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默的声音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守望者之家”的每一个角落激起了层层涟漪。最高战备状态的指令,伴随着他那斩钉截铁的“主动出击”战略,迅速转化为席卷整个基地的实质性能量。
短暂的、因震惊而产生的寂静之后,是火山爆发般的反应。
并非混乱,而是一种压抑已久、终于找到宣泄口的、高度秩序化的沸腾。
“重复指令!基地进入‘赤色黎明’最高战备状态!所有非核心项目立即暂停,资源权限统一上调至战略委员会!”通讯官的声音通过全域广播响起,冷静而迅捷。
刹那间,基地的照明系统切换了模式,从温和的日常白光转变为略带冷峻的高亮度作战照明,将每一个角落都照得纤毫毕现,仿佛要驱散所有可能的阴影。原本在通道内匀速移动的运输平台发出了更高频的嗡鸣,速度陡然提升。墙壁上,一道道隐藏的装甲板缓缓滑出,加固着关键区域的防御。空气中,似乎弥漫开一股淡淡的、属于能量武器和金属摩擦的预热的味道。
指挥中心本身更是成为了风暴眼。全息星图被放大到极致,占据了整面主屏幕,“破碎之环”与“奇点”的结构图旁,快速滚动着新的数据流和任务列表。技术人员语速飞快地交流着,手指在控制台上几乎舞动出残影,重新分配着计算资源,加密着通讯频道,激活着散布在全球的监测探头和隐秘前哨。
林默没有停留在宣言的层面。他站在指挥台前,如同一根定海神针,开始下达一道道具体的、关乎生死的命令。
“秦武。”他的目光首先投向刚刚领命、正准备离去挑选队员的战友,“你的突击队,代号‘破障’。优先配备‘镇魂曲’系列单兵护甲,其对规则扰动的抗性是目前最高的。武器库全面开放,允许你们调用还在实验阶段的‘熵减’束缚器和‘相位’切割刃。任务目标变更:不仅仅是阻止或摧毁,必要时,允许你们捕获‘影牙’核心成员,尤其是那个新领袖。我们需要情报,需要了解他们到底想用那些‘碎片’做什么。”
“明白。我会把最能啃硬骨头的家伙都挑出来。”秦武重重点头,眼中没有丝毫畏惧,只有被点燃的战意和绝对的信任。他不再多言,转身大步流星地离去,沉重的脚步声在金属地板上回荡,每一步都带着决绝。
“肖雅。”林默转向依旧通过全息影像连接的智囊,“能量模型构建优先级提到最高。同时,我需要你同步进行另一项推演——模拟我们主动攻击‘奇点’或关键节点后,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尤其是‘奇点’本身的反击模式,以及‘破碎之环’其他节点的应激反应。我们要尽可能预判所有可能的代价。”
肖雅的影像微微闪烁,她的声音带着运算过载的细微沙哑,但依旧稳定:“明白,林队。模型构建并行进行。我会调用‘织梦者’遗迹数据库中关于大规模能量结构应激反应的历史记录作为参考。预计十二小时内给出初步风险评估报告。”
“邵博士。”林默的视线落在技术核心身上,“‘海渊之声’的勘探方案,我要在八小时内看到初稿。同时,启动‘方舟’协议预热程序。不是全面激活,但要让所有子系统进入待命状态,能量核心开始低功率预热。我们需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如果……如果我们失败了,‘方舟’将是文明最后的火种。”
邵博士的表情前所未有地凝重,她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锐利:“勘探方案团队已在线上集结。‘方舟’协议预热……明白,指令已下达。林队,这需要消耗基地储备能源的百分之十五。”
“批准。”林默没有丝毫犹豫,“另外,联系‘异策部’最高指挥部,请求一级战略协作。共享我们关于‘破碎之环’同步活跃的分析结果,以及我们即将采取的主动行动。我们需要他们在情报、后勤,以及……在我们可能失败后,维持全球秩序上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
“是!”邵博士立刻转身,开始与她庞大的技术团队和外交渠道进行沟通。
最后,林默走向一直安静坐在角落的零。他蹲下身,平视着她的眼睛,语气放缓,但依旧坚定:“零,我知道这会给你带来很大的负担。但你的感知,是我们能否在‘环’彻底同步前找到其最关键弱点的希望。我需要你不仅仅是关注变化,更要尝试……主动去‘倾听’那些节点,去理解它们能量流动背后的‘意图’。能找到那个最脆弱的连接点吗?”
