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次日,宫中设宴于御花园,沈微澜应邀前往。昨夜之事虽已暂告一段落,但她心中思绪万千,踏入御花园时,仍带着几分沉思。

霜菊含香,金风拂面。御花园中黄蕊如金,白瓣似雪,贵妇们身着华服,步履轻盈地穿梭其间。

沈微澜立于朱栏之侧,素手执一盏菊花酒,目光掠过人群,落在一名身着淡青罗裙的女子身上。

那女子正低头吟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声音婉转,带着几分楚楚可怜之意。她抬眸时,眉目间竟与柳若蘅有七分相似。

沈微澜垂眸浅笑,指尖轻叩杯沿。

“好一个‘悠然’。”她缓步上前,“可惜你落韵了。”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沈微澜衣袂翩然,笑意温雅,却让人莫名生出几分寒意。

那女子微微一怔,旋即笑道:“夫人莫非是在取笑我?”

沈微澜不答,只将手中酒盏轻轻一倾,琥珀色的酒液洒在石阶上,溅起几点水花。

“陶公原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平仄相协,意境清远。”她缓缓道,“可你方才所吟,虽用其词,却失其神。‘悠然’二字,当是闲适自得之意,你却以哀音入调,倒像是……怀念什么人。”

此言一出,四周一片寂静。

那女子面色微变,眼底闪过一丝慌乱,但很快便恢复平静:“夫人说笑了,我只是仰慕陶公诗句,随意吟诵罢了。”

“随意?”沈微澜淡淡一笑,“那我再问你一句——‘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出自何诗?”

女子唇角微颤,略显迟疑。

“《读山海经》。”她低声答道。

“错了。”沈微澜语气依旧温和,“这是陶渊明《杂诗》中的句子,而非《读山海经》。”

女子瞳孔骤缩,手指不自觉地攥紧了袖口。

一道并蒂莲纹,在阳光下若隐若现。

沈微澜眸光微敛,心中已有计较。

她转身面向众人,举杯轻声道:“诸位,不如我们来个对诗游戏如何?”

太后端坐于高台之上,含笑点头:“难得今日风雅,就依沈夫人所言。”

沈微澜执盏而立,目光再次扫过那女子,朗声道:

“饮酒赏菊,本是乐事。不如以‘菊’为题,各赋一首,谁作得最贴切,便赠御赐金菊一朵。”

众人纷纷应和,唯有那女子神色凝重。

轮到她时,她略一沉吟,吟道:

“霜华冷露湿青裳,寂寞东篱倚夕阳。 莫道秋深无艳色,孤芳独自傲寒香。”

语罢,满座皆赞。

沈微澜却只是静静听着,待掌声稍歇,才开口:

“好诗。”她微微颔首,“不过,你这诗中,用了‘寒香’二字,倒是让我想起一人。”

女子脸色微变。

“柳若蘅。”沈微澜一字一顿,“她的诗中,最爱用‘寒香’、‘孤影’这类字眼。”

她顿了顿,又道:“更巧的是,这首诗的韵脚,也与柳若蘅惯用的格律极为相近。”

场中气氛陡然一滞。

那女子强作镇定:“夫人此言何意?”

沈微澜未答,只道:“不如我来接你这一句。”

她提笔蘸墨,在纸上挥毫写下:

“东篱不独傲,秋色共长天。 露重香犹烈,霜浓色愈鲜。 繁枝藏旧梦,瘦影映流年。 若问君心志,清芬自不偏。”

众人惊呼。

太后抚掌而笑:“妙哉!沈夫人这诗,既有菊之高洁,又有志之坚贞,实乃佳作。”

那女子咬唇不语,眼中闪过一丝狠厉。

沈微澜却仿佛未曾察觉,只将笔搁下,轻声道:“诗会至此,也该收尾了。”

话音刚落,忽听得一声闷响。

夏蝉猛地跃起,手中软剑横扫而出!

一道寒光闪过,那女子袖中飞出数枚银针,直取谢云峥面门!

夏蝉剑势如电,剑尖挑破银针,叮叮几声,尽数落地。

“好快的手!”有人惊呼。

沈微澜却不惊不怒,只轻轻一扬手,命人将酒壶递来。

她提起酒壶,对着那女子袖口泼去。

酒水洒落,布料瞬间变得透明,露出内里暗藏的一排细密机簧。

众人哗然。

沈微澜冷笑:“机关藏得倒是巧妙,可惜……真蚕丝遇酒显痕。”

果然,袖口处浮现出一抹血红,隐约可见柳家图腾轮廓。

那女子脸色煞白,正欲退后,却被谢云峥拦住去路。

他手持长剑,目光冷峻:“你究竟是谁?”

女子咬牙不语。

谢云峥忽然伸手,剑尖挑开她衣领。

颈后赫然现出一枚刺青——柳家图腾!

众人倒吸一口凉气。

沈微澜缓步上前,目光锐利:“这刺青,与柳若蘅颈后的几乎一模一样,连针法都如出一辙。”

她顿了顿,继续道:“更巧的是,刺青边缘的疤痕,与柳若蘅当年受罚留下的伤痕位置完全一致。”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

太后脸色微沉:“竟敢冒充朝廷命妇混入宫宴,你到底是谁?”

女子终于忍不住,猛然抬头,眼中泛红:“我是谁?你们永远也不会知道!”

她猛地挣扎,试图脱身。

夏蝉身形一闪,已然封住她退路。

谢云峥剑锋一压,冷冷道:“你以为你能逃得掉?”

女子嘴角溢出血迹,却仍倔强地望着沈微澜:“你赢了……但这局棋,还没完。”

沈微澜看着她,眼中无波无澜。

“我知道。”她缓缓道,“但你要记住,下一盘棋,我会让你输得更彻底。”

女子嘴角扯出一抹冷笑,闭口不言。

太后挥袖,命侍卫将人押下。

沈微澜收回视线,正要转身离去,忽觉袖中一动。

铜铃残片悄然滑落,磕在她指节上,发出一声闷响。

她低头看去,铃内侧底部,那行小字依旧清晰可见:

壬辰年十二月廿七,柳氏接生女婴一名,母亡。

她缓缓握紧铜铃,指节泛白。

远处,谢云峥负手而立,目光幽深。

两人四目相对,一切尽在不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