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团队按部就班地排查旧城区异常信号时,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却让周宁和余辉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在普通民众间获得了他们的“民间称号”。
事件的起因,源于那起被余辉批注、由千面负责调查的“古董钟楼钟声异常”事件。千面伪装成技艺精湛的钟表匠,轻而易举地进入了那座拥有百年历史的钟楼。问题很快查明:并非什么超自然现象,而是钟楼内部一个古老的齿轮组因年代久远出现了细微变形,与另一个新安装的电子报时器产生了罕见的共振,导致钟声的频率发生了微妙变化,听起来格外悠长甚至有些扰民。
问题本身不难解决,千面稍作调整便排除了故障。然而,在他维修的过程中,无意间发现钟楼顶部的暗格里,竟然藏着一伙利用这座废弃钟楼作为临时窝点的文物走私贩,他们正准备将一批盗掘的重要文物转移。
千面当即通知了团队。这种“普通”的犯罪活动,原本通知当地警方处理即可。但当时周宁正好在附近“巡逻”(闲逛),听闻有架可打(有罪犯可抓),立刻来了精神,不等警方到来,便直接冲了上去。余辉为确保不出纰漏(主要是防止周宁下手没轻没重),也随即赶到。
于是,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旧城区居民们目睹了这样一幕:一位背着长刀、身形矫健的年轻人(周宁),如同武侠小说里的侠客般,三两下便放倒了钟楼下望风的歹徒,直冲顶楼;而另一位身着深色衣物、身影如同鬼魅的男子(余辉),则悄无声息地解决了楼内的其他同伙,并精准截断了他们的退路。整个过程干净利落,等警方赶到时,只剩下被捆得结结实实、一脸懵圈的走私贩,和那批完好无损的文物。
这件事被几位当晚在附近楼顶拍月亮的摄影爱好者偶然拍到,虽然画面模糊,但周宁那标志性的唐横刀(未出鞘,当棍子用的)和余辉那神出鬼没的身手,还是给民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加上警方出于保密原则,对两人身份语焉不详,只含糊表示为“相关部门特殊顾问”,更是激发了民间的好奇与想象。
很快,在本地论坛和社交媒体的小圈子里,两人就有了各自的绰号。
周宁因为那晚冲在最前、动作大开大合、以及那把显眼的长刀,被戏称为 “破邪刀锋” 或更口语化的 “刀哥”。传闻他性情豪爽,专治各种不服,刀未出鞘,邪祟已惊。
而余辉则因其神秘莫测、悄无声息解决问题的方式,以及警方报告中提及的“策略支援”、“精准制伏”等字眼,被冠以 “暗夜裁决” 或 “影先生” 的称号。传闻他冷峻寡言,于阴影中守护秩序,凡有不法,皆难逃其眼。
这些称号很快在旧城区乃至更广的范围内小范围流传开来,甚至有些店铺老板会在遇到麻烦时,半开玩笑地说一句:“要是‘刀哥’和‘影先生’在就好了。”
当千面把这些民间传闻当笑话讲给团队听时,周宁的反应是得意洋洋地摸了摸下巴:“‘刀哥’?嗯……听着还挺霸气!比某个‘影先生’有气势多了!”
余辉则连眼皮都没抬,继续分析着键盘刚传来的信号数据,只是淡淡评价了一句:“无聊。增加不必要的关注度。”
周宁不服:“怎么无聊了?这说明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认可咱们的贡献!”
余辉:“认可会导致期望,期望会带来麻烦。比如,下次你只是去买个菜,都可能被人围观指认。”
周宁:“……那叫明星待遇!你懂不懂?”
尽管两人态度迥异,但这些民间赋予的称号,无疑标志着他们不再是完全隐匿于暗处的“处理者”,他们的存在和功绩,正以一种奇特的方式,慢慢融入这座城市的民间传说之中。这或许,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常态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