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困兽,生路何求 > 第346章 律政初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12月的风裹着碎雪粒,砸在“明律律师事务所”的玻璃门上,发出细碎的噼啪声。

杨晚栀将围巾又紧了紧,指尖还残留着昨夜整理律所过往案卷时的油墨味——这是她跟着周明熟悉业务的第三天,桌上的《民事审判参考》《合同法释义》还摊开着,书页间夹着的便签纸已经记满了三页,全是她标注的争议条款适用要点。

“晚栀,来我办公室。”周明的声音从走廊尽头传来,带着少见的急促。

杨晚栀合上书时,指腹蹭过“表见代理”的加粗注释,心里隐约有预感——这两天周明总说年底案子扎堆,但能让他语气变调的,绝不会是普通的合同纠纷。

推开门,周明正对着电脑屏幕皱眉,指尖在键盘上敲得飞快。

办公桌一角堆着厚厚的案卷材料,最上面的《民事起诉状》标题旁,用红笔圈着“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纠纷”几个字。

“你看看这个案子。”周明把一份打印好的材料推过来,指腹按在原告信息那栏,“原告李梅,58岁,老伴三个月前在市医院做心脏搭桥手术,术后并发症去世。现在她起诉医院和手术器械供应商,主张医疗过错和产品缺陷双重侵权,索赔总额127万。”

杨晚栀接过材料,目光迅速扫过事实与理由部分。

文字不多,却字字扎心:患者术前各项指标符合手术指征,术中使用的人工血管由“康泰医疗科技公司”提供,术后第二天出现血管吻合口渗漏,虽经二次手术抢救,仍因多器官衰竭死亡。

“尸检报告怎么说?”她抬头问,手指已经翻到证据清单页。

周明叹了口气,点开电脑里的pdF文件:“省医学会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刚下来,结论是‘不构成医疗事故,但医方在术后监护存在轻微过失’;

至于人工血管,供应商提供了国家药监局的注册证和出厂检验报告,主张产品无质量问题。”

杨晚栀的指尖在“轻微过失”四个字上顿住。

医疗纠纷案件里,“轻微过失”往往意味着医方责任比例极低,而产品缺陷的举证责任又在原告方——李梅手里只有一份模糊的术后护理记录复印件,连人工血管的批次编号都没标注。

“难度不小。”她轻声说,却没露出丝毫畏难的神色,反而从包里掏出笔记本,开始列举证要点,“首先要确认医方的‘轻微过失’是否与死亡结果存在因果关系,其次得申请对人工血管进行质量鉴定,但现在的问题是,涉案器械已经随患者遗体火化了,实物证据灭失。”

周明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他原本还担心这个刚从法学院出来的年轻人会被复杂的案情吓住,却没想到她一眼就抓住了核心矛盾。

“还有更棘手的。”他补充道,“李梅的儿子在外地打工,昨天刚赶回来,情绪很激动,上午还去医院闹了一场,现在派出所那边也有记录。如果我们处理不好,很可能变成舆情事件。”

杨晚栀的笔停了停,抬头看向窗外。12月的阳光很淡,落在对面写字楼的玻璃幕墙上,反射出冷白的光。

她想起昨天整理案卷时看到的一句话:“民事案件的本质,是在法律框架内解决人的困境。”

这个案子里,李梅失去的不仅是丈夫,还有对医疗体系的信任;医院和供应商则各有各的立场,一方要维护声誉,一方要规避责任。

而她要做的,就是在这些交错的利益和情绪里,找到法律认可的事实真相。

“我需要先和李梅聊聊。”杨晚栀合上笔记本,语气很坚定,“不是只听她讲案情,还要了解她丈夫术前的身体状况、术后的护理细节,还有她手里那份护理记录复印件的来源。另外,我想调阅医院的手术记录和麻醉记录,特别是关于人工血管使用的部分。”

周明点点头,从抽屉里拿出一张名片递给她:“这是市医院医务处张主任的电话,我已经打过招呼了,你明天可以过去调阅病历。

不过要注意,医院那边可能会以‘保护患者隐私’为由拖延,你得准备好律师事务所的函件和调查取证申请书。”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还有件事——人民大学法学院那边,明天会派两位老师过来,看看你处理实务案件的情况。他们算是你的‘考察官’,虽然是柳总的安排,但毕竟名义上你算是通过学校的推荐来这里实习的。”

杨晚栀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她当初能进入这家业内知名的律所实习,靠的是柳安宁的推荐信,又涉及大学能否顺利毕业,学校自然会关注她的实务能力。

只是没想到,考察会来得这么快,而且是在这么复杂的案子上。

“我知道了。”她把名片收好,指尖微微有些发烫,但不是因为紧张,而是因为兴奋——这是她第一次独立接触完整的民事案件,而且还是涉及生命权的重大纠纷,这对她来说,既是挑战,也是证明自己的机会。

第二天一早,杨晚栀提前半小时到了律所。

她没急着去医院,而是先把昨天整理的举证要点重新梳理了一遍,补充了《民法典》中关于医疗损害责任的相关条款,还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里的举证责任分配规则。她特意在笔记本上标注:

“《解释》第七条:患者依据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二十三条规定请求赔偿的,应当提交使用医疗产品或者输入血液、受到损害的证据。”——这正是本案中原告方的举证难点。

九点整,她带着律所函件和调查取证申请书,准时出现在市医院医务处。张主任是个五十多岁的男人,戴着金边眼镜,说话慢条斯理。

“杨律师,不是我们不配合,你也知道,病历资料涉及患者隐私,而且这个案子已经涉及诉讼,我们得按程序来。”

他接过函件,翻了两页,又推了回来,“你们的申请书里没有明确需要调阅的病历范围,另外,关于人工血管的使用记录,属于医院的采购和耗材管理信息,不是病历的一部分,我们没有义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