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深秋的片场寒意渐浓,苏沅刚拍完一场雨戏,裹着厚羽绒服坐在休息椅上擦头发,手机突然震动起来。

屏幕上跳动的“何木灵”三个字让她顿了顿,迟疑两秒后还是接了起来。

“欢颜姐,你现在方便说话吗?”何木灵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带着难得的局促,和以往镜头前的张扬判若两人。

苏沅往片场角落走了两步,避开工作人员的目光:“还好,刚收工,怎么了?”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随即传来一声轻不可闻的叹息:“欢颜姐,我想跟你说声对不起。”

何木灵的声音放得很低,带着真切的愧疚,“以前我总盯着你较劲,还暗地里耍了些小动作,现在想起来特别幼稚……我自己也想明白了,你从来没把我当对手,是我太狭隘了。”

苏沅握着手机的手指顿了顿,只淡淡说道:“都过去了,你现在好好搞事业,挺好的。”

“我知道一句对不起太轻了。”何木灵连忙接话,语气里带着几分急切,“我手头有两个代言,一个是高端护肤品,一个是轻奢珠宝,品牌方本来想找流量,但我觉得你的气质和作品更贴合,已经跟团队说了推荐你,这不算补偿,就是想为以前的糊涂事赔个罪。”

苏沅挑眉,这两个品牌她有印象,都是近两年口碑上升极快的牌子,和她刚拿下电影女主的调性很匹配。

她没有立刻答应,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手机边缘,娱乐圈里人情往来最是复杂,接受代言或许能缓和关系,但也可能埋下新的纠缠隐患。

“欢颜姐,你别多想。”何木灵像是猜到了她的顾虑,连忙补充,“品牌那边我只负责推荐,后续对接都是你的团队和品牌方谈,我不会插手,而且这两个资源确实适合你,浪费了太可惜。”

苏沅抬头望向远处的摄影棚,灯光正一盏盏亮起。

她入行多年,深知资源的可贵,更明白何木灵此刻的提议里,有歉意,也有同行间的认可。

沉默片刻后,她终于开口:“代言我可以考虑,但有件事我得跟你说清楚。”

“你说。”

“接受你的推荐,不代表我们要变成多亲近的朋友。”苏沅的声音平静却坚定,“以前的矛盾翻篇了,以后在圈子里遇见点头问好就够了,代言的事,你把品牌联系方式给我团队,后续不用再跟我对接,我们点到为止互不打扰,这样对大家都好。”

电话那头的何木灵明显松了口气,语气也轻快起来:“好!我明白!你放心,我绝对不多事,后续让助理直接联系你的经纪人。”

挂了电话,苏沅看着手机里刚发来的品牌资料,给经纪人发了条消息:“对接下这两个代言,提何木灵推荐的,但不用提人情。”

林晓递来一杯热姜茶,好奇地问:“姐,谁的电话啊?看你聊了挺久。”

“何木灵。”苏沅喝了口姜茶,暖意顺着喉咙往下滑,“送了两个资源,算是和解了。”

林晓感到惊奇,“那以后要好好相处吗?”

苏沅摇摇头,望向片场里正在调试设备的工作人员,眼底清明:“和解是放过彼此,不是非要成为朋友,圈子这么大,保持距离各自安好才是最舒服的状态。”

几天后,苏沅团队官宣拿下两个代言,公告里只字未提推荐人,何木灵也默契地没有对外声张。

只有双方团队在对接细节时,何木灵的助理发来一句“何姐说,祝苏老师合作顺利”。

苏沅的经纪人回了句“谢谢,也祝何老师越来越好”,便再无多余交流。

而苏沅和何木灵,也真的如约定那般,在往后的活动上遇见时,只点头示意,转身便投入各自的行程。

深秋的电影片场,苏沅裹着民国时期的薄呢外套,在镜头前完成了林夏穿越回1943年的第一场戏。

导演喊“卡”的瞬间,林晓立刻递上暖手宝,她刚接过就听见手机震动,屏幕上跳出裴亦时的名字。

“刚看实时通告,你这组夜戏要拍到凌晨?”裴亦时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混着翻剧本的沙沙声,“让林晓把保温桶里的红糖姜茶热一下,别又像上次那样硬扛。”

苏沅弯了弯眼,指尖划过剧本上的批注:“知道了裴导,比我的执行导演还细心,你不是在开策划会吗?怎么有空盯着我的通告?”

“中场休息十分钟,想你了。”裴亦时的语气带着笑意,“下一部戏的年代背景和你现在拍的有重叠,刚和编剧聊完,顺便看了眼你的进度,晚上收工别自己开车,让司机去接,我把行程发给他了。”

挂了电话,林晓凑过来笑:“姐,裴导这是把你当重点项目盯了呀。”

苏沅没反驳,喝着温热的姜茶,心里暖烘烘的。

他筹备新片时连轴转,却总能精准捕捉到她的需求。

转天清晨,裴亦时刚结束和美术指导的会议,就收到苏沅发来的短视频。

镜头里是片场初升的太阳,配文“林夏看到了希望,我看到了早餐”,后面跟着个笑脸表情。

他立刻回复:“等我下午去送文件,给你带城南那家的豆浆油条。”

下午裴亦时果然如约而至,手里拎着早餐袋,还带来了一本泛黄的《时间心理学》:“上次你说想更理解林夏的时空焦虑,这书里有几个案例或许能用得上。”

苏沅接过书,发现扉页上写着密密麻麻的批注,全是结合角色的思考,眼眶瞬间热了。

两人没多聊,裴亦时还要赶去见制片人,临走前帮她理了理被风吹乱的刘海:“别熬太晚,我收工后给你带夜宵。”

苏沅点头,看着他的车消失在片场路口,转身把书放进随身包,拍戏时眼神里的笃定又多了几分。

这样的片段在忙碌的日子里随处可见。

裴亦时会把新片的年代考据资料同步给苏沅,帮她把握角色的时代感。

苏沅休息时会帮他看剧本大纲,精准指出某段台词的情绪漏洞。

他们很少煲电话粥,却总在对方最需要的时候出现。

她拍崩溃戏后嗓子沙哑,他会连夜送来润喉糖;他改剧本到凌晨,她会订好早餐备注“少糖多蛋”。

一次剧组聚餐,有人打趣苏沅:“裴导是不是每天都要查岗啊?”

苏沅笑着摇头,举起茶杯:“是战友,他在筹备他的战场,我在坚守我的阵地,偶尔互通军情反而更踏实。”

这话传到裴亦时耳朵里时,他正在和编剧讨论结局。

挂了电话,他在剧本扉页写下一句话:“最好的感情,是并肩作战,亦是彼此的港湾。”

窗外夜色正浓,他想起苏沅说收工后要和他视频对戏,指尖敲击键盘的速度都快了几分。

忙碌没有冲淡爱意,反而让每一次重逢都更显珍贵。

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发光,又因为彼此的存在,多了份无可替代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