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夜来得比江城沉些,海棠院的铜铃在晚风里轻响,像谁在耳边低低絮语。林薇洗完澡,裹着厚厚的羊绒披肩坐在天井的竹编椅上,指尖划过手机屏幕,壁纸是开业前拍的江城工作室全景——老槐树的枝桠伸到窗沿,顾妍趴在桌上啃桂花糕,李萌蹲在角落刻铜铃,周浩戴着眼镜核对数据,阳光透过窗棂,在地上投下暖融融的光斑。
指尖刚要点开视频通话,屏幕就先亮了起来,“江城小分队”的群聊头像跳动着,顾妍的大嗓门透过听筒先传了过来:“林姐!猜我们刚给你寄了啥?阿婆新酿的甜米酒,还有陈叔刚刻好的‘槐叶海棠’小木牌,明天一早发货,三天准到!”
林薇笑着接起视频,镜头里立刻挤进来三张熟悉的脸。顾妍扎着高马尾,额前碎发用发卡别住,手里举着一张销售报表,兴奋得眼睛发亮:“林姐快看!‘胡同铜铃’新系列上线三天就售罄了!尤其是刻着鸽哨和槐树叶的款,线上咨询都爆了,好多客户说想定制城市专属款,问能不能刻上自己家乡的地标!”
她把报表举得更近,屏幕上的数字清晰可见,嘴角扬得老高:“我跟你说,咱们把北京快闪的经验搬到江城了!上周在古隆中搞了场非遗市集,我学着张弛哥的样子吆喝,周浩负责数据分析,萌萌带着学员现场刻铜铃,一天就卖了五百多个,还吸了好多年轻粉丝,有人说要跟着萌萌学手艺呢!”
周浩推了推眼镜,从顾妍身后探出头,手里拿着平板电脑,语气依旧严谨却难掩笑意:“我把北京团队的用户画像分析方法优化了下,精准定位了江城的年轻消费群体,联合本地高校搞了‘非遗进校园’活动,已经和三所大学达成合作,下个月开始授课。还有,你之前说的南北文创联名,我已经和北京的王磊对接好了,第一批‘江城竹编+北京剪纸’礼盒下周打样。”
“林姐!”李萌的声音带着点软糯,她从周浩身边挤过来,手里举着个刚刻好的铜铃,鼻尖还沾着点木屑,“你看我新设计的‘双城记忆’款,一面刻着江城的长江大桥,一面刻着北京的故宫角楼,铃铛里面加了细铜丝,声音比以前更清脆!我给北京团队每人都刻了一个,已经跟甜米酒一起寄走啦!”
林薇看着镜头里三张鲜活的笑脸,听着他们叽叽喳喳地分享成果,眼眶突然有点发热。她想起在北京快闪活动忙到深夜时,顾妍会发来江城的夜景照片,说“工作室的灯永远为你亮着”;想起墙体改造遇到难题时,周浩连夜做了三个解决方案发过来;想起李萌怕她在北京孤单,每天都会发自己刻铜铃的小视频,配文“林姐,我在给你攒灵感”。
而她,却总因为北京的忙碌,连好好跟他们聊聊天的时间都很少。愧疚像细密的潮水漫上来,她吸了吸鼻子,声音带着点不易察觉的哽咽:“辛苦大家了,我在北京这边忙着快闪和客户对接,好多事都没顾上,总部的事全靠你们撑着……”
“林姐你说啥呢!”顾妍立刻打断她,皱着眉头假装生气,“咱们是一家人啊!你在前面开拓北京市场,我们在后面守好大本营,分工明确,干活才有劲!再说了,你教我的那些沟通技巧,我现在用得可溜了,上次跟景区谈合作,我一口气砍了十个点的价,周浩都夸我厉害呢!”
