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巴蜀玉脉 > 第92章 寸锦寸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工坊的清晨总是来得特别早。卓玛站在染坊二楼的露台上,看着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洒在晾晒架上那些五彩斑斓的丝线上。冰蚕丝在晨光中泛着珍珠母贝般的光泽,像是把整个朝霞都织了进去。

卓总,样品准备好了。小杨在楼梯口轻声唤道。

卓玛转身时,晨风掀起她藏青色旗袍的一角,露出内衬上若隐若现的羽夕纹暗花。这是林夕特意为她设计的,说是要让谈判对手从第一眼就记住我们是谁。

样品室里,张师傅正戴着老花镜,用一把象牙小尺测量丝线的直径。比普通蚕丝细了三分之一,他头也不抬地说,但韧性反而强了两成。

卓玛接过那匹刚织好的样品,指尖触到丝绸的瞬间,一种奇异的温凉感顺着指尖蔓延。她将布料对着光线转动,原本素白的缎面上竟渐渐浮现出淡金色的羽状纹路,宛如朝霞中振翅欲飞的凤凰。

这是...

羊羽教授说的光敏蛋白张师傅难得露出笑容,冰蚕丝里天然含有的物质,遇到特定角度的光线就会显现图案。

小唐急匆匆推门而入:卓总,大都会博物馆的策展人提前到了!他们正在会客室...

会客室里,一位银发女士正俯身观察玻璃柜中的织机模型。听到脚步声,她直起身,深陷的眼窝里嵌着一双锐利的蓝眼睛。我是艾琳·冯·霍夫曼,她伸出手,没想到能亲眼见到传说中的活化石织机

卓玛注意到她手腕上戴着一只古老的景泰蓝手镯,纹样竟与蜀地出土的汉代织锦惊人相似。冯·霍夫曼女士对东方纺织史有研究?

我的博士论文就是关于丝绸之路上的织物交流。策展人微笑时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不过你们这件羽夕纹,彻底颠覆了我对传统蜀锦的认知。

她突然从公文包取出一个丝绒盒子,里面静静躺着一块巴掌大的残片。这是我从柏林纺织博物馆借来的,据说是八世纪吐蕃王朝的贡品。

卓玛接过残片,呼吸为之一窒——尽管颜色已经褪去大半,但那独特的十六层渐染技法,分明与羽夕纹如出一辙!

这不可能...张师傅一把抓过残片,手指颤抖着抚过那些几乎不可辨的纹路,羽夕纹是林夕教授和卓玛的共同心血之作...

除非,卓玛突然想起什么,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类似的工艺?

羊羽在实验室里,室内弥漫着冰片与乙醇混合的气味。老教授将残片放入光谱分析仪,屏幕上立刻跳出一组复杂的数据曲线。

有趣,非常有趣...他调整着显微镜焦距,这块残片的染料成分与我去年在羌塘发现的古植物化石高度吻合。

林夕正将残片照片与她拍摄的霞光照片进行比对。看这个过渡,她指着屏幕上重叠的色带,虽然残片褪色严重,但色谱分析显示原本的渐变规律与现代羽夕纹几乎一致。

卓玛的手机突然震动起来。celeste发来的邮件附件里是一份刚公布的专利文件——罗伦佐团队竟然申请了多角度显色丝绸的欧洲专利!

他们怎么敢...小杨气得声音发颤,明明偷了我们的技术!

不,这很聪明。卓玛快速浏览着专利文件,他们绕开了具体纹样,转而申请丝蛋白光敏显影的工艺专利。如果我们想在欧洲生产冰蚕丝织物,反而可能侵犯他们的专利。

羊羽猛地合上显微镜:荒唐!冰蚕丝的光敏特性是自然进化的结果,他们凭什么...

因为他们在专利里添加了人工增强剂。卓玛指着文件末尾的技术流程图,把自然特性与人工处理捆绑申请,这是跨国企业惯用的生物剽窃手段。

实验室陷入沉默,只有光谱仪发出轻微的嗡鸣。窗外,暮色正将远山染成黛青色,宛如一幅正在褪色的水墨画。

我们需要更多证据。卓玛突然站起身,如果能够证明这种工艺在历史上早已存在...

艾琳轻轻叩响门框:也许我能帮忙。柏林博物馆的档案显示,这块残片来自二十世纪初德国探险家从西藏某座寺院带走的收藏品。

羊羽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寺院?具体位置有记载吗?

档案中只提到彩虹之地的悬空寺艾琳翻开笔记本,但我在牛津的藏学教授朋友曾提过,喜马拉雅北麓某些寺院确实保存着唐代的纺织残卷。

林夕突然调出一张卫星地图:羊羽,你看这个地形!她指向念青唐古拉山脉某处,像不像你当年发现冰蚕的那个山谷?

