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的灯光被刻意调暗,只有中央的全息星图在幽幽发光,仿佛一片微缩的、布满伤痕的宇宙。
距离向全球安全理事会提交报告已过去三天,回应尚未到来,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悬而未决的焦灼。但“守望者”内部的工作并未停歇,尤其是在“基石”一号机持续稳定运行,源源不断将数据传回之后。
肖雅的身体恢复了一些,已经可以离开轮椅,在旁人的搀扶下进行短时间活动。但她大部分时间依然坐在控制台前,屏幕上流淌着从一号机传回的、经过初步处理的全球能量流数据。这些数据不再像以前那样杂乱无章,如同浑浊的洪水,而是被“基石”的力量梳理过,显露出某种隐约的脉络。
邵博士则带领团队,正在尝试将“基石”的数据流与之前收集的、来自“丰饶之森”、“遗忘之湖”乃至更早的“诡校”、“无限商场”等副本的残余能量签名进行交叉比对。这是一个庞大而精细的工程,旨在找出不同异常事件之间可能存在的内在联系。
林默站在星图旁,目光沉静。他没有催促,只是静静地等待着。信任团队的专业,是他此刻唯一能做的,也是必须做的。
零坐在一个安静的角落,膝上放着那三件钥匙部件——黯淡的“记忆泪滴”、恢复生机的“生命种子”、以及沉默的“共鸣音叉”。她并非在试图激活它们,而是轻轻抚摸着,仿佛在与老友低语,感受着它们与这个世界之间那微乎其微,却始终存在的联系。
突然,邵博士控制台上响起一阵不同于寻常数据提示音的、短促而尖锐的蜂鸣。
“博士!”一名年轻的研究员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您来看这个!交叉比对模型……出现了一个……一个模式!”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被吸引过去。邵博士几步走到控制台前,肖雅也立刻操控轮椅转向那边。
林默的心微微一紧,走了过去。
屏幕上,原本散乱分布在全球各处的、已被记录和未被完全证实的异常能量节点标记,正在被一条条由算法自动生成的、淡蓝色的能量流向线连接起来。这些线条起初杂乱无章,但随着数据不断输入和模型的自我修正,它们开始……收拢,环绕。
“这不可能……”邵博士喃喃自语,手指飞快地在控制台上操作,调出原始数据流,确认算法的有效性,“模型参数正确,数据源可靠……这不是误差。”
只见屏幕上,那些代表着混乱与侵蚀源头的猩红标记,连同一些能量反应较弱、但性质相似的黄色标记,正被一个巨大的、由淡蓝色能量流向勾勒出的……圆环……所串联起来。
不,不是一个完美的圆环。
它是一个巨大的、断裂的、布满缺口和扭曲的环形结构。仿佛一个无比巨大的手镯,被粗暴地砸碎,碎片散落在全球,但依稀还能辨认出它最初的轮廓。环形的某些部分能量流向密集而清晰,如同动脉;有些部分则稀疏断续,仿佛毛细血管断裂;更有几处巨大的缺口,那里没有任何标记,只有一片令人不安的空白,仿佛环体在那里被彻底撕碎、湮灭。
“‘基石’一号机的稳定场,就像在一池浑水中投入了一颗明矾,”肖雅盯着屏幕,语速极快,眼中闪烁着推演时的锐光,“它让水中的悬浮物沉降,使得水下的结构显现出来。我们之前看到的节点是孤立的‘悬浮物’,而现在……我们看到了承载这些‘悬浮物’的……‘容器’的骨架!”
“一个环?”林默的声音低沉,带着深深的困惑与警惕,“为什么是一个环?这是什么原理?”
“不知道。”邵博士摇头,眉头紧锁,“这不符合任何已知的地质结构、能量场分布或者天文现象。地球的地脉能量流虽然有成网的趋势,但绝无可能自然形成如此……规整,即便是破碎的规整,的环形结构。”
她放大星图,指着环上几个关键的、能量异常强烈的猩红节点:“看这里,‘丰饶之森’、‘遗忘之湖’……还有我们刚刚监测到的那个超高能级节点……它们都恰好位于这个环形结构的几个关键‘折点’或‘断裂带’上。这绝非巧合!”