周浩点点头,补充道:“林总,你不用觉得愧疚。北京的每一步进展都在给我们打气,看到你把‘小薇文创’带到北京,我们都觉得特别骄傲。而且,这段时间我们也成长了很多,以前很多不敢做的事,现在都能独当一面了。”
李萌也跟着点头,手里的铜铃轻轻晃了晃,清脆的响声透过屏幕传过来:“林姐,你放心在北京好好干,我们会把江城的大本营守得牢牢的,等你回来,给你看我们新招的学员,他们刻的铜铃都可好看了!”
正说着,镜头里突然出现了江屿的身影。他刚从外面回来,身上还带着点江城夜晚的凉意,手里拎着个保温桶,走到顾妍身边,轻声说:“阿婆刚送来的桂花糕,让你们给林薇留几块,等她回来吃。”
他的目光落在屏幕上,看到林薇泛红的眼眶,眼神瞬间柔和下来。顾妍机灵地把镜头让给他,笑着说:“江哥,林姐想你们想得都快哭了,你快安慰安慰她!”
江屿接过手机,镜头里只剩下他清晰的眉眼。他坐在工作室的桌前,身后是熟悉的竹编装饰和挂满铜铃的墙面,声音沉稳得像定心丸:“一切都好,别担心。”
简单的五个字,却像一股暖流,瞬间抚平了林薇心里的不安和愧疚。她看着他眼里熟悉的温柔,想起以前加班到深夜,他总会默默煮好红糖姜茶;想起在北京改造院子时,他千里迢迢赶来解决墙体问题;想起开业当天,他握着她的手,说“我永远在你身后”。
原来,牵挂从来都是双向的。她在北京惦记着江城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惦记着团队的伙伴们;而他们在江城,也牵挂着她的饮食起居、工作顺逆,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她的梦想。江屿的目光里,有心疼,有支持,有无需言说的默契;团队的笑脸里,有信任,有鼓励,有并肩作战的笃定。
“我寄了北京的驴打滚和豌豆黄,”林薇吸了吸鼻子,嘴角扬起笑意,“顾妍,这次给你带了三盒,够你追剧啃了;周浩,给你带了前门那家的糖火烧,配着咖啡吃刚好;萌萌,我找胡同里的老手艺人给你画了糖画纹样,下次刻铜铃能用得上。”
“耶!林姐万岁!”顾妍在镜头那头蹦起来,“我就知道你最疼我!驴打滚我要蘸着桂花糖吃,肯定绝配!”
周浩推了推眼镜,嘴角露出难得的笑容:“谢谢林总,麻烦你特意跑一趟了。”
李萌抱着铜铃,笑得眉眼弯弯:“谢谢林姐!我已经想好要刻糖画龙纹的铜铃了,肯定特别好看!”
江屿看着屏幕里笑意盈盈的林薇,眼里满是温柔:“北京早晚温差大,记得多穿点。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随时给我打电话,我过去陪你。”
“嗯!”林薇重重点头,心里踏实得不像话。
视频通话聊了快一个小时,顾妍说要去打包寄给她的东西,周浩要核对明天的活动流程,李萌还要给学员改铜铃设计图,才恋恋不舍地挂了电话。
挂了电话,林薇坐在竹编椅上,晚风轻轻吹过,海棠树的枝叶沙沙作响,枝头的铜铃发出细碎的响声。她掏出手机,翻看着刚才的聊天记录,看着团队分享的成果照片,手里握着江屿发来的消息,心里暖融融的。
原来,牵挂不是负担,而是前行的力量。江城的老槐树、甜米酒、伙伴们的笑脸,还有江屿的温柔守护,像一根无形的线,连接着北京的海棠院,连接着她的梦想与初心。
她知道,双城之路或许漫长,但只要心里有牵挂,有彼此的支持,就没有跨不过去的坎。江城的牵挂,是她在北京最坚实的后盾;而她在北京的每一步成长,也是对这份牵挂最好的回应。
夜色渐深,海棠院的灯光温柔,铜铃轻响,像是在诉说着跨越南北的牵挂与深情。林薇站起身,眼里闪着坚定的光——她会带着这份牵挂,在北平的胡同里继续前行,也期待着早日回到江城,回到那些牵挂着她、也被她牵挂着的人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