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深渊回响无限流 > 第381章 暂时的共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沉重的铅灰色云层低垂,压在海面上,仿佛与翻涌的墨蓝色波涛粘连在一起。太平洋深处那片被列为绝对禁区的海域周围,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来自“守望者”、“异策部”以及星海同盟临时调派的舰船,共同组成了一道疏而不漏的移动警戒网,如同环绕着沉睡巨兽的、紧张而渺小的卫兵。无形的探测波束、能量感应器、甚至是基于最新“基石”技术的空间稳定锚,层层叠叠地聚焦于中心那片扭曲光影——环心,或者说,异策部口中的“奇点”。

在“守望者”基地的中央指挥室内,空气似乎比外面更加粘稠。苏正明部长通过最高保密级别的全息通讯带来的信息,如同投入静湖的巨石,激起的涟漪尚未平复,反而化为了更加深沉的漩涡,拉扯着每一个知情者的神经。

林默站在巨大的环形战术沙盘前,沙盘中央正是环心的全息投影,周围环绕着代表各方力量的光点,以及密密麻麻的数据流。他的脸色有些苍白,但眼神依旧沉稳,只是那沉稳之下,是汹涌的思虑。肖雅坐在侧面的控制台前,指尖飞快地划过光屏,调取着各类数据,眉头紧锁;零安静地站在角落,闭着双眼,似乎在感受着什么,她的“同调回响”虽然微弱,但对这种层面的能量异常仍有本能的感应;秦武不在,他正带队在外围巡逻,坚毅的身影通过通讯画面投射在墙壁的一角。

“苏部长的情报,大家都已经消化了。”林默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也通过加密线路,传达到正在线上参与会议的异策部高层及星海同盟代表那里。“‘奇点’可能是‘回廊’原型,甚至可能是所有异常根源的假设……虽然惊世骇俗,但结合我们目前掌握的所有线索,其可能性无法排除。”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也扫过线上那些或凝重、或疑虑、或带着审视目光的面孔。

“这意味着,我们对环心的认知必须提升到最高级别。它不再是一个单纯的、需要探索和解决的‘异常点’,而是可能关联到我们所处现实稳定性的、具有根源性的‘现象’。”

一位异策部的将军(线上参与)声音洪亮地接口,带着军人特有的直接:“林指挥官,我同意威胁等级的提升。但正因如此,我认为我们不能再被动等待!‘奇点’能量活动在上升,这是明确的信号。我们应该立刻制定强力的介入方案,无论是封印、摧毁,还是在其造成更大影响前,获取核心样本!等待,就是坐视威胁扩大!”

他的观点代表了一部分强硬派的想法。未知带来恐惧,而恐惧往往催生先发制人的冲动。

“李将军,我理解您的担忧。”林默看向那位将军的投影,语气平和但坚定,“但请问,我们用什么来‘强力介入’?用我们尚未完全理解的‘回廊’技术衍生武器?还是我们现有的、连‘回廊’规则都无法完全抗衡的常规或核力量?苏部长分享的资料显示,我们的侦察卫星在靠近后瞬间‘存在抹除’。我们有任何把握,我们的攻击或捕获行动,不会引发同等甚至更剧烈的反噬吗?如果‘奇点’真的是‘回廊’试图模仿或控制的对象,那么我们对‘回廊’力量的理解和应用,在它面前,很可能如同孩童挥舞着模仿大人制造的玩具刀剑。”

那位李将军眉头紧皱,但没有立刻反驳。林默的话戳中了要害——缺乏有效手段。盲目行动,可能不是解决问题,而是引爆问题。

肖雅适时地调出了一系列数据模型,投射到共享屏幕上。“根据我们对环心能量波动的最新监测,以及结合异策部提供的早期引力波和量子崩溃数据,我们建立了一个初步的交互模型。模型显示,任何超过特定阈值的能量或规则层面的‘扰动’,都有极高概率引发环心的‘应激反应’。这种反应的模式和强度……无法预测。最坏的结果是,它可能不是局部范围的爆发,而是引发连锁性的规则崩溃,就像推倒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她展示了一个模拟动画:一个代表高能攻击的光点靠近环心,环心瞬间释放出扭曲的波纹,波纹所过之处,空间结构像玻璃一样碎裂,速度远超光速,迅速蔓延开来。

“这只是一个基于最坏情况的推演,”肖雅补充道,“但风险确实存在,且不可控。”

线上,一位星海同盟的代表,一位气质沉稳的塞拉睿人科学家(以其冷静和逻辑性着称),用带着独特韵律的通用语发言:“逻辑分析支持林指挥官和肖雅博士的谨慎观点。面对一个规则层面的‘奇点’,在未充分理解其运作机制前,贸然施加外部干预是极度非理性的行为。这不同于我们以往处理的任何异常实体或能量源。它更像是一个……宇宙级别的‘伤口’或者‘程序漏洞’,粗暴的‘修复’尝试,很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