就在这时,角落里的零忽然轻轻“咦”了一声。
众人回头,只见零手中的三件钥匙部件,不知何时,竟然同时散发出极其微弱的、几乎肉眼难辨的光芒。“记忆泪滴”泛起一丝乳白光晕,“生命种子”透出点点绿芒,“共鸣音叉”则荡漾着无形的波纹。
它们没有发出声音,也没有强烈的能量波动,但一种低沉的、仿佛来自大地深处的嗡鸣感,却悄然在实验室里弥漫开来,与屏幕上那个破碎的环形结构产生了某种难以言喻的共鸣。
零抬起头,苍白的脸上带着一丝茫然与明悟交织的神情:“它们……在‘看’着那个环。”
“钥匙在与这个结构共鸣?”林默立刻抓住了关键。
零微微点头,又摇了摇头:“不完全是共鸣……更像是……确认。它们认得这个‘形状’。”
肖雅猛地反应过来:“立刻将钥匙的共鸣频率数据导入比对模型!把它作为一个新的变量!”
技术团队立刻行动起来。当钥匙部件那微妙的、独特的能量签名被加入到庞大的数据流中后,屏幕上的星图骤然发生了变化!
那个原本由淡蓝色能量流向勾勒出的、还有些模糊的破碎之环,瞬间变得清晰无比!线条更加明亮,结构更加立体,甚至连那些断裂的缺口处,都显现出某种能量试图连接却又失败的、扭曲的残迹。仿佛钥匙的能量,为这个隐藏的结构注入了“显影剂”。
更令人震惊的是,在环形的中心区域——那原本是一片空白,代表正常、稳定区域的地方——钥匙的共鸣数据,竟然勾勒出了一个极其微小、但却无比凝聚、无比深邃的……“点”。
这个点,不在环上,而是位于整个环形结构的几何中心。
它没有任何能量异常读数,在常规监测下完全隐形。但在钥匙的“视角”下,它却像一个绝对的锚点,一个漩涡的中心,一个……所有能量流向最终指向的虚无之眼。
星图上,破碎的巨环环绕着中央那神秘的点,构成了一幅充满不祥与压迫感的图腾。
实验室里一片死寂。
所有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发现震撼得说不出话来。全球的异常事件,并非随机散布的灾难,而是一个庞大、古老、如今已支离破碎的系统的一部分!这个系统是什么?谁建造的?为何破碎?中央那个点又是什么?
无数疑问如同冰水,浇在每个人心头。
“破碎……之环……”林默低声重复着这个不由自主浮现在脑海中的词,它完美地描述了眼前这令人心悸的景象。
肖雅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从震撼中冷静下来,开始了快速的逻辑分析:“如果这是一个‘结构’,那么它的破碎,很可能就是导致全球地脉能量紊乱、深渊侵蚀加剧的根本原因!这些异常节点,是结构破碎后产生的‘泄漏点’或‘应力集中点’!”
邵博士接口道,声音带着一丝颤抖:“而中央那个点……钥匙唯一能感应到,却没有任何常规能量反应的点……它可能是这个结构的‘控制核心’、‘能量源’,或者……‘伤口’的根源!”
林默的目光死死盯住星图中央那个渺小却仿佛能吞噬一切光线的点。之前所有的战斗,所有的牺牲,他们以为是在对抗一场弥漫性的瘟疫,现在看来,他们可能一直在攻击一场瘟疫爆发后产生的脓疮,却对瘟疫的源头——这个破碎的系统及其核心——一无所知!
“我们之前的认知被颠覆了。”林默的声音带着一种沉重的冷静,“敌人不是一个模糊的‘侵蚀’概念,它可能拥有一个……实体化的结构,一个支点。而我们,刚刚才窥见这个支点的一角。”
他转向邵博士和肖雅:“这个发现,必须立刻补充进我们提交给理事会的报告。‘基石网络’计划的重要性再次提升!它不仅仅是为了监测和稳定,很可能,它是我们修复或者说……对抗这个‘破碎之环’的唯一手段!我们需要将‘基石’部署在这个环的关键节点上,不只是为了堵住泄漏,更是为了理解它,甚至……反过来影响它!”
他的目光再次落回星图中央那个点上,眼神锐利如刀。
“还有,调动一切资源,分析这个‘环心’点的所有数据!任何蛛丝马迹都不能放过!我要知道,那里到底有什么!”
未知的敌人显露出了它庞大而古老的轮廓,战争的规模,从扑灭山火,升级到了对抗一个濒临崩溃的、笼罩全球的巨型引擎。而引擎的核心,那片钥匙才能窥见的虚无,隐藏着最终的秘密,也可能是……最终的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