、徐敬业失败的核心,就是放弃核心、纠缠次要目标,要么陷入消耗战,要么分兵失势,最终错失良机。

二、核心启示:遇“多路牵绊+目标模糊”,别纠结,用“抓核心+快突破”破局

这种“弃枝叶、取根本,速战速决”的思路,对现代战略决策、目标攻坚等场景超有借鉴意义:

- 商业竞争\/市场攻坚:面对多个竞品牵制或多元市场机会,别分散精力。像李世民那样锁定“核心市场\/核心产品”,集中资源快速突破,用先发优势占据用户心智;别像杨玄感那样,纠结于“表面业绩”(如短期销量)而放弃“根本布局”(如核心技术、用户粘性);

- 职场攻坚\/项目推进:遇到跨部门牵制、任务节点繁多时,别陷入细节内耗。先找准项目“核心目标”(如关键成果、核心KpI),优先打通关键环节,快速做出阶段性成果;避免在次要问题上浪费时间,防止项目拖延导致士气低落;

- 战略决策\/长期发展:个人或组织规划时,别被“次要利益”牵绊。像任瑰锁定“关中”那样,明确长期发展的“核心赛道”(如个人核心技能、企业核心业务),集中资源深耕;别像徐敬业那样,为了短期安稳(如金陵霸基)放弃长远机遇(如天下响应);

- 思维升级\/取舍智慧:很多时候,成功的关键是“敢舍次要”而非“贪多求全”。李世民放弃攻打河东,看似冒险实则精准取舍;杨玄感、徐敬业舍不得次要目标,最终丢了根本,告诉我们:找准核心、快速出击,比面面俱到更高效。

简单说就是:“多路牵绊别纠结,目标模糊抓核心。速战速决抢先机,弃枝取本赢全局,就能在复杂局面中快速破局。”

【原文】任瑰 唐太宗

李渊兵发晋阳,入临汾,去霍邑五十余里。隋将宋老生帅精兵二万屯霍邑,大将军屈突通将骁骑数万屯河东以拒渊。诸将请先攻河东。任瑰说渊曰:“关中豪杰皆企踵以待义兵。瑰在冯翊积年,知其豪杰,请往谕之,必从风而靡。义师自梁山济河,指韩城,逼合阳,萧造文吏,必望尘请服。然后鼓行而进,直据永丰。虽未得长安,关中固已定矣。”裴寂曰:“屈突通拥众据城,吾舍之而去,若进攻长安不克,退为河东所踵,腹背受敌,此危道也。”边批:此亦常理,李世民曰:“不然,兵贵神速,吾席累胜之威,抚归附之众,鼓行而西,长安之人,望风震骇,智不及谋,勇不及断,取之若振槁叶耳。若淹留时日,敝于坚城之下,彼得成谋修备以待;我坐费日月,众心离沮,则大事去矣!且关中蜂起之将,未有所属,不可不早怀也。屈突通自守虏耳,不足为虑!”会久雨,渊不能进,军中乏粮,刘文静请兵于始毕可汗,未返。或传突厥与刘武周乘虚袭晋阳,渊欲还救根本。世民曰:“今禾菽被野,何忧乏粮,老生轻躁,一战可擒。李密顾恋仓粟,未遑远略。武周与突厥外虽相附,内实相猜,武周虽远利太原,岂可近忘马邑?本兴大义,奋不顾身,以救苍生,当先入咸阳,号令天下。今遇小敌,遂已班师,恐从义之徒,一朝解体。还守太原一城之地,为贼尔,何以自全?”渊不听。世民将复入谏,会渊已寝,不得入,号哭于外,声闻帐中。渊召问之,世民曰:“今兵以义动,进战则克,退还则散;众散于前,敌乘于后,死亡无日,何得不悲?”渊乃悟曰:“兵已发,奈何?”世民曰:“右军严而未发,左军去亦未远,请自追之。”乃与建成分道夜进,追左军复还,已而太原运粮亦至。诱老生战,斩之。日已暮,无攻城具,将士肉薄而登,遂克霍邑。

按:任瑰之策,即李密说杨玄感,魏思温说徐敬业者,特太宗用之而胜,二逆不用而败耳。

杨玄感之谋逆也,李密进三策曰:“天子远在辽海,公若长驱入蓟,直扼其喉,前有高丽,退无归路,不战而擒,此上计也。关中四塞,吾鼓行而西,经城勿攻,直取长安,收其豪杰,抚其士民,据险而守之,天子虽还,失其根本,可徐图也。若随近先向东都,以号令四方,但恐彼知固守,若攻之百日不克,援兵四至,非吾所知矣!”玄感曰:“不然。今百官家口,俱在东都,若先取之,足以动其心。且经城不拔,何以示威?公之下计,乃为上策。”密知计不行,退谓人曰:“楚公好反而不求胜,吾属为虏矣!”未几,玄感败。

徐敬业举兵,问计于军师魏思温,对曰:“公既以太后幽系天子,宜身自将兵,直趋洛阳。山东、韩、魏知公勤王,附者必众,天下指日定矣!”敬业曰:“不然。金陵负江,王气尚在,宜先并常、润为霸基,然后鼓行而北。”边批:此谋反,非勤王也,何以服众?思温曰:“郑、汴、徐、亳,世皆豪杰,不愿武后居上,蒸麦为饭,以待我师,奈何欲守金陵、投死地乎?”敬业不从,使敬猷屯淮阴,韦超屯都梁山,而自引兵击润州,下之。思温叹曰:“兵忌分,敬业不知席卷渡淮,率山东士先袭东都,吾知无能为矣!”

李密为玄感策何智,自为策又何愚也!思温之谋善矣,而敬业本谋,实不为勤王,奈何从之!李士实亦劝逆濠直捣南都,勿攻安庆,亦李、魏之故智。濠不听而败。夫隋炀弑虐,则天篡统;二李举兵,犹曰有名,彼逆濠何为者哉!天不佑叛贼,即直捣南都,亦未见其必胜也。

按:宸濠兵起,声言直取南京,道经安庆。太守张文锦与守备杨锐等合谋,令军士鼓噪登城大骂,激怒逆濠,使顿兵挫锐于坚城之下,而守仁得成其功。虽天夺其魄,而文锦诸人之智亦足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