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徒步记录者 > 第15章 白龙湖的静谧与火山村的炊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5章 白龙湖的静谧与火山村的炊烟

在五大连池的第四天,楚凡决定去探访那五个由火山熔岩阻塞白河河道所形成的堰塞湖——五大连池本身。他选择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三池(白龙湖) 作为此行的重点。

站在白龙湖畔,一种与石寨的苍茫截然不同的感受扑面而来。湖水并未完全封冻,靠近岸边的区域结着晶莹的冰,而湖心大部分水域在冬日灰白的天光下,呈现出一种深邃的、近乎墨绿的色泽,光滑如镜,倒映着远处黑龙山与火烧山的锥形轮廓。极致的动(火山)与极致的静(湖水),在此地形成了戏剧性的共存。

他沿着湖边的步道缓缓行走。寒风掠过湖面,带来湿润清冷的气息。偶尔有不知名的水鸟从未结冰的湖面掠过,留下转瞬即逝的涟漪。这里没有喧闹的游客,只有天地间浩大的宁静。他找了一块面向湖水的巨石坐下,静静地望着这片因毁灭而诞生的美景。

一位在湖边散步的本地长者见他独自静坐良久,友善地攀谈起来。长者告诉他,这五个池子,在老辈人的传说里,是当年火山喷发时,一条白龙为救百姓,与喷火的恶龙搏斗,最终身躯化作五片湖水,镇住了地火。

“你看这水,现在多安静。”长者指着湖面,“可它底下,连着的是曾经烧红了的岩浆。就像咱这人,过日子看着平静,谁心里还没点过去轰轰烈烈的事儿?”

这充满民间智慧的比喻,让楚凡心中一动。外在的宁静,或许正是内在巨大力量的平衡与沉淀。 讷河的温柔蕴含着驿路的沧桑,而五大连池的静谧之下,奔涌的正是地球最深沉的激情。

午后,楚凡偏离了核心景区,徒步走向一个位于火山锥脚下的火山村。村庄很小,房屋大多用当地的火山石垒砌,低矮而坚固。村道旁堆着用于取暖的木材,几只土狗在懒洋洋地晒太阳。他看到村民院子里晾晒的干菜,屋檐下挂着的玉米,以及用火山石围起的小菜园,里面竟然生长着绿油油的越冬蔬菜。

他在村里唯一的小卖部门口买了瓶水,和店主——一位中年大姐聊了起来。大姐很健谈,说他们祖辈就在这火山脚下生活。

“习惯了,这石头盖房子冬暖夏凉。地用这火山灰肥过的,种出来的东西格外好吃。”她指着远处,“夏天的时候,来看火山的人多,我们家也弄了个农家乐,卖点矿泉豆腐、湖鱼啥的,日子还行。”

楚凡注意到,村民们谈论起火山,没有游客般的好奇与惊叹,而是一种视为日常的平淡与依赖。火山对他们而言,不是遥远的景观,而是家园的基石,是生活的资源(石材、矿泉、肥沃的土壤),甚至是收入的来源。

傍晚时分,村庄里升起缕缕炊烟,与冬日冷凝的空气交织在一起,弥漫开柴火与饭菜的香气。这景象,与不远处那狰狞的熔岩台地和沉默的火山锥,构成了一幅极具冲击力的画面——最原始的地质力量与最平凡的人间烟火,在此地和谐共存。

楚凡站在村口,回望这片被十四座火山丘守护的土地,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感动。五大连池,它不仅仅是国家地质公园,它更是一个活着的、人与自然达成深刻和解的社区。

当晚,在旅馆的灯光下,楚凡的笔迹变得深沉而充满感情:

“白龙湖的静,是吞噬了雷鸣后的静。

火山村的炊烟,是扎根于烈焰上的烟。

我终于读懂了五大连池最深刻的隐喻:真正的强大,不是永远的喷薄,而是有能力将曾经的狂暴,转化为滋养生命的静谧与温暖。

这里的村民,才是真正的哲学家。他们不逃避土地的创伤,而是在创伤上建设家园,从毁灭中寻找馈赠。他们教会我,如何与生命中的‘火山’共处。

五大连池,你赐予我的,已远超地质学的认知。你是一次关于毁灭与创造、狂暴与宁静、自然与人文的终极课堂。明天,我将带着你赋予的这份深沉力量,走向下一段旅程。”

合上笔记本,楚凡感到自己的内心仿佛也经历了一次火山的洗礼,那些焦灼与迷茫,似乎都被这片土地宏大而宁静的力量所安抚和重塑。