地图上的山势呈放射状展开,在特定光照条件下,确实能看到七种不同颜色的岩层,宛如一道凝固的彩虹。

海拔4500米的垭口,寒风像刀子般刮过卓玛的脸颊。她紧跟着向导的脚步,每走一步都感觉肺里的氧气被抽走一分。羊羽走在最前面,那件旧登山服在雪地里显得格外单薄,却丝毫不见他有半分瑟缩。

再坚持半小时!向导指着远处山脊上若隐若现的金顶,那就是悬空寺!

当第一缕晨光照亮寺庙斑驳的墙壁时,卓玛几乎忘记了呼吸。整座寺院如同从悬崖上生长出来,飞檐斗拱间悬挂着无数经幡,在风中翻飞如彩蝶。

寺内昏暗的经堂里,年迈的住持接过艾琳带来的残片,枯瘦的手指轻轻抚过那些褪色的纹路。他沉默良久,突然用藏语对身旁的小喇嘛说了什么。

小喇嘛匆匆离去,回来时捧着一个裹满经幡的木匣。住持念了段经文,才缓缓打开匣子——里面是一卷泛黄的羊皮纸,展开后竟是一幅精细的织物图样,旁边密密麻麻写满古老的文字。

这是...羊羽的声音有些发抖。

《织造明镜》,住持用生硬的汉语说,吐蕃王朝的纺织秘法,文成公主带来的工匠所着。

艾琳的双手悬在图样上方,不敢触碰:这上面的文字...是失传已久的吐蕃工匠体藏文!

卓玛凑近看去,羊皮纸上清晰绘制着十六层染色的工序图,每种颜色旁都标注着某种高山植物的名称。最令人震惊的是右下角的纹样图——那展翅欲飞的凤凰轮廓,与羽夕纹几乎一模一样!

这里写着,住持指着图样边缘的小字,霞光为经,冰丝为纬,织就天衣

羊羽突然从背包里取出冰蚕丝样本,放在羊皮纸旁对比。在经堂摇曳的酥油灯下,两者呈现出完全一致的特殊光泽。

我们需要立即联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艾琳飞快地拍摄着照片,这是证明传统工艺连续性的铁证!

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知识产权委员会的专家们正传阅着卓玛团队提交的证据。罗伦佐的律师团坐在对面,脸色越来越难看。

根据《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0条,主持会议的印度裔专家推了推眼镜,传统知识应当受到特别保护。这份吐蕃时期的文献足以证明,冰蚕丝的光敏特性及其纺织工艺,至少已存在1300年历史。

罗伦佐突然站起来:但我们的专利针对的是工业化生产的改良工艺!

是吗?卓玛向技术官点头示意。大屏幕上播放出一段偷拍视频——罗伦佐的研发主管正得意地炫耀:我们从中国弄来的那些冰蚕丝样本才是关键...

会场一片哗然。celeste的代表立即起身宣布终止与罗伦佐的所有合作,并转向卓玛:我们愿意以原价三倍的价格,独家代理传统工艺认证的羽夕纹系列。

卓玛望向坐在旁听席的张师傅和林夕,老织工微不可察地摇了摇头,摄影师则做了个的手势。

感谢厚爱,卓玛平静地说,但我们决定成立丝路霓裳非营利基金会,所有传统工艺将向全球手工艺人开放教学。当然,她看向celeste代表震惊的表情,贵公司可以作为首批授权合作伙伴,共同开发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新系列。

锦城工坊的百年银杏树下,羊羽正指导学徒们处理新一批冰蚕丝。林夕的相机捕捉着丝线在阳光下变幻的色彩,这些照片将成为《世界纺织艺术史》修订版的封面。

卓玛拆开刚收到的国际邮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吐蕃冰蚕丝织造技艺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蜀锦工坊被指定为全球唯一传承基地。

小唐兴奋地跑过来:卓总,西藏那边来电话,说悬空寺同意与我们共建纺织博物馆!住持还说要派小喇嘛来学习...

张师傅放下手中的梭子,突然哼起一首古老的织布歌谣。羊羽跟着打起拍子,林夕则用相机记录下这意外温馨的一幕。卓玛望着阳光下闪闪发光的丝线,忽然明白有些东西比商业成功更为珍贵——那是穿越千年时光依然鲜活的匠心,是不同文明在丝绸之路上不断对话的证明。

暮色渐浓,工坊里亮起温暖的灯光。新一代织工们正将冰蚕丝与数码提花技术结合,创造出既古老又未来的全新纹样。卓玛抚摸着刚刚完工的彩虹之地系列样布,丝线上那些虹彩般的纹路,仿佛将雪山、经幡与千年智慧都织了进去,在灯光下流转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