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困兽,生路何求 > 第79章 辩论赛(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陈景然拿起话筒,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了敲,像是在调整呼吸。

他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出来,沉稳得像落进玉盘的珠子:“谢谢主持人,各位评委,对方辩友,大家好。我方认为,生活中理性比感性更好。理性是基于事实与逻辑的决策方式,而感性则是情绪与直觉的瞬时反应——这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稳定性’。”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像是在确认每个人都在听:“对方辩友或许会说,感性让生活有温度,但温度若没有刻度,就可能变成灼伤自己的火焰。

就像做化学实验,你不能凭‘感觉这试剂加得差不多了’就收手,必须用滴管精确到每一滴;

生活中的选择亦是如此:选考科目时,理性分析自己的各科排名与赋分规则,比‘我喜欢物理’更能避免高考时的遗憾;

处理同学矛盾时,理性梳理对错与解决办法,比‘我觉得他在针对我’更能让矛盾真正平息。”

“感性是飘忽的云,今天飘到东,明天飘到西;而理性是扎根的树,只要土壤还在,就能稳稳站在原地。”

他指尖敲了敲桌子,语气加重了些,“我方所说的‘理性比感性更好’,不是否定感性的价值,而是说在‘生活’这个需要持续决策的场域里,理性更能让人走得稳、走得远。

就像航海时,感性是海风,能推着船走,可若没有理性这张罗盘,风再大,也可能把船吹到礁石上。综上,我方认为,理性比感性更能应对生活的复杂,因此理性比感性更好。谢谢大家。”

他鞠躬时,台下响起一阵掌声。杨晚栀低头在稿纸上划了道线——他用“化学实验”“选考科目”举例,都是贴近高中生活的场景,容易让听众共情;又把“理性”比作“罗盘”,“感性”比作“海风”,比喻也够直观。白书妍在桌子底下碰了碰她的膝盖,用口型说:“稳住。”

杨晚栀深吸一口气,等主持人示意后,拿起了话筒。指尖触到冰凉的金属网面,反而定了神:“谢谢主持人,各位评委,对方辩友,大家好。我方不同意正方观点。生活中,感性比理性更值得珍视——因为感性是‘为什么要走’的初心,而理性只是‘怎么走路’的工具。”

她抬眼时,正好对上陈景然的目光,他眼里带着点审视。杨晚栀没避开,声音比刚才练习时更稳了些:“对方辩友说理性是扎根的树,可若没有感性的阳光雨露,这棵树不过是根枯木。

我方所说的感性,不是‘凭感觉加试剂’的轻率,而是对生活本真的感知:是奶奶缝在衬衫上的补丁,针脚歪歪扭扭,却比商场里的名牌更让你觉得暖;

是暴雨天同学递过来的一把伞,伞沿总往你这边歪,让你在湿冷里记得有人在意你;是看到考场外家长翘首等待的样子,忽然想起自己妈妈每天早起做的早餐——这些瞬间,没有逻辑,没有计算,却让你觉得‘活着真好’。”

她顿了顿,指尖在稿纸上轻轻点了点“选考科目”那几个字:“对方辩友说选考科目要理性分析排名,可若没有对物理的热爱,就算靠赋分规则选了历史,每天对着不喜欢的课本,算出来的‘高分’又有什么意义?

去年有个学姐,物理排名年级中游,却坚持选了物理,她说‘我解出一道力学题时,比考了年级第一还开心’——现在她拿了物理竞赛省奖,这难道是‘不理性’的错?”

“对方辩友把感性和理性对立成‘海风’与‘罗盘’,可若没有海风,罗盘再准,船也开不起来。”

她声音轻了些,却更有穿透力,“理性能告诉你‘这条路有礁石’,可感性能告诉你‘就算有礁石,我也想试试,因为对岸有我想看的花’。

生活不是航海,不需要一直盯着罗盘——它是散步,是走在小路上,闻闻花香,听听鸟叫,是偶尔绕点远路,也能发现意外的风景。综上,我方认为,感性让生活有了滋味,有了温度,有了‘活着’的实感,因此感性比理性更好。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