塞拉睿人的表态,让会议室内的天平开始倾斜。星海同盟的科技水平远超当前地球,他们的谨慎态度具有极大的分量。

零此时也睁开了眼睛,她的声音带着一丝空灵和不易察觉的疲惫:“我……能感觉到它的‘呼吸’。很缓慢,但很深。它不像是有恶意……但也绝无善意。它只是……‘存在’着。我们的靠近,在它看来,或许就像微风吹过山峦,无关紧要。但如果我们试图去‘搬动’这座山……”她摇了摇头,没有说下去,但意思不言而喻。

各方代表陷入了沉默。指挥室内,只有设备运行的微弱嗡鸣声和屏幕上海浪拍打舰船的背景音。

林默知道,是时候提出自己的主张了。他深吸一口气,走到沙盘前,手指点在环绕环心的那些代表“基石”节点的光点上。

“诸位,恐惧源于未知,而力量源于知识和准备。”他的声音清晰而有力,“我们现在对环心的了解,还停留在表面。它的本质、它的运作机制、它与‘回廊’和深渊的确切关系、甚至它是否拥有‘意识’……所有这些关键问题,我们都还没有答案。”

“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当前最理性、最负责任的选择,不是冒险激怒它,而是最大程度地‘隐藏’我们自己,同时加速‘理解’它。”

他放大了沙盘上全球范围的视图,上面标注着已经部署和计划部署的“基石”节点。

“我提议,我们三方——‘守望者’、异策部、星海同盟——达成一项暂时的共识,并以此作为我们下一阶段的共同行动纲领:

“第一,绝对封锁。 在找到安全可靠的接近或研究方法之前,禁止任何形式的、对环心区域的直接物理或高能量探测。现有的警戒网升级为绝对防御圈,任何未经三方一致授权的接近行为,都将被视为最高威胁予以阻止。

“第二,优先巩固‘基石’网络。 集中我们所有的资源和技术,以最快速度完成全球‘基石’网络的部署和优化。这不仅是为了应对可能由环心或其他异常点引发的区域性规则紊乱,更是为了建立一个稳定的‘观测平台’和‘防御基底’。一个稳定的现实环境,是我们一切研究和对策的基础。同时,‘基石’网络本身对能量和规则的稳定作用,或许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微弱地抑制环心能量的外泄和影响范围。

“第三,积累力量与情报。 我们需要时间。时间来分析现有的所有数据;时间来消化星海同盟分享的、可能相关的宇宙学知识;时间来研发可能安全接触环心的新技术(无论是基于‘回廊’知识、零点能还是意识科学);时间来提升我们整个文明对高维现象、规则武器的理解和应对能力。我们需要联合科研团队,共享所有非核心机密的数据,从每一个细微的能量波动、每一次空间褶皱中,拼凑出环心的真相。”

林默的目光扫过线上线下的每一张面孔:“这不是退缩,更不是放任。这是战略性的暂停,是为了最终能够安全、有效地解决问题,而进行的必要准备。我们是在与一个可能超越我们当前理解范畴的存在打交道,鲁莽的热情比冷静的耐心更危险。”

他最后加重了语气:“我提议,我们将这份共识,命名为‘警戒蛰伏’协议。”

长时间的沉默。

线上,那位李将军最终缓缓点了点头,虽然脸上仍带着不甘,但理性占据了上风:“……我同意。在找到‘矛’之前,必须先铸好‘盾’。”

苏正明部长的投影微微颔首:“异策部没有异议。‘警戒蛰伏’,很贴切。我们会调动一切资源,配合‘基石’网络的建设和数据共享分析。”

星海同盟的塞拉睿代表也表达了同意:“逻辑完备,风险可控。星海同盟将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数据库访问权限。我们建议立即成立一个三方联合研究小组,专注于‘奇点’现象分析。”

“附议。”

“同意。”

……

共识达成。一种紧绷的、沉重的共识。没有欢呼,没有松懈,只有更加明确的责任和更加清晰的路径。

会议结束后,指挥室内只剩下“守望者”的核心成员。

肖雅揉了揉眉心:“接下来有的忙了。‘基石’网络的最终调试、数据海分析、新接触技术的预研……我们需要制定一个极其详细的时间表和分工。”

零轻轻走到窗边,望着外面阴郁的海天:“它还在那里……等待着。”

林默也走到窗边,与零并肩而立,目光穿透遥远的距离,落在那片禁忌的海域。

“是的,它在那里。”林默低声说,像是在对零说,也像是在对自己说,“但我们不会永远等待。我们积累的每一分知识,稳定的每一个节点,都是在为最终揭开谜底、面对真相的那一刻做准备。”

他转过身,看向肖雅和其他团队成员,眼神重新变得锐利而坚定。

“行动起来吧。为了那一天,我们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

暂时的共识已经达成,人类及其盟友,选择了一条更为艰难,但也可能是唯一正确的道路——在无尽的未知与威胁面前,先求稳,再求胜。全球的“基石”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点亮,一张无形的大网正在悄然织就,而网的中心,那个被称为“环心”或“奇点”的谜团,依旧在深海中沉默地旋转,仿佛亘古如此,又仿佛在等待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