零抬起头,苍白的脸上,那双过于清澈的眼眸中倒映着林默严肃的面容。她轻轻吸了口气,双手微微握紧,点了点头,声音虽轻,却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我……试试。它们……很吵,很混乱……但我会……找到那个‘节拍’。”
她闭上眼睛,身体微微后靠,仿佛要将自己融入周围的空气,去捕捉那来自遥远之地、常人无法感知的细微波动。
命令如同精准的手术刀,剖开了笼罩基地的迷茫与沉重,将巨大的危机感转化为了一个个具体、可执行的任务。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都知道自己在这场决定文明命运的豪赌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基地彻底化身为一台为战争而生的精密机器。装备区内,工程师们围着“破障”小队选定的装备进行最后的调试和强化,电焊的火花和能量加载的嗡鸣声不绝于耳。训练场上,被选中的队员们在进行着高强度的适应性训练和战术配合演练,呼喝声和模拟武器的交击声回荡不休。情报分析室内,键盘敲击声和低语讨论声汇聚成一片,试图从海量的数据中筛出关于“影牙”新领袖和“奇点”本质的蛛丝马迹。甚至连医疗区也进入了临战状态,急救设备和再生舱被检查了一遍又一遍。
一种极致的忙碌,反而带来了一种奇异的、充满张力的宁静。没有喧哗,没有抱怨,只有一种全神贯注的、将自身潜能压榨到极限的专注。
时间,在这种高度紧绷的状态下,仿佛被加速了,又仿佛被拉长了。
林默没有离开指挥中心。他站在观察窗前,望着窗外。夜幕已经降临,但基地内部灯火通明,如同白昼。探照灯的光柱不时扫过夜空,巡逻的无人机如同警惕的萤火虫,在空中划出道道轨迹。远处,为远征准备的、经过特殊改装的空天运输机正在被牵引出机库,其流线型的机体在灯光下反射着冷硬的光泽。
他能感觉到脚下传来轻微的震动,那是地下深处的能源核心正在提升输出功率,以满足骤然增加的能耗需求。他能听到通风系统加大功率运转的低沉呼啸,仿佛这台战争巨兽正在深呼吸,为即将到来的长途奔袭和恶战积攒着力量。
山雨欲来风满楼。
不仅仅是自然界的风雨,更是席卷全球、关乎存亡的毁灭风暴。压抑感并未消失,反而因为这种全力以赴的备战而变得更加具体,如同不断上涨的洪水,已经漫过了堤坝的基座,随时可能彻底决堤。
但在这极致的压抑和紧张之中,一种坚定的意志也在悄然生长。那是一种明知前方可能是万丈深渊,也要纵身一跃,去搏取那微乎其微生机的决绝;是一种将自身命运与身后万千生灵捆绑在一起,不容退缩的责任;更是一种在绝望困境中,由人类智慧和勇气点燃的、不肯熄灭的火焰。
林默的指尖无意识地划过冰冷的观察窗玻璃。他的目光穿透了夜色,仿佛已经看到了那片位于南太平洋深处、被称为“海渊之声”的未知海域,看到了那个如同宇宙伤疤般的“奇点”。
备战,是为了出击。
而出击的时刻,正在一分一秒地逼近。
风暴前夕,最后的宁静,沉重得令人窒息,却又充满了引而不发的、决定未来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