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大婚的喜庆气氛尚未完全从帝都的空气中散去,晨曦已再次降临。

宫门在庄严肃穆的钟鼓声中缓缓开启,等候在外的文武百官整理衣冠,手持玉笏,鱼贯而入,沿着熟悉的宫道,走向那权力中枢——紫宸殿。

然而,今日的每一步,都似乎与往日不同。

官员们的脸上,少了几分前些时日的揣测与不安,多了几分复杂难言的情绪,目光偶尔交汇,都带着一种心照不宣的了然。

今日,是女帝与帝夫大婚后的第一次大朝会。

当百官按品阶肃立于丹陛之下时,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投向了那至高无上的御座,以及……御座之旁。

只见那九龙金漆宝座之上,天启女帝贺归轩已然端坐。

她身着明黄色常朝龙袍,相较于大婚时的华美,更显庄重威仪。

长发挽成端庄的发髻,戴着一顶小巧而精致的金冠,珠翠点缀,既不失帝王气度,又透出几分女子的清丽。

她的面容平静,目光沉静地扫视着下方,仿佛昨日那场万民欢庆的盛典只是寻常。

而真正让所有官员心神一凛的,是御座之侧,那新设的一张略低一些、却同样雕龙绘凤的紫檀木座椅。

椅上端坐之人,正是帝夫林宥霆。

他亦身着特制的、仅次于帝王明黄的杏黄色蟠龙朝服,腰束玉带,身姿挺拔如松。

与往日作为丞相立于百官之首时不同,此刻他居于御阶之上,与女帝并肩(虽座位略低),代表着一种全新的、超然于所有臣子之上的身份——皇夫,位同副君。

女帝在上,皇夫在下(座位略低,但同在御阶),臣子再下。

这前所未有的朝堂格局,以一种无比直观的方式,呈现在了每一位官员的眼前。

它无声地宣告着帝夫地位的彻底确立,以及帝国权力核心构成的根本性变化。

一些思想守旧的老臣,看着这一幕,眼角还是忍不住微微抽搐,心中那份固有的伦常观念仍在作祟,但想起周鸿渐等人的下场,所有的不适与非议都只能死死压在心底,不敢表露分毫。

而更多识时务、或本就支持新政的官员,则迅速低垂下目光,调整心态,准备适应这全新的朝堂秩序。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礼官的唱喏下,百官齐刷刷跪倒在地,行三拜九叩大礼。

这一次,山呼万岁的声音,似乎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整齐、洪亮,带着一种经过震荡后重新凝聚的敬畏。

“众卿平身。”

贺归轩清越的声音响起,一如既往的平稳。

“谢陛下!”

百官起身,垂首肃立。

朝会正式开始。

各部院依次出列,奏报政务。

内容从北方雪灾的赈济情况,到南方新辟航线的贸易进展,再到各地新式学堂的建设进度,以及边境驻军的轮换事宜……帝国庞大的躯体在高效地运转着。

贺归轩专注地听着,偶尔发问,或做出批示,条理清晰,决断果明。

她的表现,与往日并无不同,甚至因为大婚带来的精神愉悦,眉宇间更添了几分从容与锐气。

而令人瞩目的是,在奏对过程中,贺归轩会时不时地侧首,与身旁的林宥霆低声交换一两句意见。

“帝夫以为如何?”

她会这样自然地询问。

“回陛下,此事臣以为……”

林宥霆会清晰地陈述自己的看法,声音不高,却足以让御阶下的核心官员听清。

他们的交流顺畅而默契,显然并非临时作秀,而是长期形成的、深入骨髓的协作习惯。

林宥霆的意见往往一针见血,切中要害,既有文臣的缜密思虑,又不失统筹全局的大局观。

当一位户部侍郎奏报漕运改革遇到地方豪强阻挠时,贺归轩微微蹙眉,尚未开口,林宥霆便已出声道:

“漕运乃国之命脉,改革之策利在千秋,岂容宵小阻挠?着刑部、御史台联合督办,彻查背后关联,无论涉及何人,严惩不贷!必要时,可调当地驻军弹压,务必确保新政畅通!”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冷厉,与往日丞相的沉稳虽略有不同,却更具威慑力。

那户部侍郎闻言,精神一振,连忙躬身领命:“臣遵旨!”

又有兵部官员奏报,关于前德妃——赵氏在京畿大营表现优异,已通过基层武官考核,提请擢升。

此事颇为敏感,涉及到前妃嫔和女子为官的双重议题。

贺归轩没有立刻表态,而是看向林宥霆,带着征询的笑意:

“帝夫觉得呢?”

林宥霆神色不变,从容应道:

“陛下既开女子从军之先例,自当唯才是举。赵氏既有军功,才能出众,按制擢升即可。此亦向天下表明,陛下‘女子立于天地’之言,绝非虚言,帝国用人,不问出身,只看才能与功绩。”

“准。”

贺归轩满意地点点头,对兵部官员道,

“便按帝夫所言,依制办理。”

这一番奏对,清晰地展示了帝夫在朝政中的角色——

他并非虚位,而是拥有实实在在的参政权,甚至在某些领域,他的意见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他与女帝,一个主断,一个主谋,相辅相成,配合无间。

下方的百官们,默默地看着,听着,心中最后一丝疑虑和观望,也渐渐消散。

他们明白了,从今以后,这朝堂之上,真正需要效忠与遵从的,是御阶之上那紧密相连的两位至尊。

任何试图离间或挑战这一格局的行为,都将是自取灭亡。

朝会在一种看似与往常无异、实则内核已截然不同的氛围中继续进行。

政务处理得高效而顺畅,再无任何不和谐的声音出现。

当所有政务奏报完毕,贺归轩环视全场,缓缓开口,做了最后的总结,也似是一种宣告:

“众卿今日所见,便是日后天启朝堂之常态。朕与帝夫,同心同德,共理朝政。望众卿亦能摒弃杂念,上下齐心,各司其职,共筑我天启万世之基业!”

“臣等谨遵陛下教诲!定当竭尽全力,辅佐陛下与帝夫!”

百官齐声应诺,声音坚定。

“退朝!”

贺归轩与林宥霆相继起身,在百官的躬身相送下,离开了紫宸殿。

阳光透过高大的殿门照射进来,落在空置的御座与皇夫之位上,仿佛为这全新的权力秩序,镀上了一层不可动摇的金光。

从这一天起,天启帝国的朝堂,正式进入了“凤鸣于上,龙吟相和,群臣俯首”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