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官场推演:我设计的未来震惊全球 > 第300章 省内生态农业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崛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00章 省内生态农业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崛起

那个穿着灰色中山装的中年男人,像一滴水珠融入大海,转瞬就消失在会议中心熙攘的人流中。他的微笑,他的京腔,他递过信封时指尖的温度,都带着一种训练有素的、恰到好处的疏离感。

林舟站在原地,手里捏着那个薄薄的牛皮纸信封。它没有任何重量,却像一块被烧红的烙铁,烫得他掌心发麻。

周围是散会后兴奋的人群,一张张热情的脸孔,一声声真诚的“林主任”、“林老弟”,都仿佛隔着一层磨砂玻璃,变得模糊而不真切。他礼貌地微笑,点头,应对着,身体的每一个动作都精准得如同预设的程序,但他的灵魂,已经沉入了另一个冰冷而幽暗的空间。

“钢笔这东西,放久了,不出水,就废了。”

这句话,比之前任何一次威胁都更具穿透力。它剥离了所有政治博弈的伪装,变成了一把贴着他喉咙的、冰冷的匕首。对方在用一种近乎残忍的平静告诉他:你父亲的往事,这支“笔”,它的“墨水”是否会流出来,流向何方,全在我的掌控之中。而我的耐心,正在耗尽。

他好不容易摆脱人群,回到酒店房间。插卡,开门,反锁。一系列动作行云流水,没有半点迟疑。

京城的夜景在巨大的落地窗外铺开,像一张无边无际的、由钻石和黑天鹅绒织成的巨毯。他没有开灯,只是借着窗外的流光,坐到床沿,撕开了那个信封。

没有信纸,没有文字。

里面只有一张冲洗得异常清晰的照片。

照片上,还是那支派克金笔。只是这一次,它不再是孤零零地躺着,而是被放在一份泛黄的旧报纸上。报纸的版头和日期被特意拍了进去——《江北日报》,十五年前的秋天,正是官方公布他父亲那场“意外”调查结论的第二天。

林舟的呼吸,有那么一瞬间的停滞。

照片的构图,光线的运用,都显示出拍摄者极度的冷静和用心。这不是随手一拍,这是一件精心制作的艺术品,一件饱含着警告与嘲弄的艺术品。它无声地诉说着:我们掌握的,不只是一支笔,而是你父亲的全部,是那段已经被尘封的历史本身。

他将照片翻过来,背面是空白的。他凑到鼻尖闻了闻,只有相纸和油墨的味道,冰冷,不带任何人的气息。

他缓缓闭上眼睛,意识沉入脑海。

【因果沙盘】在黑暗中展开,但这一次,他没有去构建云台山的模型。他知道,在信息极度不对称的情况下,任何针对“过去”的推演都是徒劳的,只会消耗他宝贵的精神力。

他构建的,是自己的模型。

一个代表着“林舟”的金色小人,正站在江北省的权力中心。在他的周围,无数条代表着人脉、资源、权力的金色丝线将他与省委书记赵启年、中央的周副总理,以及“幸福养老”这个全国性试点项目紧密连接在一起。这是一张正在成型的、巨大的保护网。

而在地图的边缘,一团代表着“云台山”的、深不见底的黑色迷雾,正不断地翻涌、渗透,试图伸出触手,缠绕住那个金色的小人。

【决策变量一:妥协,前往云台山。】

沙盘之上,时间线飞速流转。他看到自己成为一个提线木偶,在各种会议上说着言不由衷的话,签署着藏有猫腻的文件。“幸福养老”工程的资金被开了无数个口子,苏晓的“高压电网”形同虚设,最终项目爆雷,他身败名裂。

【决策变量二:无视,等待对方出招。】

画面切换。他看到网络上开始出现一些关于他父亲陈年旧事的“深度挖掘”,用各种捕风捉影的细节,暗示他父亲的“作风问题”和“经济问题”。这些攻击像精准的滴灌,一点点侵蚀着他作为“好干部之子”的道德光环。赵启年开始承受压力,中央的信任也出现了动摇。他被孤立,被调查,最终被调离核心岗位。

【决策变量三:反击,动用所有力量调查云台山。】

沙盘的推演结果,是前所未有的血红。他看到马叔动用海外关系网,却陷入了一个精心设计的圈套;他看到苏晓试图从纪委系统内部突破,却撞上了一堵看不见的墙,甚至引火烧身。黑色迷雾疯狂反扑,他周围的金色丝线一根根断裂,最终,整个沙盘被染成一片不祥的暗红色。

林舟猛地睁开眼,额角渗出一层细密的冷汗。

这是一个死局。

进、退、守,皆是绝路。

对方就像一个顶级的围棋高手,早已布下了天罗地网,无论他如何腾挪,最终都难逃被绞杀的命运。

唯一的生路在哪里?

林舟的目光,重新落回到沙盘中央,那个被金色丝线包裹的自己身上。

他忽然明白了。

对手的强大,在于他藏于暗处,在于他掌握着“过去”。而自己的优势,在于他立于明处,在于他能创造“未来”。

既然棋盘内的所有走法都是死路,那就只能跳出棋盘。

如何跳出棋盘?

