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机的舱门在身后缓缓关闭,将外界的喧嚣与归来时那份沉重而清晰的使命感一同隔绝。林默一行人甚至没有来得及进行任务结束后的标准汇告,便被早已等候在停机坪的邵博士直接引往了基地深处那间高度保密的中央指挥室。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不同于以往的紧张气氛,不再是面对突发危机时的焦灼,而是一种酝酿着重大决策的、沉静而紧迫的张力。
指挥室内,巨大的全息星图悬浮在中央,其上代表地球的球体缓缓旋转,原本标示着已知异常事件和空间裂缝的光点依旧星星点点,但此刻,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林默意识中带回并已同步至主系统的那张叠加图层上——那幅由“编织者”遗迹赋予的、闪烁着或明或暗光芒的星球能量节点网络图。雨林区域的那个点,此刻正稳定地散发着柔和的绿色光辉,与周围几个依旧呈现黄色预警或暗淡红色的光点形成了鲜明对比。
邵博士站在星图前,她身穿白大褂,身形瘦削却站得笔直,平日里总是带着理性探究光芒的眼睛,此刻燃烧着一种混合了震惊、忧虑和极度专注的火焰。她没有寒暄,直接切入主题,手指凌空点向那幅能量网络图。
“林队长带回来的信息,以及你们在雨林的实地验证,已经由肖雅同志传来的初步数据和分析报告所确认。”邵博士的声音清晰而冷静,但每一个字都带着千钧重量,“我们之前的认知存在巨大盲区。我们一直将‘深渊回廊’视为唯一的战场,致力于修补这层‘外部铠甲’,却忽略了……或者说,直到现在才真切认识到,我们脚下的星球,其本身也有一套维系自身平衡与健康的‘内在系统’。”
她的手指划过几条连接着不同节点的、若隐若现的能量流线。“这套系统,林队长称之为‘免疫系统’,我认为非常贴切。它通过遍布全球的‘节点’——我们可以暂时称之为‘能量奇点’或‘地脉枢纽’——来调节星球的能量流动,维持地质稳定、生态平衡,甚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来自维度层面的异常侵蚀。用更接近我们现有科学框架的理解,它可以被看作是星球级别的、基于未知物理规律的能量-信息-物质调控网络。”
指挥室内一片寂静,只有设备运转的低微嗡鸣。在场的除了林默团队,还有“异策部”的几位高层代表和基地的核心技术人员,每个人的脸色都异常凝重。
“然而,正如林队长所推断,并且被雨林节点的状态所证实,”邵博士继续道,她的手指重点标记了几个黯淡的、尤其是那个刺眼的暗红色节点,“这套‘免疫系统’本身,正遭受着严重的侵蚀和衰败。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深渊’力量的持续性渗透和污染;星球自身能量周期的自然波动进入低谷;或者……我们人类文明活动在无知无觉中,对这套精密的系统造成了过度的负担和损伤。”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人,最终落在林默身上,带着一种寻求确认也是共同承担的意味。“节点的衰败,意味着星球自我调节能力的下降。这直接导致了我们观测到的各种异常现象的加剧:空间结构脆弱点增多,深渊能量渗透更容易,区域性环境剧变,甚至可能引发大规模的地质和气候灾难。只处理表面的异常现象,如同只给高烧的病人敷冰袋,无法根治疾病。我们必须修复这套根本的‘免疫系统’。”
这时,邵博士深吸一口气,她的声音拔高了一丝,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力:“因此,我正式提议,启动‘基石’计划!”
