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小念青的降生,如同在吕辰家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荡漾开了温暖而忙碌的涟漪。

何雨柱很快就进入了好丈夫、好父亲的角色。

这个在食堂后厨说一不二、颠勺如飞的大师傅,面对襁褓里的小生命时,动作变得笨拙而又小心翼翼。

他抱着女儿的时候,连呼吸都放轻了不少,宽厚的手掌托着念青小小的身子,仿佛捧着世间最易碎的珍宝,眼神里的宠溺和欢喜几乎要溢出来。

“雪茹,你看,念青是不是在对我笑?”何雨柱抱着女儿,凑到床边,献宝似的给陈雪茹看。

尽管医生说过,那只是新生儿无意识的肌肉动作,何雨柱却坚信是女儿认爸爸的表现。

小雨水也仿佛得了一个新奇、有趣的“活玩具”,一直趴在床边,乌溜溜的大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小侄女。

“嫂子,念青好乖啊,要不要给她吃奶了?”

“哥你看,念青的小手好小好软啊,手指头像小葱白一样!”

“念青,念青,我是姑姑呀,快叫姑姑!”

她叽叽喳喳,问题不断,还试着用手指去碰触念青的小手,每当念青无意识地抓住她的手指时,小雨水便会发出一声惊喜的低呼,脸上洋溢着满足。

陈婶看着她那副认真的小模样,又是好笑又是欣慰,家里添丁进口,总是让人打心底里高兴。

然而,才到第二天,“烦恼”也随之而来,那是亲朋好友闻讯后的探望热潮。

下午,第一个重量级的探望者就来了,赵四海师父和师娘提着大包小裹,风风火火地赶到了医院。

“师父!师娘!您二老怎么还亲自跑一趟!”何雨柱连忙迎上去,接过东西,语气里带着感动和些许紧张。

赵四海依旧是那副不苟言笑的模样,但皱纹舒展,明显欢喜不少。他走到床边,看了看脸色苍白的陈雪茹,又低头端详着襁褓里的何念青,点了点头:“嗯,眉眼像柱子,有精神!雪茹,辛苦你了,好好将养。”

师娘则是一脸慈爱,她先是从怀里掏出一个红布包,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是一套做工精巧的银质长命锁,锁片上刻着“长命百岁”的字样,下面还缀着几个小铃铛,轻轻一摇,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

“来,给我们小念青戴上,保佑咱们念青平平安安,无病无灾。”师娘亲手将长命锁戴在念青的脖子上,动作轻柔。

接着,她又从网兜里拿出一个油纸包,递给陈婶:“陈家妹子,这是稻香村的茯苓饼和京八件,雪茹现在喂奶,容易饿,多给她垫补垫补,月子里可不能亏了嘴。”

陈雪茹连声道谢,心里暖暖的,赵四海师徒情深,这份关怀朴实又厚重。

二老又问了问陈雪茹的身体恢复情况,叮嘱何雨柱要细心照顾,没坐多久,便起身告辞,说是不能打扰产妇休息。

何雨柱一直将师父师娘送到医院大门口。

刚送走师父师娘没多久,病房门又被敲响了,这次来的是轧钢厂后勤主任,新晋副厂长李怀德。

“李厂长!您工作那么忙,日理万机的,怎么还亲自来?何雨柱受宠若惊。

李怀德穿着笔挺的干部装,脸上带着和煦的笑容。

“何老弟,恭喜恭喜啊!咱们厂的五好家庭,这又添了新成员,是大喜事!我是代表厂领导班子来看看雪茹同志和小功臣。”他笑着走到床边,看了看孩子,说了几句夸赞的吉祥话。

陈雪茹连忙坐起道谢,被李怀德止住:“使不得使不得,雪茹同志快快躺下,别吹了风,感谢你为何老弟稳住了大后方,才让他能全心全意为工人兄弟们服务!”

李怀德手里没提什么具体的礼物,而是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个信封,直接塞到了何雨柱手里。

然后他压低声音对何雨柱说:“何老弟,这里面是些全国粮票和布票,不多,是老哥我和你嫂子的一点心意。现在物资紧,雪茹同志坐月子,孩子添置东西,处处都要用。别推辞,收下!这也是厂里对你这个骨干的关心!”

何雨柱捏着信封,心里明白这不仅仅是李怀德个人的心意,更是一种器重和笼络。

他感激地连连道谢:“谢谢李厂长!谢谢组织关心!我何雨柱一定更加努力干活,报答厂里的栽培!”

