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钱老太没想到她这么大胆。

被抓了个现行,被揍了,还敢再搞事。

她吓得摆手,“我上次快吓死了,不行,以后这事我不掺和了。”

赵春杏冷笑一声,抓住她的手,“得了便宜就想罢手,你想的美。我一天没嫁给方正,你一天别想抽手。”

钱老太觉得她真是疯了,都这样了还不死心。

“行行行,我帮你行了吧,你把我放开。”

钱老太的手被她攥的生疼。

赵春杏松了手,问她娶的儿媳妇满意吗?

“还行吧。”钱老太说,“就是长了一身懒骨头,等生了孩子,我要好好调教调教。”

“那就好。”赵春杏笑吟吟的说。

钱老太觉得她笑的有点古怪,但是又说不出来怪在哪里。

她不想跟赵春杏多待,说了句还有事就急匆匆走了。

随着气温升高,雪山融水增加,水坝那边不方便施工,不得不暂时停工。

营地转而将精力投入到家属院的建设上来。

林晓晴想到以后通自来水,肯定要有下水道,便跟秦谨行说,别忘了提前将下水道给修了,不然后期再开挖,很麻烦。

秦谨行的公事太忙,查缺补漏的活都是林晓晴在帮忙干。

除了营里的事,秦谨行偶尔还有任务需要执行。

一般和较难的任务,可以让属下去做,但难度和风险特别高的任务,他不得不去。

有些时候,甚至只有他一个人去。

每次他出任务,林晓晴都提心吊胆,只能给他带些可能用到的药材,将行李尽可能准备齐全。

任务回来,没有大伤,但是小伤不断。

林晓晴情感上不想让他一次次的犯险,但是理智告诉她,这是军人的使命,不能干涉。

她问过秦谨行,为什么没见过张立强出任务。

秦谨行说,他想要的更多,自然要付出更多。

林晓晴知道他有大抱负,便不再多问,只是每次出门前,给他收拾好行李,嘱咐他小心。

转眼六月。

河湾大队,林家的二小子林晓山刚一毕业,就有媒人来说亲。

林家从穷的叮当响,到成为河湾大队数一数二的殷实人家,不过短短三年时间。

而这一切都从林家大女儿林晓晴嫁人开始。

大家也想通过嫁女儿来让家里盖新房子、过好日子,城里人他们捞不到,林家是最触手可及的选择。

林晓山,则是林家唯一适婚年龄的孩子,还是大儿子,以后要继承家业的。

所以,他这头刚拿了初中毕业证,那头说亲的媒婆,就来了一次又一次。

还是当初给林晓晴说亲的王媒婆。

王媒婆本来就能说会道,撮合了河湾大队许多姻缘,自给林晓晴说了个城里婆家后,更加受欢迎。

甚至其他大队的人都来找她说亲。

媒人礼不知收了多少。

如今,她的脸更加富态,红光满面。

只是在听到王凤英的拒绝后,那张逢人三分笑的脸,僵住了。

“十七岁多点,就算十八了,虚岁十九,四舍五入一下,二十啦。这年龄怎么都算大男人了,哪里小了。”

王媒婆一张巧嘴,说个不停,她掰着手指头算。

“结婚一年,再来一年生孩子,等孩子出生,正好可以领证。”

男人二十,女人十八,正好是领结婚证的年龄要求。

任她怎么说,王凤英都不应,只是说现在不打算给儿子娶妻。

王媒婆急了,“你难道不想早点抱孙子,我跟你说,今天说的这闺女,长得那叫一个顺溜,旺夫脸,能干活又贤惠,还是个生儿子的身形,你家娶了,绝对更发达。”

媒人不好得罪,以后自家的孩子还要说亲。

再加上王媒婆给大女儿说过亲,王凤英不能赶人。

迫于无奈,只好把大儿子当兵的事说了。

“晓山过两天就走了,实在没法说亲。这孩子看着老实听话,实际性子特别固执。他要出去闯一闯,我们不能拉他后腿啊。王婆,这些亲事还是算了吧。等以后晓山想娶媳妇了,我们一定找你保媒拉纤。”

王媒婆一听,便明白了。

等林晓山当了军官,身份那可跟现在不一样了。

就算要说亲,也不是今天这些人,要是混得好,娶个城里姑娘都是没问题的。

而且,人家亲姐夫是团长,怎么能让妹夫当个小兵呢。

姐夫混得再好,那也是外姓人。

不能算是林家发达。

要是林晓山混个一官半职,那才是林家真正的发达。

看来,林家快要摆脱靠女婿的名头了。

想到自己是头一个知道这事的人,王媒婆心中兴奋。

等那时候,自己再给林晓山做媒,媒人礼绝对比今天重许多。

想到让她说亲的人家,塞给她的那些块儿八毛,王媒婆瞬间看不上了。

她拍了拍屁股,站起来,“当兵可是大喜事啊,恭喜恭喜,你家小子出息了。等以后娶儿媳妇,别忘了找我王媒婆啊,绝对给你介绍一个十里八乡最好的儿媳妇。”

王凤英笑着道谢,“借你吉言了,等以后有需要,头一个找你,只是,我儿子当兵的事,还请你别对外头说。”

王媒婆保证,“你就放心吧,我王媒婆的嘴是最严的,你还不相信我吗?”

王凤英心想,就是不放心,才叮嘱你的呀。

眼红嫉妒林家的人不少,王凤英不想儿子当兵的事出岔子。

等王媒婆走后,王凤英将给儿子收拾好的包裹打包好,除了一些日用品,还有自己和大女儿给他做的衣裳鞋子。

反正东西和手续都办好了,也不在乎早几天晚几天,王凤英和林建民一合计,决定让林晓山尽早出发。

林晓山懂父母的顾虑,决定第二天一早便走。

儿行千里母担忧。

王凤英和林建民跟林晓山说了半宿的话,将能想到的一切细细叮嘱。

“我们没什么本事,懂得就这些,不一定能用的上。”林建民说,“你到地方,要踏实干,努力干,别给你姐夫丢人。我们也不求你建功立业,保重自己,做个好人,别让人戳脊梁骨,就行了。”

王凤英擦着眼泪,“到了地方,别忘了写信回来。发了津贴,别给我们寄,自己吃饱穿暖。我和你爹两个,能养活家里头。”

林晓山红着眼点头,“爸妈你们放心,我都晓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