“基石”二字,她咬得极重,仿佛要将这个词镌刻进每个人的心里。
全息星图旁,瞬间投射出新的复杂蓝图和能量模型。那是一个结构精妙的装置设计图,其核心原理明显借鉴了“编织者”遗迹的结构和从雨林节点修复过程中获得的数据。
“‘基石’计划的核心目标,并非直接修复那些庞大而复杂的古老节点本身——那可能需要我们暂时无法企及的技术和对星球能量系统的更深层次理解。”邵博士解释道,她的手指点向设计图的核心部件,“我们的第一步,是在这些关键节点附近,尤其是那些功能不稳、能量泄漏或濒临死亡的节点区域,建立小型的、可控的、基于我们现有科技水平并能融合‘编织者’部分技术的稳定装置。我们称之为‘基石’装置。”
图像放大,展示出“基石”装置的内部结构。它像是一个多层的同心圆球体,由特殊的导能材料构成,内部镶嵌着根据肖雅破解的遗迹数据而制造的能量共鸣晶体和逻辑运算单元。
“它的功能主要有二,”邵博士条理清晰地阐述,“第一,稳定地脉能量。 通过发射特定频率的谐波场,与节点区域固有的能量波动产生共振,如同给一个心率不齐的心脏施加‘起搏’和‘安抚’效应,平复其狂暴、混乱的能量溢出,尽可能将其引导回相对稳定的流动模式。这无法根治节点的根本损伤,但能极大缓解其‘病状’,阻止情况进一步恶化,为区域环境提供一个宝贵的‘稳定缓冲区’。”
“第二,预警深渊侵蚀。”她的语气变得更加严肃,“‘基石’装置将内置高灵敏度深渊能量探针。一旦探测到异常浓度的深渊侵蚀能量靠近节点或试图渗透该区域,装置会立刻发出最高级别的警报。更重要的是,它能通过能量场的微调,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和削弱低强度的侵蚀,如同给节点穿上了一层‘防护衣’。这不仅能保护节点本身,也能为我们应对潜在的深渊威胁提供更早的预警时间和更精确的定位。”
她展示了模拟动画:当一个代表深渊侵蚀的暗色能量团试图靠近一个部署了“基石”的黄色节点时,节点周围亮起一层柔和但坚韧的能量场,将暗色能量阻挡在外,同时,警报信号瞬间传回指挥中心。
“这不是终极解决方案,”邵博士坦诚道,目光锐利,“这是一个立足当下、争取时间的战略举措。通过在全球关键节点部署‘基石’,我们相当于在星球‘免疫系统’最薄弱、最关键的穴位上,扎下了一根根‘定海神针’。它们能暂时稳定病情,延缓系统崩溃,为我们深入研究节点修复技术、寻找彻底治愈星球的方法,赢得至关重要的窗口期!”
她转向林默和秦武:“‘守望者’团队,你们是唯一与‘编织者’遗迹有过直接深度接触,并成功完成一次节点修复的团队。你们对节点能量特性的直观感受、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的经验,对‘基石’装置的设计优化和实地部署至关重要。”接着,她又看向肖雅和零:“肖雅同志,你需要全力解析从遗迹获得的技术数据,将其转化为‘基石’装置可用的工程蓝图。零同志,你对能量波动的感知能力,将是校准装置和评估其效果不可或缺的一环。”
最后,她的目光投向“异策部”的代表:“长官,‘基石’计划需要倾注全球范围的资源。特殊的导能材料、高精度的制造工艺、全球范围内的运输和部署能力、以及后续的维护和监控网络……这远非一个组织能够独立完成。我们需要最高级别的授权和全球协作。”
指挥室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每个人都在消化着“基石”计划所蕴含的巨大信息量、前所未有的技术挑战以及那迫在眉睫的使命感。
林默上前一步,他的“真言回响”能感受到这个计划背后那严谨的逻辑和孤注一掷的决心。他沉声开口,代表了团队的意志:“博士,我们明白。修复节点的战争已经打响,‘基石’是我们必须建立的第一道前沿阵地。‘守望者’责无旁贷。”
秦武重重地点了点头,坚毅的目光中已经开始了战术推演。肖雅的手指在随身终端上飞快地操作起来,显然已经开始对接技术细节。零则微微闭眼,似乎在感应着星图上那些黯淡光点传来的、微弱的求救信号。
“异策部”的代表在经过短暂的低声交流后,那位肩章上缀着将星的中年男人站起身,神情肃穆:“邵博士,林队长。总部已经初步审阅了你们的报告。情况危急,不容迟疑。‘基石’计划,正式批准启动!我将立即协调全球资源,优先保障此计划。从现在起,这将是全人类应对深渊威胁的……最高优先事项!”
命令下达,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将迅速扩散至全球。
“基石”计划,在这一刻,正式启动。它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项目,更是一个宣言——人类文明,在认清自身与星球命运相连的真相后,终于不再只是被动防御,而是迈出了主动修复家园、扞卫共同未来的、坚定而艰难的第一步。接下来的,将是与时间赛跑,与未知技术搏斗,将这一纸蓝图,化为守护星球命脉的、真正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