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赵煦这话出口,阁内空气几乎凝滞。

苏家兄弟皆是一愣,二人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难以置信的神色。

他们万万没想到,身为一国之君,赵煦竟会说出如此……近乎幼稚的请求。

苏辙性子更直,当即忍不住开口:“陛下,周先生乃方外之人,仙踪缥缈不定!

再说,这大宋的国事,该是我大宋臣民自己的事情,理应由我辈同心协力,共克时艰。岂有自己未动手便劳烦他人的道理?”

这话说得相当直白,几乎是在指着皇帝的鼻子告诫:身为君主,你该有担当!

赵煦脸上掠过一丝阴霾,脸色肉眼可见地难看了起来。

他身为天子,何曾被人如此直白地顶撞过?尤其还是在他自认放下身段恳求之后。

苏轼见状,连忙上前一步,用更柔和的语气打着圆场:“陛下息怒,子由言语耿直,但绝无冒犯之意。

非是我等不愿为陛下分忧,实在是……周先生神龙见首不见尾。

先生每次现身,均是其主动为之,缘至则来,缘尽则去。并非我等想见便能见到的。

真算起来……自徐州一别,臣等亦有快二十年未曾再见过先生了。”

苏轼的解释合情合理,却并未让赵煦的脸色有丝毫缓和,反而更冷了几分。

他沉默片刻,忽然从鼻子里发出一声冷哼,语气带着几分讥诮:

“左右不过一个算命先生罢了,踪迹再神秘,又能神秘到何处?二位爱卿何必如此维护?”

这话出口,苏家兄弟的脸色瞬间变得极为难看。

苏辙胸中怒火上涌,刚要开口反驳,却被苏轼一把紧紧抓住了手腕。

赵煦假装没看见苏辙眼中的怒火,自顾自地又继续开口:“苏卿啊,你等要明白。

非是朕笃信鬼神,非要见那周仪不可。换做太平年月,朕岂会理会这等荒诞之言?

实在是如今大宋财政已到了悬崖边缘,社稷倾危在即,朕这也是病急乱投医,但凡有一线希望,都不愿放过。

还望二位爱卿,能体谅朕的苦心,以国事为重。”

他将“国事”二字咬得格外重,试图用大义来压服对方。

苏轼心中一片冰凉,知道今日之事已难善了。

他松开苏辙的手,深深一揖:“陛下恕罪。若是要我等为治理地方、推行善政而出谋划策,我兄弟二人义不容辞。

可若是要我等去强求方外仙踪……请恕臣,实在无能为力。”

阁楼内一片死寂。

赵煦搭在椅子上的手掌不自觉地收紧,他目光锐利如刀,冷冷地刮过二人面庞。

但他终究是没当场发作,只是从牙缝里冰冷冷挤出一句:

“好,好得很。既如此,二位爱卿,退下吧。”

“臣等……告退。”

苏轼拉着犹自愤愤不平的苏辙,躬身行礼,缓缓退出了阁楼。

待那领路太监走远,苏辙再也按捺不住,压低声音抱怨:

“糊涂!实在是糊涂!哥,你听听,这说的都是什么话!

怎会有如此……如此不识大体的皇帝!国朝之事,他身为一国之君,不想着如何励精图治,却整天想着去求助他人!

即使是当日仁宗皇帝施行变法,亦是先自行讨论后由周先生来指出不足!

可他倒好,成了张嘴要饭的!

这……这简直是给他赵家列祖列宗丢脸!”

苏轼难得地没有呵斥弟弟的忤逆,他望着阁楼方向长长叹了口气:

“太宗不如太祖、神宗亦不如仁宗皇。

我们这位年轻的官家,虽说有些小聪明,但跟他前面几位父辈比起来,终究是……太幼稚了。”

苏辙烦躁地皱紧眉头:“哥,今日我等断然拒绝了他,只怕明日朝会之上……”

苏轼苦笑一声,拍了拍弟弟的肩膀:“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自踏入这汴梁城起,这般风浪你我经历的还少吗?坦然面对便是。”