李怀德满意地点点头,又勉励了何雨柱几句,便也匆匆离去,他身为副厂长,事务确实繁忙。

这两拨人的到来,仿佛打开了闸门。接下来的半天,红星轧钢厂食堂的同事们、正阳门缝纫生产合作社的姐妹们,络绎不绝地前来探望。

张科长代表膳食科送来一套锃光瓦亮的铝制饭盒,一食堂的师傅们凑份子特意做了营养餐,白案师傅送来精心制作的小点心,连帮厨的大妈们也送来了一篮子鸡蛋。

陈雪茹的同事们更是心灵手巧,送的礼物也格外贴心实用。有几个人凑布票买的小被子、小褥子;有用做衣服的边角料拼接成的“百家衣”;有绣着“喜鹊登梅”或“鲤鱼戏莲”图案的枕巾。

到了晚上,三位师兄结伴前来,大师兄提着两只肥硕的猪蹄,说是给雪茹下奶用的;二师兄拎了一网兜……

病房里一直热闹非凡,祝福声、笑语声、婴儿偶尔的啼哭声交织在一起。

同病房的另外几位产妇开始时还能笑着附和几句,分享喜悦,但探望的人一拨接一拨,几乎没个间断,严重影响了她们的休息。

虽然嘴上不说,但脸上的疲惫和不耐烦却掩饰不住。

陈雪茹心思通透,她看在眼里,心里很是过意不去。

等到晚上又一拨同事离开后,她拉着何雨柱商量:“柱子哥,你看这……大家都是一番好意,我心领了。可这么下去,别的同志都没法休息了。我感觉自己也恢复得差不多了,要不……咱们明天就出院回家吧?家里总归清静些。”

何雨柱看了看其他床的产妇们,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连忙点头:“成!我看行!回家你也能躺得更舒服点。我这就去问问医生,要是没问题,咱明天一早就办手续!”

医生检查后,认为陈雪茹生产过程顺利,恢复情况良好,可以提前出院回家休养。

于是,第二天上午,就用板车小心翼翼地把陈雪茹和新生的小念青接回了家。

本以为回到家能得个清静,没想到,家里的“热闹”才刚刚开始。

前脚刚进家门,甲字号的邻居们就闻讯而动,纷纷前来道贺。

最先来的是吴奶奶,她端着一小坛子自家腌的芥菜疙瘩,笑容满面:“雪茹回来啦?好好好!回家好!这坛子咸菜你留着,月子里吃粥就点小菜,开胃!”

她的话音刚落,她的两个孙子吴军和吴民就撸起袖子开始干活了。吴军二话不说,拿起斧头就到后院劈柴,吴民则熟练地开始和煤渣、打煤球。

吴奶奶笑道:“这俩小子,别的没有,就是有把子力气!柱子,有啥力气活,尽管使唤他们!”

紧接着,赵奶奶也来了。她送的礼物别具一格,一本纸张泛黄、线装的旧版《三字经》,还有一支小巧的毛笔。

赵奶奶慈祥地说:“咱们念青啊,以后要读书明理。这《三字经》是启蒙的第一课,奶奶先给她备着。”

而赵老师则亲自用红纸写了“弄璋之喜,明珠入掌”的吉祥话,工工整整地贴在了何家正房的门楣上。

张奶奶带着儿媳过来,送的礼物更是实在,两罐公安系统的特供奶粉,虽然陈雪茹奶水充足,但这无疑是珍贵的备份;还有几双用劳保棉线手套拆洗后重新织成的小袜子,柔软又保暖。

“娃娃脚底不能受凉,”张奶奶叮嘱道,“这袜子厚实,穿着暖和。”

王婶送来一条用旧军大衣改的婴儿抱被,厚实挡风;李婶端来一大筐猪肉罐头,说是给陈雪茹补充营养。

邻居们送来的不仅仅是礼物,更是浓浓的邻里情谊。大家围坐在陈雪茹床边,看着熟睡的小念青,说着吉祥话,分享着育儿经验,屋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陈婶和何雨柱忙着招呼客人,端茶倒水;吕辰和小雨水则负责接收礼物,整理归类。

这一波接一波的探望,一直持续到深夜,才渐渐安静了下来,留下满屋的礼物。

送走赵二婶,关上院门,何雨柱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抬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虽然疲惫,脸上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他走到床边,看着婴儿床里安然入睡的念青,又看了看带着倦意的妻子,心中踏实又满足。

陈婶收拾着亲友们送来的东西,嘴里念叨着:“这都是大家伙的心意啊,咱们念青这孩子,有福气,生在这么个好地方,有这么多人疼。”

吕辰也笑着感叹:“是啊,远亲不如近邻。咱们甲字号这条胡同,真是没得说。”

小雨水已经困得眼皮打架,却还强撑着守在侄女旁边,小声说:“念青,今天好多人都来看你哦,你要快点长大,姑姑带你玩……”

夜色渐深,喧嚣散去,小院终于恢复了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