答案是:让自己的价值,膨胀到对手无法轻易撼动的地步。让自己的保护网,编织得比对手的罗网更坚固。

他现在是全国养老试点的负责人,这还不够。他需要更多的身份,更多的项目,更多的、能直达天听的“军令状”。他要让自己成为江北省、乃至这个国家未来发展中,一枚不可或缺的关键棋子。

当他的价值大到能影响国计民生时,任何针对他个人的、来自阴暗角落的攻击,都将不再是私人恩怨,而是对国家利益的挑战。到那时,他甚至不需要自己动手,国家这部庞大的机器,就会主动为他清除掉那些障碍。

想通了这一点,林舟心中的寒意和焦虑,被一种更加炽热、更加决绝的斗志所取代。

你们用过去威胁我,我就用一个你们无法想象的未来,来碾碎你们的现在。

第二天,会议结束。林舟婉拒了所有饭局邀请,提前赶往机场。候机时,他走进了一家专卖全国各地特产的商店。

他本意只是想给办公室的同事带点礼物,目光却被一个装饰精美的货架吸引了。

货架上,摆放着来自全国各地的“生态农产品”。

一小盒来自云南的有机蓝莓,售价一百二十元。一瓶来自东北的黑土地大米,包装上印着“非转基因”、“古法耕种”,价格是普通大米的十倍。几颗来自新疆的冰糖心苹果,被小心翼翼地装在泡沫格子里,像珠宝一样陈列着。

林舟拿起一瓶标着“长白山生态矿泉水灌溉”的五谷杂粮,仔细看着背后的说明。产地的海拔、年均日照、土壤的微量元素含量,都被清晰地标注出来,仿佛在讲述一个关于纯净与健康的故事。

一个念头,如同一道闪电,劈开了他脑中的所有迷雾。

江北省!

“碧水蓝天”工程,历时近一年,全省的水系得到了系统治理,空气质量大幅改善。那些曾经被污染的土地,正在慢慢恢复生机。

他们拥有了干净的水,干净的空气,干净的土壤。

这不就是这些高价农产品所标榜的、最核心的价值吗?

可江北的农民们,还在用这片堪比“长白山”、“黑土地”的优质资源,种着最普通的玉米和小麦,然后以最低廉的价格卖出去。

他们守着一座金山,却在卖金矿石!

林舟的心脏,开始剧烈地跳动起来。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商业机会,这是一个全新的、足以撬动全省经济格局的巨大引擎!

它能让“碧水蓝天”工程的生态效益,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它能让千千万万的农民,分享到环境保护带来的红利。它完美契合了“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国家战略。

这,就是他需要的,第二个、第三个,甚至第无数个“黄金项目”!

飞机在江北机场降落。走出舱门,闻着空气中熟悉的、带着一丝湿润草木气息的味道,林舟前所未有地感觉到,脚下的这片土地,是一片充满无限可能的沃土。

省委的表彰和祝贺纷至沓来,但他都只是礼貌地应对。他一头扎进了自己的办公室,将自己关了起来。

他要的不是庆功,而是开战。

“李瑞,来我办公室一趟。”他拨通了李瑞的电话,声音里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兴奋。

五分钟后,李瑞推门进来,脸上还带着几分好奇。“老大,听说了啊,你在京城杀疯了!咱们那套系统,现在是全国的香饽饽了!”

林舟摆了摆手,直接将一张照片拍在李瑞面前。照片上,是他在机场特产店拍的那瓶天价杂粮。

“你看看这个。”

李瑞拿起来看了看,一脸不解:“不就是一瓶杂粮吗?包装得花里胡哨的,死贵。这种东西,都是骗那些钱多得没处花的人的。”

“骗?”林舟笑了,“不,这不是骗。这叫‘价值挖掘’。人家卖的不是杂粮,是长白山的雪、黑土地的魂、无污染的生态环境。”

他站起身,走到巨大的江北省地图前,目光灼灼。

“李瑞,我们的‘碧水蓝天’工程,把全省的生态环境刷了一遍机,现在,我们有了一套全国领先的‘硬件’。但是,我们在这套顶级硬件上跑的,还是最原始的‘软件’——传统农业。”

“我们有干净的水,农民用它来种最普通的稻子。我们有干净的土,农民用它来种最普通的花生。然后他们把这些‘硬件’的结晶,当成原材料,几毛钱一斤卖出去。你不觉得,这是天大的浪费吗?”

李瑞被林舟这番话说得一愣,他顺着林舟的思路想下去,眼睛也慢慢亮了起来。

“老大,你的意思是……我们也搞这个?品牌农业?”

“品牌农业?格局小了。”林舟的手指,在地图上从南到北,重重地划过一道线,仿佛要将整个江北省的农业版图重新分割。

“我要的,不是打造几个品牌。我要的,是为整个江北的农产品,进行一次彻底的‘价值重估’!我要建立一套从土壤检测、种子筛选、种植标准,到质量追溯、品牌包装、市场营销的全新体系。我要让‘江北产’这三个字,就等于‘安全’、‘健康’、‘高品质’!”

李瑞的呼吸变得有些急促,他仿佛看到了一个庞大的、全新的产业帝国,正在林舟的描绘中拔地而起。

林舟转过身,看着李瑞,眼神里燃烧着一种近乎疯狂的火焰。那种火焰,李瑞在他推动“幸福养老”工程时都没有见过。

“他们想让我停下来,想让我慢下来。”林舟的声音很轻,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对那个看不见的敌人宣战,“可他们不知道,压力越大,我这台发动机的转速,只会越来越快。”

他重新将目光投向地图,眼中再无半分迷茫和恐惧,只剩下对未来的无尽渴望与规划。

“李瑞,通知下去,我要省农业厅、环保厅、市场监管局,把过去三年全省所有的土壤成分报告、水质监测数据、农产品普查名录,全部送到我这里来。”

“我要在沙盘里,为江北的每一寸耕地,重新画一幅藏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