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子女不孝,重生后她嫁绝育军官 > 第233章 不能压抑他的天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她喜欢临时抱佛脚,想着等三姐、五弟的写完了,随便抄抄就行。

林晓岭的作业也写完了,只是本子上特别干净,连点计算过程都没有。

“你怎么不写解题过程?”

“浪费稿纸,这些题都很简单,扫一眼就能看出来答案。”

额,林晓雨和林晓雪好想打爆他的头。

“大姐,我想再跳一级,但是爸妈不让,你能不能跟他们说说。”

现在的课程太简单,他觉得很浪费时间。

但是爸妈觉得他年龄小,跟同学年龄差多了,会受欺负。

“你有问过老师的意见吗?你能跟上进度吗?”

“老师说我可以先上半年初一试试看。”

按照正常进度,他们暑假才升初一。

五弟聪明,林晓晴觉得不能压抑他的天赋,“我去跟爸妈说,不过,要是有人欺负你,记得跟老师和爸妈说。”

林晓岭点了点头。

他知道学校的生存法则,只要学习够好,自然有老师护着,没人敢欺负他。

所以,他并不担心同学的欺负。

他们最多不跟他一块玩。

况且,他本来也不喜欢跟他们玩那些幼稚的游戏。

还不如做题、看书好玩。

听到弟弟又要跳级,林晓雨有些沮丧。

她是姐弟三个中最努力的,可成绩还比不上五弟。

而四妹,平时很懒散,做作业也不积极,考试却和她不相上下。

有时候她也觉得累,想过干脆不那么努力了。

可要是不努力,她很快就会落在他们身后。

她不想认输。

林晓雪心很大,觉得五弟跳级有好处,以后她和三姐就有了现成的老师。

秦谨行听到林晓晴把爷爷的宝贝藏在了乡下,十分佩服。

她能把东西运到乡下,还不被人发现,关键连爷爷奶奶都不知道,真的很厉害。

除了一箱子东西,还有几包王凤英准备的木耳、蘑菇、栗子、野兔、腊肉等干货。

林建民雇了一辆牛车送两人。

秦老爷子一听说自己的宝贝还在,整个人都精神了。

让秦谨行把东西给他抬屋里,一件件的把玩着,笑的合不拢嘴。

就连晚饭都多吃了半碗。

一个劲的夸林晓晴聪明有脑子,还说等以后他走了,这些全留给她。

宝贝失而复得的事,秦老爷子没往外透露。

隔天搬去干休所的时候,秦老爷子把自己的宝贝全都带上了。

至少是团长以上的退休干部,才有资格入住干休所,所里配有警卫员,比家里还安全。

还有食堂,吃饭也方便。

秦老爷子在里面碰到了曾经的战友,有人聊天、下棋、侃大山,人看着比在家里开心许多。

秦奶奶也找到了组织,跟人一起侍弄花草,做做手工。

秦谨行见他们很喜欢这种集体生活,也放下了心。

爹娘都搬出去了,秦家良不想被儿子误会赖着不走,也准备收拾收拾,搬去单位分的房子。

好在他们回城后新添置的家具不多,一天就搬完了。

秦雅岚虽然不情不愿,但拗不过父母,只能跟着一起搬了。

秦家的小洋楼,一下子空了。

秦谨行买了初六的火车票,初五两人去干休所看了秦爷爷和秦奶奶,一起吃了个饭。

第二天一早便拿着行李去了火车站。

走前,秦谨行买了几把大锁,将房门、院门锁了起来。

回来的时候大包小包,走的时候也是。

除了两人的一些换洗衣物,全是王凤英给她拿的干货。

干木耳、干蘑菇,干笋,是从春夏天就开始攒的,野生栗子,还有干柿子,是秋天晒的。

腊肉、野味和咸鱼,也不知道留了多久,硬的都能当武器了。

临走的时候,秦奶奶还给了她一沓全国通用的粮票和肉票。

说自己用不完,让两人在西北吃好点。

初六年味还没散,火车上人并不多,比来的时候舒适不少。

就在两人离开的两天后,周凯一家,带着赵春杏也坐上了开往西北的火车。

周凯觉得火车票太贵,不想让小姨子去,还是赵春杏说她自己掏钱买票,才得以同行。

赵春桃可不相信家里能掏几十块钱给她,问了才知道钱竟然是她冒充林家人问秦家人要的。

“你胆子真大。”赵春桃让她别再干这事了,要是被林晓晴两口子发现,没有好果子吃。

赵春杏表面应了,心中却觉得赵春桃胆小。

以前林晓晴被赵春桃骗的又是帮忙干活,又是分吃的,现在竟然这么怕林晓晴。

她才不怕。

等她嫁给了方政委,就连林晓晴见了她也要客气三分。

从老家到西北,一路上添加衣物,等下了火车,秦谨行穿着军大衣,林晓晴则穿着棉袄皮马甲毛衣,裹得像一只圆滚滚的熊。

裹着围巾,戴着帽子,只露出一双眼睛。

等从县城到驻地,睫毛上都结了一层白霜。

开了门,把行李放堂屋,秦谨行立刻去灶房烧火炕。

等房间里暖和一些,林晓晴才觉得冻僵的身体又活了过来。

西北灰尘大,不到半个月,家里就落了一层灰,两人又把家里给打扫一遍。

家里的鸡是拜托刘小兰喂的,林晓晴收拾了些家里带来的干货,去给她家送去。

营地已经正常开始训练,胡大虎没在家。

刘小兰带着几个孩子在搞麦秸网。

就连小真也学着干了起来。

聊着天才知道,胡大虎的爹摔跤骨折,他们没办法回家照顾,给了一笔钱。

刘小兰抱怨起来,“乡下花不了多少,大虎每个月都给他们寄钱,这么多年肯定攒了不少,就这还动不动就问我们要。我们的钱难道是大风刮来的,一点也不心疼自己的儿子。”

又是医药费、营养费的,胡大虎大半个月的工资直接没了。

而且,要去的钱根本花不到老人身上,全都给胡大虎的兄弟了。

胡大虎孝顺,觉得自己不在父母跟前,多给点钱是应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