苏辙闻言,也只得长长叹了口气,默默跟在大哥身后出了园去。

果然不出二人所料,赵煦虽未当场发作,但针对他二人的风暴却已在暗处酝酿多时。

翌日大朝会,仿佛约定好了一般,足足七八名朝堂大佬当庭出列,轮番参奏苏轼、苏辙兄弟。

罗列出的罪状五花八门,从谤讪朝政、到治家不严、诗文怨望,几乎将能扣的帽子都扣了一遍。

龙椅上的赵煦,尽管做出了一副痛心疾首、不愿如此的模样,

但最终为了“平息众怒、整顿朝纲”,还是颁下了贬斥的诏书。

苏轼从堂堂从二品的礼部尚书、翰林学士,被一撸到底,贬为正八品的宁远军节度副使,安置岭南。

苏辙亦从正二品的门下侍郎,被贬为从五品的雷州别驾。

兄弟二人几乎是一夕之间,从天堂跌到了地狱。

……

散朝后,皇宫福宁殿内,此刻却是一片闲适氛围。

赵煦似乎心情颇佳,心血来潮地召来了中书舍人蔡卞下棋聊天。

这位变法派的核心人物,向来是赵煦最喜欢的臣子,他亦是那位王安石的女婿。

棋盘之上,黑白子交错。

相较于赵煦的气定神闲,蔡卞却显得有些心不在焉,几次需要赵煦出言提醒,才恍然般落下棋子。

半晌,蔡卞将一枚黑子置于棋盘一角,终究是没忍住开口:

“陛下,您为了那……那周先生的事情,如此贬斥苏家兄弟,臣以为……恐有不妥。”

赵煦捏着一枚白子,并未抬头,只是饶有兴致地“哦?”了一声:

“蔡卿对那位算命先生的事情,又知道多少?”

蔡卞沉吟片刻才道:“昔日文德殿内,周先生显圣之事,臣曾听岳父大人模糊提起过。

陛下,当时朝中多位重臣皆在场亲眼见证,依臣浅见,那位周先生……恐怕并非寻常江湖术士可比啊。”

“呵呵……”

赵煦发出一声意味不明的冷笑,脸上玩味的神情更浓:“蔡卿,所谓仙人显圣,鬼神之说,不过是那些旧派老臣为了阻碍变法,罗织出来的戏言罢了。

他们当日用了何种障眼法,迷过了先帝和王相公的眼睛,朕不知晓。

但朕知道,朕不像那些个老臣那般好糊弄。”

蔡卞眉头紧锁,表情愈发复杂:

“那……既然陛下认为周先生之事乃虚构,为何又非要借此为由头,重贬苏家兄弟呢?他们二人在蜀中……”

“他们太碍眼了。”

赵煦干脆打断了蔡卞的话,语气转冷:“新法推行之下,国朝有些许阵痛是在所难免的。

朕昨日将荆州南路的那份状纸拿给他们看了,原本以为他们会借题发挥,届时朕便可顺水推舟,将他们彻底清出朝堂。

没想到,这兄弟二人倒是沉得住气……”

蔡卞听出了赵煦话语中的决绝,只得叹了口气,转换话题道:

“陛下,苏家兄弟之事既已尘埃落定,讨论亦无意义。

只是那周先生……臣仍觉得,还是不要轻易得罪的好。毕竟当年徐州城下,数千军民都……”

“哎!”

赵煦再次抬手,不耐烦地打断了对方的劝谏:“蔡卿也是熟读圣贤书的,怎忘了孔夫子子不语怪力乱神的教诲?

莫说这周仪之事是假的,即便是真的,那又如何?”

赵煦年轻的脸庞上,扬起一抹属于帝王的傲然:“朕这皇宫大内,禁卫森严,甲士林立,自有煌煌正气与天子威严护佑!

纵使他周仪真有几分手段,想入这大内,也得先问过朕这皇城司,手中的刀锋利不利!”

他这番话掷地有声,充满了傲气。

蔡卞见其依旧是一副信心满满、听不进劝的模样,终于识趣地闭上了嘴,低垂下头。

他目光落在错综复杂的棋盘上,心中却不知在思索些什么,忧色难掩。

恰在这时,

一枚果盘悄无声息地端了过来,正好放在了二人面前,那盘中是切好的几块水果。

赵煦正说得兴起,心情正好,也未看来人是谁,插起一块便送入嘴里。

可只吃了一秒,他脸上当即露出疑惑。

猛地转过头去,却发现来人哪是什么小太监,分明是一个模样陌生、穿着怪异的年轻人!

此人正嘴角含笑,好整以暇地看着他。

“你……你……”

赵煦脸上第一次出现了惊恐,他猛地站起身,当即要高声呼喊。

可他的喊声还未出口,身后却传来“噗通”一声闷响。

只见那蔡卞,此刻竟整个人从锦墩上跌了下来,摔在了地上。

然而,

蔡卞却仿佛忘记了疼痛,他只是一双眼睛瞪得溜圆,死死盯在来人的脸上。

“周……周周周……你,你是周……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